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晓慧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仙岩第一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教育部门和学校越发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完成新的教育指标,小学语文老师必须反思语文教学方案,重新设计语文学习计划。而思维导图作为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和思维训练方式,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很大程度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提高老师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本文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将思维导图的积极作用发挥到最大。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思维导图的基本“思维”
思维导图(The mind map)又称为脑图和树状图,通常应用于学习、记忆和思考等方面,是人们用来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有效方式。思维导图主要是通过框架的方式,确定关键中心词,将重要的内容按照知识点的层次分别整理填入框架,思维导图不仅可以通过框架的方式制作,还可以通过绘画,符号、线条等方式制作。利用思维导图,能够开发学生的左右脑,刺激学生记忆和思考。对于小学生而言,思维导图应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增加认字的数量、掌握阅读资料的大体内容以及提高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等。
二、思维导图的积极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和分析潜能
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对于文章的主题和段落的划分,学生应当自行分析。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分析后,老师再进行讲解并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如果将“思维导图”融合进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去,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而且思维导图的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确定思维导图的呈现模板,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完成思维导图,不会给学生带来负担。思维导图引进课堂,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学生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文章内容,从一种新的角度促进学生思考。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如果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那学生在进行文本分析时,态度也是消极的,学生不能对文本荨做出正确的理解与划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种阻碍,为了消除这种自身的阻碍,老师应当引导学生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思维导图进入课堂,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和分析的能力,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1、思维导图在生字方面的应用
小学生认识的字是比较少的,往往会有很多家长通过阅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生字并熟记,然后要求学生多写、多读、多背的方式让学生认识这个字,过程实在枯燥乏味,而且学生还会产生厌学情绪。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认识生字的时候以一种愉快的心情面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小学生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时积累的生字:捕。
学生可以在纸上画一棵树,在这棵树的根部写上“捕”,在这棵树的粗壮树干部分写上该字的拼音“bu”,再在树的枝干部分写上有关这个字的组词“捕捉”、“追捕”等词,根据学生自己所画枝干多少而定。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对这个字的印象还能积累有关生字的组词,丰富积累。
2、思维导图在文章理解方面的应用
把握文章主旨是尤为重要的,文章的感情基调不能搞错,一旦主旨错了,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错了。思维导图是通过文字、图片、符号等对所学内容转化成树状图的形式,这对学生而言,是新奇的,充满吸引力的,而此时,学生的好奇心是比较重的,老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并加以利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思维导图进入课堂,学生可以在老师课前将有关阅读文章或学习课文的思维导图画好,以便学生上课听讲。学生在画文本理解的思维导图时,可以采用框架的形式来呈现。在纸上写上相关文章的题目,然后画一个大括号,第一行写文章主旨,接着是写文章段落划分,并在后面写上划分依据,接下来是写读后感或者对学生的启发,最后一栏写学生通过阅读后存在的疑惑。整体看上去,简洁明了。在老师上课时,拿出思维导图,再依据老师分析做出修改或者与老师讨论,并记得请教老师,让老师帮忙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学生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可以将问题作为思维导图的枝干部分,问题如: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小动物?小蝌蚪的妈妈长什么样子?根据课文内容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加以思考,在导图枝干部分后写上自己的答案,是有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如果学生遇到不会的或者难以解释的问题,可以等上课询问老师。
3、思维导图在摘抄方面的应用
学生在写作时需要大量的素材来辅助自己完成创作,而好的素材离不开学生平日阅读时的积累,学生利用好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方便的划分素材属性。学生在记录好词好句时,可以分类积累,可以有励志的、快乐的、悲伤的。比如学生在学习《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文中出现了不少词语,“猴子观海”“翻滚”“陡峭”等,这些词语就是思维导图的枝干部分,而根据这些词语组句则是枝干上的“树叶”。学生在画思维导图时,也可以在记录的词句后边写上自己的感悟或者这句话是如何打动自己的,方便学生日后在翻阅时能够有所感想,在写作文时有所写。使用思维导图,一方面将内容系统化,一方面还能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是可取的教学方式。
结束语:将思维导图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锻炼学生概括能力和归纳能力。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学习效率,其它各科老师可以借鉴经验,促进学生其它科目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做贡献。思维导图引进课堂,可以刺激老师及时转变教学方案,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如何确立文章主题、引导学生对文章做出正确的理解与思考。思维导图是一种值得教育部门和学校推广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用来学习,还可以用来帮助学生记忆,是真正对学生有益的。在学生刚接触思维导图时,语文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给学生展示几个例子,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马芝萍.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J].家长,2020(27):42-43.
[2]傅彬瑜.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的策略[J].当代教研论丛,2020(09):63.
[3]黄静静.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及思考[J].广西教育,2020(33):114-116.
[4]钱雨晴.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34):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