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翔
云南省红河州路西县泸源普通高级中学
摘要:高中地理的教学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是指通过地理的学习来让学生形成更加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优良的思想品格。在新课程标准教材的应用过程当中,教师应当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在地理方面体现为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综合性思维、区域性认知以及地理的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对高中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构建方式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科素养;地理教学
现代教学体系中要求能够多样化、全面性地去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的培养以及渗透过程当中,应当重视一些关键性的要素,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要素,对其进行把握,教师才能够将核心素养的价值观念实现有效的落实,并将其充分渗透到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当中。
一、核心素养模式下的教学目标
在地理核心素养下,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包括地理双基层、地理问题解决层面以及地理思维层面。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育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教学的知识以及技能,同时也要关注涉及到的教学效果、方法和过程等内容,丰富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针对地理课程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从行为目标、展开性目标以及表现性目标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了解。
首先,行为目标具体就是指能够进行操作的准确的目标。比如说在地图上找出某一个地区的位置,这样的目标在其具体的应用过程当中,会体现出主题、动词、条件等。具体来说,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让学生来观察世界气候的分布图,并让学生结合图示情况来说出季风气候的具体分布情况。在这样的行为活动过程中,应当了解到行为的主体是学生,而行为的条件是让学生去观察世界气候图,行为的动词是让学生能够说出季风气候的分布情况。这种行为目标表述的形式,在其具体的应用过程当中,能够基于学生的知识以及技能水平来深透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其次,展开性目标,具体就是一种能够由教师来引导的,体现出自由性和创造性的目标。展开性目标的建立过程当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开展,而不是一种完全设定好的目标。比如说地理核心素养中,基于学生的综合地理实践和思维能力,展开性目标的具体书面陈述应当体现为动手操作、观察归纳等,体现出实践性特点的内容[1]。
另外,表现性目标,具体就是一种体现出开放性,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产生个性化特点的一种目标。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中对于区域的认知为前提,让学生通过阅读田纳西河梯级开发资料来了解到不同阶段的流域对于相关地理环境的影响,了解到地理条件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应当了解到表现性的目标需要不断地渗透,体现出相关的价值观念以及情感态度。
二、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需要重视情景的有效创设,激发学生对于地理问题的相关兴趣,并养成学生的合理地理思维能力。在此基础上,要求教师能够根据相关的资料来创设更加具有趣味性的学习情境,和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让学生产生相对应的思维,从而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充分渗透地理核心素养的内容,使教学情境内容能够体现出丰富性的特点[2]。
首先需要引入相关的生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建立起良好的教学情境感载体,通过学生了解的事物来加深学生的各种客观理解。比如说在高中地理中学习热力环流时,教师可以的让学生们去思考,在夏天教室里面开着冷气,突然开门的话会感觉到门口的空气流动怎样的变化。这种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出综合思维的地理实践效果。
其次可以通过鼓励参与的模式,让学生们自发组成地理学习兴趣小组,通过开展适当的社会调查,对学生进行鼓励,帮助学生进行地理课堂实践,并学习到有用的地理知识。比如说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学生讲解热力环流现象时,针对近地面气压高低问题的讲解,可以让学生们准备一个水杯,在自己的水杯中装满水,并根据水杯中不同位置的水压大小来进行思考,分析空气垂直方向上的气压高低大小情况。这种鼓励参与的模式,让学生们能够具有积极参与的意识,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3]。
三、课堂教学提问环节的设置
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有效的提问过程,能够提高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水平,因此在课堂提问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重视到提问的具体内容以及方式。
首先,可以根据教学的目标来进行有效的提问。应当了解到教学目标在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怎样的重要价值,同时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设定教学中提问的问题,间接实现地理课堂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以及课堂提问多个环节的有效结合[4]。
其次,应当充分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基于合适的时间来提出合适的问题,从而能够达到课堂教学的具体效果。在此基础上,要求教师提问的过程中能够把握时机,防止打断学生的思维,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帮助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另外,需要是提出的问题更加多样化。作为独立的个体,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发展的方向都存在差异性,要求教师能够因材施教,设置多样化的问题,确保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能够全面。同时在问题的设置过程中,应当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从简单到困难,要符合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客观认知,从而能够提高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水平[5]。
结语:
总体来说,在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渗透的过程当中,应当结合具体的内容来进行多个层次的分析,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等多个方面来开展多样性的现代化教学模式,使地理核心素养能够和地理课堂融为一个整体。
参考文献:
[1]梁景培,陈秋跃.从地理科普大赛看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9,21:78-80.
[2]王婉霞.核心素养导向下问题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65-66.
[3]刘昭.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渗透的要素研究概述[J].教育现代化,2019,620:245-246.
[4]朱明明,陈季.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研究的文献综述[J].经济师,2019,10:26-27.
[5]周纤.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学习力的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