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亦龙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业州镇中心学校 445300
摘要:有效的教学方式离不开教师的创新与完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强调语文老师要创新教学方法,为语文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进而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与发展。对此,文章主要从落实以生为本理念、激活学生创新思维、为语文课堂注入活力三个方面来对初中语文课堂的创新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转变观念;课堂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逐步发生着变化,初中语文的授课方式也在由“以老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这也旨在引导老师要创新教学方式。传统的语文课堂中,老师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被动的听,思维得不到调动,课上的积极性也不高。所以,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出发点,不断探究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语文课堂中,体会语文知识的魅力。下面我将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一些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一、转变教学思想,落实以生为本理念
新课改后明确指出,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中,老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有用的语文知识,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为了落实这一理念,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点,明确授课的目标,把课堂还给学生,借助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课上效果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一节内容的时候,课上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的描写手法,感悟文章的写作特色。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前我进行了精心备课,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一是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的情节,说一说自己的理解;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文中描写韩麦尔的形象、神态、动作等句子,并分析其作用。”学生交流的过程我进行巡视指导,学生讨论出现的问题我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我找几个小组分别上台讲解相关问题,我进行点评总结。最后我整理出本节课板书,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这样,我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我的预设下有效掌握了相关内容,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有所收获。
二、创设相关情景,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对于任何时期的学生来说,兴趣都是他们的指导老师,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思维活泼的阶段,如果老师在课上讲述的内容枯燥乏味,学生会很难投入进去,课堂效率也可想而知。
而情景教学的方式可以将学生自然而然的带入到课堂中,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所以,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相关情景,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授课效率的最大化。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土地的誓言》一篇文章的时候,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结合文章背景,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我通过创设情景的方法导入教学:“(讲解课文背景)194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东北,无数同胞背井离乡,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归故乡,作者作为其中一员,怀着难以遏制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作者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学生的情感被调动后,我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给大家分享喜欢的原因。接着我带领学生深入研究文章,学习文章的描写手法,以及作者背后想要表达的感情。最后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如何理解文章的,并带领学生赏析《少年中国说》课文,升华情感。这样,我通过情景的创设,让学生不由自主走进课堂中,掌握了相关内容。
三、借助信息技术,为语文课堂注入活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到初中课堂中,因为它具有信息丰富,图片、声音、视频一体化的功能,可以把语文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体验。所以,在日常的授课中,老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搜集相关资料,丰富语文课堂的内容,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为语文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进而实现授课效果的提高。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黄河颂》一节内容的时候,课上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黄河的知识,感受诗词的意境描写和语言描写。课前我在网上搜集了相关资料,课上通过多媒体播放黄河大合唱以及黄河的图片导入教学,学生欣赏完成后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黄河有什么了解,接着我对黄河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介绍,由此引入文章的教学。然后我让学生带着感情阅读课文,朗读后互相说一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同时我进行点评总结。最后我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朗读文章,进一步感悟课文所表达的情感。这样,我借助信息技术的授课方式,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促进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
综上所述,初中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阶段,语文作为一门主要科目,学好语文知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所以,在日常的授课中,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国辉.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与创新[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
[2]莫凉会. 生本教学,以学定教——初中语文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 考试周刊, 2011, 000(04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