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思想在解高考数学题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期   作者: 曾青莲
[导读] 数学建模思想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曾青莲
        广东省阳西县第一中学 529800
        摘要:数学建模思想是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指导学生学习数学建模思想,能够帮助学生科学、有条理解答各类数学问题,提高解题的效率。更好解答高考数学题。高考数学题中,数学建模应用到各个方面,像是统计与概率、数列、立体几何、空间向量、不等式、函数、解析几何等都会涉及到。根据人教A版的高二数学知识内容,结合学生已学的高一数学知识,挖掘高考数学题,探究应用数学建模思想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数学建模思想的内涵以及解题步骤、数学建模思想的立意分析以及理念、高考数学题目中应用数学建模思想。通过有效落实以上相关教育教学策略,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建模思想。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建模思想;高考数学;教学方法;解题步骤

        通过研读最新版《高考数学考试大纲》,应当明确高考数学的命题是努力实现全面考察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其中数学建模思想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察内容。根据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六大核心素养中也包含有数学建模。因此,新时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指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更好解答课内外的问题,能够根据提供的材料建分析、归纳与整理,变实际问题为抽象的数学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分析这些问题,运用数学语言予以表述,提炼数量关系与解题模型,从而更好解答相关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解高考数学题中,同样可以应用数学建模思想,引领学生认真分析各类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进而提高解题的效率。
一、数学建模思想的内涵以及解题步骤
        对于数学建模思想,是指结合具体问题,运用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对其进行简化和抽象,提炼主要信息与重要参数,根据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再运用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解答问题[1]。关于解答高中数学题目中应用数学建模思想,主要分为四大步骤:一是分析问题,通过阅读题干理解题意,分析主要条件和问题,提炼得出数量关系;二是建立数学模型,主要是对原有问题进行简化,字母表示待定的未知数,将题干文字转为数学语言,结合数学知识与相关方法建立数学模型;三是解答模型,主要是运用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予以求解;四是还原结论,将结果代入原模型中检验,比较实际情况和模型结果,验证和得出结论。
二、数学建模思想的立意分析以及理念
        通过分析与研究近年来的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可以看出很多题目都渗透着数学建模思想,在解答这些数学问题时需要构建数学模型,才能更好解答高考题目。比如,一般关于数学建模思想的高考数学题目,分为数学文化相关经典问题、实际生活与生产活动的问题、现实数学问题等;主要类型是统计模型、概率模型、数列模型、立体几何模型、解析几何模型、不等式模型、函数模型等。教师应当结合新课改的理念,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通过引入数学高考试题,指导学生探究问题、建立模型、求解模型、检验结果,根据结果检验情况决定是否重新建立模型,最后得出结果。
三、高考数学题目中应用数学建模思想
(一)引入统计概率问题,打好数学建模基础
        统计与概率的数学知识,出现在人教A版的高一第二册,这是高考试题中常考的知识点,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常常以一些实际生活与生产活动为背景设立问题,在解答统计概率问题时需要用到数学建模思想。教师可以引入近年来的统计概率问题,这些题目的总体难度较小,非常适合帮助学生初步认知数学建模思想,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解答,可以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建模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先引入一道概率统计问题,讲解运用数学建模思想的解题步骤,然后出示近年来的类似高考试题,让学生进行试着解答。

比如2015年的福建卷中引入了“全网传播的融合指数”概念,引入了2015年全国性大型活动的“省级卫视新闻台”融合指数数据,统计前20名的指数数据,列出了含有组号、分组与频数项目的表格,问题有:求至少有1家的融合指数在[7,8]的概率;根据分组统计表求出20家“省级卫视新闻台”的融合指数平均数。结合这道题目,教师可以进行教学:一是分析本题基本事件,提取和整理主要数字;二是建立模型,将本道具体问题模型转为古典概率模型、数学期望问题;三是求解模型,得出平均数是6.05;四是还原结论,得出概率是P=9/10,验证平均数是6.05。这样解答以后,教师可以引入2019年全国卷一理科数学第6题、2019年北京卷理科数学第17题,要求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解答,以此更好训练学生。
(二)结合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熟悉数学建模思想
        接下来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为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数学建模思想,教师可以继续根据数学课程知识内容,收集与整理对应的运用数学建模思想的高考题目,通过分析题目,指导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解答问题,以此更好提升教学效果[2]。
        例如,关于人教A版中的“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知识内容,高考试题中也有涉及,比如2019年全国卷二的第16题:通过引入我国的金石文化,展示南北朝时期的半正多面体图形,体现出数学的对称美,要求学生求出该半正多面体共有多少个面以及棱长。这个题目考察了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原题干,根据定义和给出的条件,建立立体几何模型,并运用所学知识与数学模型的解题步骤进行解答,可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等。2019年全国卷一的第7题,考察了关于非零向量的知识,对于这个选择题目,教师同样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数学建模思想解答问题,并指导学生快速解答选择题的方法与技巧,进而促进学生更加熟悉数学建模思想。
(三)借助数列知识以及其他内容,掌握数学建模思想
        高中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解答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数学课程内容,通过收集与整理近年来的高考数学题目,引入有关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等相关的高考题目,以及函数相关的高考题目,借助数学建模思想进行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数学建模思想[3]。
        例如,在2019年的全国卷一的第4题中,以“断臂的维纳斯”为文化背景,引出黄金分割比例(0.618),引入了一系列的数据,比如提出最美人体的头顶到咽喉的长度和咽喉到肚脐的长度之比,其问题是:如果某人能够满足以上两个黄金分割比例,而且腿部长度是105米,头顶到脖子的长度是26厘米,那么他的身高可能是多少?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阅读与分析题干,结合等比数列的概念抽象得出等比模型,之后运用数学建模思想的解题步骤解答这个问题。除了这道关于数列的问题之外,教师还可以结合高考数学中的函数问题、解析结合问题、最值问题、优化问题等,指导学生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解答。
结语
        综上所述,关于高考数学试题中应用数学建模思想,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与认知情况,根据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引入丰富多样的高考试题,在指导学生明确数学建模思想的内涵和解题步骤之后,运用数学建模思想讲解多道高考试题,并指导学生进行训练,以此在循序渐进中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建模思想。
参考文献
        [1]欧阳群壮. 数学建模思想在解高考数学题中的应用探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7, 000(015):149-150.
        [2]冯建新. 利用高中数学建模思想解题探究[J]. 文渊(中学版), 2019, 000(007):175.
        [3]朱建军. 基于数学建模核心素养下的课本应用拓展题的思考[J]. 中学数学教学, 2019(3):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