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庆香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三十二中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目标都出现了一定的改进,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概念性知识,还应该从核心素养方面培养学生,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历史教材,有效培养学生唯物史观;融入时政新闻资讯,培育学生史料实证能力;融入历史名人事迹,大力弘扬学生家国情怀;巧用课题教学模式,构建完整历史知识体系。基于此,文章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进行以下几点思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前言
高中阶段是学生升学的重要阶段,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史料理解历史、解释历史,认识到当代价值观的发展轨迹,有效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历史新课程标准要求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展过程中,以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观念为出发点,培养历史素养,实现高中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为此,在高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中,教师要采取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既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又能强化历史思辨能力。
一、充分利用历史教材,有效培养学生唯物史观
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不仅应该掌握课本内容,构建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更应该通过对历史教材的学习和分析,培养自身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历史发展,立足于历史背景下分析历史史实,有利于学生培养和发展自身历史思维能力和史实分析能力【1】。
例如,在学习《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课时,教师可以从教材中收集、整理秦始皇、李斯、商鞅的政治理念,在为学生讲解时结合典型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加清晰的对比学习历史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中央集权制对我国古代政治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它决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制度,秦朝实现了大一统局面,为中央集权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应该从三个维度,带领学生分析秦始皇与中央集权制,分别是政治、经济、文化。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己对历史文本的分析,能够站到客观的角度上分析历史事件,对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央集权制进行辩证分析。最终,学生能够得出一定的结论,中央集权制推动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使多个民族和国家融合到一起,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因此中央集权制在历史长河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学生同样能够看到它的另一面,中央集权制给底层劳动群众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注定这种制度不会长久,能够给群众带来实际利益的民主制服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不难看出,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辩证的分析历史事件,有效培养自身唯物史观。
二、融入时政新闻资讯,培育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历史资料是历史发展的凭证,也是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重要素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融入时政新闻,在引导学生了解时政新闻的同时,使学生对与其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思考,并且用相关史料佐证历史事件,不断提高学生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在此期间,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且查询相关史料,
例如,在学习《新中国外交》一课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新中国初期外交的各项表现,比如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与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时积极谋求新的国际关系,并且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随后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等。
当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有了一个认识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以下四张图片,分别是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的情景、1901年中国与列强八国签订《辛丑条约》的情景、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的情景、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情景。如此一来,学生在对新中国初期外交进行学习时,会自然而然地与旧中国外交进行对比,真正感受到中国外交的不易和艰辛,与此同时,学生也会自主查询与新中国外交相关的其他史料,不断提高自身史料实证能力,有效提高自身历史综合素养【2】。
三、融入历史名人事迹,大力弘扬学生家国情怀
在历史的长河中,涌现了很多可尊可敬的英雄人物,他们为了民族和国家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这些历史人物的身上都闪烁着亮光,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时,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历史名人事迹,用这些真实发生出的事情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位学生,大力弘扬家国情怀,有效提高学生历史综合素养。
例如,在学习《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课时,教师可以融入名人事迹,比如两弹元勋邓稼先,邓稼先放弃了美国开出的优厚待遇,毅然决然的回国搞事业,为了更加专注的进行研究,邓稼先还抛弃了自己的小家,直接扎根到罗布泊沙漠,正因为邓稼先隐姓埋名、苦苦研究28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才能成功发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讲述袁隆平的事迹,袁隆平扎根稻田,一次又一次的做实验搞研究,只为不断提高水稻质量,袁隆平90岁的时候依旧每天下地做科研,最终还用自己的积蓄资助大学生,是名副其实的时代楷模。通过了解和学习这些名人事迹,学生能够更加投入地学习历史知识,并且激发自身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进而提高自身历史综合素养。
四、巧用课题教学模式,构建完整历史知识体系
历史是一门比较多面的学科,不能被学生固化、平面化,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不能单纯描述某一个历史事件,让学生辩是非对错,而要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多元地看待每一个历史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巧用课题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融合到一起,使学生能够明白历史事件从发生到结束的完整过程,构建完整历史知识体系,最终形成客观的评价。
例如,在学习《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并且要求学生通过查询资料、自主学习等方法,进行课题式学习。对于本课题来说,主要的知识脉络包括甲午战争的背景、经过、影响、义和团的斗争、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等,学生可以先确定以上几条分支,再通过寻求教师帮助、自主查阅资料等方式,不断补充和丰富课题内容,最终能够完整、全面的学习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相关知识,并且能够形成客观的评价和态度,对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进行辩证分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断挖掘关于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知识,并且对自己的学习进度产生清晰的认知,久而久之,学生便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提高自身历史综合素质【3】。
结语
高中历史教学成果关系到高中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培养,充分利用高中历史教材中的史料,培养高中生的家国情怀、国际意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意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林静.新时期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育中生活化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0(29):123-124.
【2】闫海冰.新课改背景下普通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育[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80.
【3】雷怀金.新课标下提高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途径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