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研究—以史料证实素养与历史反思素养培养为例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期   作者:吴立鹤
[导读] 历史中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内容,也涵盖了人文精神与文化,对于学生的素养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吴立鹤
        浙江省平阳县实验中学
        摘要:历史中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内容,也涵盖了人文精神与文化,对于学生的素养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结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从史料证实素养与历史反思素养两个角度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展开探究,以期更好的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引言: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仅是注重学生历史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只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生搬硬套,未能转换为自身的能力与素养,制约了学生的长远性发展。基于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充分深入探究历史教学的内在价值,深化对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认知,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史料证实素养的培养
(一)收集整理史料
        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衍生出海量的史料,多元化的历史史料汇聚成为了独特的历史文化,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丰富的史料展示历史教学内容,深化学生认知历史的过程中实现教材内容的史料拓展,使学生可以进行多渠道史料收集整理。以“魏晋南北朝使其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收集整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绘画以及雕塑等历史资料,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古代科学文化的魅力感知。收集整理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基于客观求真的态度对史料的真实性进行辨析,原因在于仅是单纯的收集整理并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需要通过科学的分析论证明白所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真实性,并学会利用史料对历史进行真实的还原,进而实现史料证实素养的提升。
(二)分析历史史料的价值
        初中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处于发展状态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史料的性质进行区分,掌握史料在历史解释中的价值。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通过历史证据的验证对历史的真实面貌和规律进行认知,本着“从历史中证明,在论证中检验”的观念对历史材料中涉及的事件和人物进行客观评述与总结,将史料作为解释历史的基础条件,进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论证意识。
        以《人类早起的代表——北京人》教学为例,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涵盖了相关的遗址检测和化石的古代生活方式推测,学生能够明白化石也是记录历史发展的一种特殊资料,能够对古代人类生活进行有力的证明,用以科学的解释历史。遗址与化石是第一性质的历史史料,在经过考古学家和相关学者的整理总结后,通过视频、图片和文字进行展现的历史资料是第二性质的史料。对于夸父逐日、女娲造人等神话故事既属于第一性质的史料,也属于文化艺术创作作品,教师需要明白其中的不同价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科学的选择史料,让学生明白史料的概念和学习价值。
(三)论证史料的可靠性
        史料的来源十分多样化,并且涉及的类别较为丰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史料进行价值分析,进而促进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初中阶段的U型而生来说,无法进行系统专业的深入研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方法对史料价值进行辨析,如利用时间顺序对史料可靠性进行论证。

以《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中的《三国鼎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拓展,为学生讲述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结合《三国志》中的三国历史发展时间进行故事真实性论证,让学生明白关羽刮骨疗毒是真实存在的,但为其行医的不是华佗,原因是华佗在关羽刮骨疗毒前几年就去世了,后世的艺术加工创作是为了展现关羽的英雄气概和华佗的高明医术。
二、历史反思素养的培养
(一)感知和传承传统文化
        让学生学会运用传统文化解决现实问题。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优秀,就在于其在历史上和现实中甚至未来社会的巨大作用。就拿孔子及其儒家文化和教育思想来说:孔子,古今中外无不知晓的名人,他的仁者爱人思想正是当今社会提倡的和谐、友善思想,他的教、学观念如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至今是广大师生追求学习的目标。以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教学内容为例,完成教学后笔者会对学生进行小结测验,然后测验讲评过程中会提出问题“假设你的同桌本次小测成绩不理解,你该运用哪些知识劝说他?”有的学生可以提出观点“应该运用孔子提出的温故而知新理念进行总结合思考”这一认知的理念来自于对儒家思想的学习,可以运用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通过这样教学内容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
(二)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分析历史事件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并且不断变化发展的,历史更是如此。因此,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物,把历史放置于全球,全面地去思考。历史事件是过去发生的事,具有过时性,但有些历史事件的影响却是长久的,可以启迪现实生活的。历史教材的编写有一个特点,就是它选择的事件内容一定是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或者是对未来社会有深远影响。这样做得目的就是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从中吸取有意义的经验教训。正因如此,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要进行反思,要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去评价事件的影响。
(三)坚实唯物史观评价历史人物
        分析、评价历史人物,首先要对历史人物进行定位,即分析该历史人物在历史上起到过什么作用,对当时以及今后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分析人物的时代背景。历史具有时空性,这就决定了任何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发生的,在分析评价时,如果是事件中的人物,就要考虑时间、地点、环境等基本要素。如果是评价某个人物,就要分析其阶级性质。其次,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的事迹。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依据,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实际上是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来看待历史人物,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对待,最终才能得出客观的结论。
        结语:现代化教育理念之下,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已经成为了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立足教学内容和教学指导,从史料证实素养和历史反思素养培养入手,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此增强教学效果,实现学生素养与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冬冬. 基于史料角度谈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 新课程·中旬, 2019(9).
        [2]范菊林. 基于史料下的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分析[J]. 试题与研究, 2019(7).
        [3]蔡淑娟. 浅析史料教学与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 教育教学研究, 2019, (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