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轲
吉林省临江市建国小学 134600
【摘要】:随着时代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我们国家教育部门和社会广大人士都很关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旧的传统教育理念当中,老师都是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让学习的课本知识仅仅局限在学校当中,也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们的思维具有局限性,也忽视对知识的贯彻应用。因此,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下,老师们要重视学生们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为他们今后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引言
小学是培养数学思维和技能的启蒙阶段,直接影响了学生日后接受深层次教育的态度和效果。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实用学科,更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帮助学生养成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是新课改推进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因此,本文基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现状,实践研究具体优化策略,以求能够为新时期提升小学数学教学实用性、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提供参考。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针对性教学内容
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注重学生综合发展的必然之举。但是,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没有意识到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性,仅是基于教材口头提醒学生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引导,这导致学生大都不具备基础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模式较为单一
小学生正处于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缺乏学习定性的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时,能够充分挖掘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变化多端的教学环境,进而吸引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建构过程,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但是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教师一味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而忽视了学生需求,导致在进行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时,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增加学生的抵触、厌倦情绪,直接影响教育成效。
二、优化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创造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们的问题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老师想要培养学生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深刻明白这种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通过死记硬背去强化记忆和反复练习就可以具有的,这是需要老师给学生们创造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和学习环境,其次,老师就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们进行提问,让他们主动地进行发现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懂得变通、灵活地去应用所学知识,可以增强学生们发现问题的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才能达到教学效果,全方面地提高小学生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问题是学生们进行探究的动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由此可见,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多么重要。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应该先为学生们创造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数学教学情境。对学生们说:“老师今天给你们讲的课是和我们息息相关的,你们还记得家里用地砖来铺地面吗?你们知道怎么样利用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计算一块正方形或者长方形的地砖面积呢?如果我们计算出了面积,那我们就可以知道我们家地面需要多少块地砖了呢。”当学生们听到可以算出自己家里地砖有多少的时候,学生们的兴趣立刻被勾引起来了,他们也开始了思考。
这时候,老师又可以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对学生们发起了问题:“那老师现在给你们一个具体的问题,如果你们家的地砖是平行四边形的,那需要多少块呢?那么首先,我们要从什么问题入手才可以算出来呢?有没有同学知道呢?”这具体的问题,引发了学生们深度的思考。有一个学生举起了手并且说道:“老师,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明白如何去计算面积,才能解决问题。”老师欣赏地说道:“很棒,你发现了这个题目的问题所在,那么你们知道具体的步骤吗?”由此,学生们自己说出了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心理,他们主动进行学习探究。
(二)善用信息技术,构建直观知识框架
陶行知先生说:“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而当前社会正处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只有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学综合质量,达到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目的。比如,在完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负数》这部分教学后,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系统了解度,进而形成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负数问题的能力,在复习阶段开展了知识点梳理与复习活动。首先,教师采用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温习了这一章节的几点主要内容,并结合学生的答案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制作了负数产生的意义、分类、标准、数轴、比较大小等具体内容的知识框架简图。随后,教师将知识框架简图分享给学生,鼓励学生在框架图的基础上,进行典型例题补充与完善。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利用信息技术汇总知识点的良好习惯,同时学生能够自主完成对应问题的汇总与温习,进而不断提高对知识点的掌握熟练度,为问题解决能力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三)学而善思,巧构策略模型
思想是人类很宝贵的财富,人类世界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才多姿多彩。而毕竟因个人的认知等的限制,其思想难免会受限,而将自己的想法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就会丰富和拓展自己的思想,有时还会迸发奇妙的思想火花,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更应当重视学生的思想交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们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构建解决问题的“策略模型”。
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策略模型”,可巧设生活题目,让学生在似曾相识的新问题情境中完成模型的构建,有助于深化其思维。例如:小明和小红原有60课外书,小明给了小红6本课外书之后,他们俩的课外书就一样多了,问原来他们俩各有多少本课外书?让学生们自主解答该问题。一些学生采用直接解答法:60-6=54,54÷2=27,27+6=33,则小明原有33本,小红原有27本。有些学生则采用符号替代题中的未知量,即小红原有的书数目为○,则小明原有的书数目为○+6,又两者数目之和为60,则有○+○+6=60,解答可得两者原来各自所拥有的书的数量;还有一些学生采用了列表的方法。该题目的讲解旨在为了让学生体会“替换”这一解题策略,对以上几种解题思路的详细讲解中,会特别强调其中的“替换”思维,尤其是对第二种的讲解更要细化,让学生明白替换的原理、为何要如此替换、这样替换有什么优点,深化其对“替换”策略的理解。
结束语
总之,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教学任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善于发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依靠所学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以此来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的实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苗祥训.重温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当“活的教育”的真正践行者[J].贵州教育,2019(16):11-12.
[2]彭国庆.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0(17):56-58.
[3]徐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16):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