覃素琴
南宁市西乡塘区永宁小学 530001
摘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和内容。阅读的魅力在于能够提高对世界的认知,开拓视野,扩大思维和想象力,是学习理解语文知识的敲门砖。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阅读的窗口去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培养对阅读的兴趣,为今后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但由于小学生的特质与成人不同,如何去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也成为语文教学中的挑战。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实践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之所以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小学生的相关特质有关。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成长好动阶段,对世界充满好奇,在课堂中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在一个事物上,耐力不足,且脑部还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对一些知识并不能完全理解,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对理解困难的知识很容易产生困倦懈怠心理。而阅读又是费时耗力的活动,因此教师如何在课堂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阅读兴趣就成了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重点工作。
1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遇到的问题
1.1学生阅读兴趣低下
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成为阻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大因素。在传统教学课堂中,大多采取单一,板正的教学方式,或采取强制提问,问答的方式来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只是一味地完成教学目标和追赶教学进度而忽视了学生不想阅读的根本原因,教师往往会忽略学生们对文章和阅读的兴趣,而着重阅读答题的答题技巧,答题模式等,导致学生对阅读像完成任务一般走个流程,而没有理解到文章的深层含义和对文章的深度思考,不能从文章中汲取到有用知识,使学生没有阅读趣味和成就感。这也会促使学生反感阅读,课堂上学习效率降低,对阅读不感兴趣等现象的出现。
1.2学生思维僵化,感知能力不足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对阅读的重点培养在答题技巧方面,为了应对各种考试而做出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们看到文章的第一反应就是如何找主旨句,分析作者用意,文章的修辞手法等等,而偏离了阅读原本的用意是为了提供一个感知世界的平台,一个与作者对话的渠道。他们不懂得如何欣赏一篇文章,对文章意境和思想的感受更不用说。面对文章只有一套固定的答题方案,将教师传授的答题技巧再照搬硬套到试卷中,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在这种状况下,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升反降,无法正确感知文章的用意和深层含义,不能准确的向他们传达正确价值观,导致学生思维固化,视野狭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高的状况出现。
1.3学生阅读受限,眼界狭窄
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不高,阅读时又不能正确的汲取文章内容和意义,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更不会在课下主动的进行阅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死循环,学生在一系列反应中会影响对语文知识的学习。
在课外不进行拓展阅读,学生的阅读面仅仅只靠课堂中简单的摄入,已经无法满足新课程改革下的新考试内容,视野狭隘,阅读量窄小,对时事政治也不关心,没有一个发展的兴趣点,长此以往必然会出现阅读文章时技巧无法灵活运用,即便答题技巧滚瓜烂熟,但面对不同题材的文章时仍然不知如何下手的情况发生,导致阅读效率下降,学习成绩降低的现象出现,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不会得到提高,正确价值观无法顺利形成。
2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实践探究
2.1运用多媒体实践,增强学生感知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对教师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教师首先要将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上来,可以采用实践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不但能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教学内容有个更加深刻的印象,比如在学习和植物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布置一个课前作业,让学生们利用周末或者放学时间去花鸟市场观赏植物,并拍下照片,第二天在课堂中进行演讲展示,使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内容中,将自身参与到文章的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使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实践的结果来打开对事物的认知世界,一举三得。 因此这也是对教师能否灵活转变教学方式的一种考验,教师要吸取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舍弃缺点,不断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中去。
2.2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总结阅读技巧
学生在阅读中,除了感知作者的情绪和传达的思想,也要对作者在创作文章中使用的表现手法,渲染方式,写作背景等进行分析和掌握,以应对灵活多变的阅读形式和考察方式。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联想记忆,头脑风暴等方式对文章中常出现的文章题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渲染氛围方式等进行分类和总结,使这些知识点一目了然并灵活应用到答题中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例如,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出现了之前学习过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比喻,排比等,教师可以将它们串联起来,加深对之前知识的印象,使技巧得到灵活运用。或者用学过的知识进行再造句,进行比赛,考察学生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教学方案调整。
2.3课外读书活动帮助学生开拓眼界,培养阅读兴趣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依靠课堂中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课下对书本的阅读积累,对课外知识的涉略和阅读,不但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量还能拓展视野,提高眼界。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联想与文章相关的书本或文章与学生们分享,提高阅读效率,也可以鼓励大家在教室建立一个读书角,学生们每周都带一本自己的课外书放在读书角中,学生们可以任意阅读,一周后对自己阅读的内容进行笔记和总结,从而扩大阅读面。
结束语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为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其地位在语文教学工作中不用多言。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量和阅读技巧,不断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考察方式,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肖慧慧.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好家长,2018.10
[2]李传瑞.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
[3]王金凤.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好家长,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