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雯雯 杨如丽
(金陵科技学院体育部,江苏 南京 211169 )
摘要:本文通过大学瑜伽教学中所蕴含课程思元素的挖掘融入,及瑜伽课程融入思政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探索体育课教学中育人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发挥瑜伽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关键词:大学瑜伽;课程思政;融合
在党的十八大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立德树人”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赋予高校立德树人的新时代内涵,明确了高校人才培养的价值指向和任务导向。2019年3月,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党和国家明确提出了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期待。在大学体育课程中,体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基本还属于起步阶段。
一、在大学瑜伽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意义
(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教育是国家大计,民生基石。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二)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通过对瑜伽课进行思政元素的融入研究与实践,促进学生学习理念、方法的改变。使自主学习、终身体育成为学生的主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立德树人”首先对任课教师提出要求,育人先育己,强化教师自身的立德树人意识,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三)瑜伽课程自身发展的需要。
瑜伽课程并不只是体式练习,它包含丰富的内涵。忽略了文化与理念的瑜伽运动往往被误读为柔术或者只是针对特殊人群的运动。这种狭隘的观念阻碍了学生对瑜伽课程的了解,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热情降低,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瑜伽课程的发展和推广。只强调健身塑体,窄化了瑜伽课程的育人功能。
(四)体育类课程教学理念发展的需要。
在目前的学校体育中,体育课程的目标很功利,成了达标,完成任务。体育教师应重新审视职业认识,体育类课程有天然的育人功能,意识到我们要教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运动技能,不应忽略了价值的引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
(五)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找到落脚点。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停留在口头上的说教,试卷中的理论符号,而是要落下来,走进生活,走进学生内心。学生为什么要学?不要把学习的目的局限在分数,评奖上。要有更大的影响,学习是呼应社会需要,跟随时代脉搏。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要如何去做,贡献社会、健设祖国从何做起?从一个热爱生活,健康生活的人开始。
二、创新视角下瑜伽课程里蕴含的思政元素
(一)体育类课程中常见的思政元素
体育类课程具备天然的育人功能。其本身除了强健身体的功能,还承担着品质养成,人格塑造的使命。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在旧中国,中国人被污蔑为“东亚病夫”,令中华儿女在世界舞台抬不起头来。毛泽东的题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体育健儿奋发图强,团结拼搏,创造了无数奇迹,奥运会上许海峰“零的突破”,“东方神鹿”王军霞,中国跳水“梦之队”,“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女排精神”,中华民族真正站立于世界之林。这些思政元素是我们体育课程与身俱来的“思政优势”。
(二)瑜伽课程思政元素挖掘的独特视角
在课程思政的视角下,初一审视,瑜伽在大学体育类课程当中有特殊性。它历史悠久,起源却不是中国;它是一项运动,却不主张竞技拼搏、奋勇夺冠;它不是团体项目,更注重锻炼个体自身的感它。很难从大多数体育项目与课程思政的天然联系上去思考。似乎思政味道比较“淡”。没有爱国主义、勇攀高峰,没有公平竞争、集体主义等体育课程中常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1.东方传统文化的相通。
瑜伽起源于印度,但其核心思想同悠久文明的中国惊人的相似,并在同一时期出现。“瑜伽”一词的在印度古圣贤帕坦伽利所著的《瑜伽经》一书中,准确地定义为 “对心作用的控制”。 在中国古代,许多民族传统的健身方式主张对身体的习练也是一种道德修养的修炼,推崇“仁”、“义”,尊师重道,修身养性。瑜伽运动中有非常多模仿自然,模仿动物的体式练习,如:虎式、鸟王式、鱼式、上犬式、下犬式、骆驼式等。在中国传统健身方式五禽戏中也有类似的健身动作。
瑜伽体式练习时有拜日式,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先贤也表达过类似的思想,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东方的传统文化亲近相通,在瑜伽课程中将瑜伽理论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欣赏五禽戏、八段锦等民族传统运动,让学生领略东方文化的瑰丽,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
2.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做最好的自己。
瑜伽运动不主张与他人攀比,每个练习的学生都是不一样的个体,有自己的身体特征,不同的力量、柔韧、协调性条件。在课堂上,教师教授的一种体式动作会提供不同难度给学生进行选择,还可以使用瑜伽辅助工具帮助完成练习。让每一个学生在练习中都能有所收获。我们让学生去努力做到的是自己的最好,学会观察自己,客观评价自己,通过不断练习,反复尝试,进而提升自己的练习水平。不去与他人比赛,不意味着不需要好好练习,练习者坚持锻炼,不断突破自己的极限,循序渐进,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通过不懈的努力,发现自身的潜力,感受到自身的变化与收获,更加自信,悦纳自己。
3.自主萌发合作、共享,才能共赢的理念。
教师在指导课堂学习过程中,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自主探究瑜伽体式给身心带来的变化。在双人动作中,两人互相协作,往往一个单人很难完成的体式,在同伴的鼓励与辅助下,会达到令人吃惊的练习效果。毋需教师的强调,学生在习练中自然萌发出合作、共享才能共赢。瑜伽教室的打扫,上课器材的整理也是由学生志愿分配完成,大家的练习环境一起收拾,一起爱护,这也是我们瑜伽课程的一部分。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去体验,在体验中领悟、成长,从而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竞争的社会,多一点宽容,少一点埋怨;多一份担当,少一份推卸。
4.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
很多学生选择来上瑜伽课,是觉得瑜伽运动可以减肥。这是一个很好的与学生建立信任、沟通的机会。首先肯定她做了一个很好的决定,自然健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美好的外形,健美的体魄绝对不是花金钱可以买到的商品,而是要通过自己付出、努力、坚持才能获得。通过对学生美的激发,引导美的思索,促进美的追求,使学生主动翻转学习,自主、自觉地参与到锻炼身体中来。瑜伽课程中瑜伽音乐的赏析,以及一直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音乐背景,让学生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探究自我、回归自我、接纳自我, 在音乐熏陶下去体验美、探索美、发现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
5.瑜伽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瑜伽,是一套流行的、塑造健美形体的健身运动;是一种集哲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瑜伽理论告诫学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内心,以平和的态度与人相处,以敬畏、感恩之心与自然相处;瑜伽的体式练习让学生认识自我,勇于挑战,互助与承担,共享双赢;瑜伽对美的欣赏,陶冶情操、增强自信、悦纳自己;瑜伽理念中还有关于食物的分类,从饮食方面也给学生提出了好的建议。引导学生远离易引起疾病和身体迟顿的不健康食品,选择悦性的新鲜蔬菜、水果、奶制品,拒绝过度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会自律。瑜伽休息术能够让学生有意识主动调节身心状态,练习时随着音乐背景,在身心放松的情况下探究自我、回归自我、接纳自我,平静内心,缓解压力。以积极、乐观、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追求心理健康、精神富足,协调好学业压力、就业竞争、社会适应能力,最终达到身心平衡。瑜伽课程中还有许多思政元素,如练习前后要注意饮食时间、饮食量,遵循科学依据,克制与自律;练习时赤脚,穿棉质舒适的服装,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瑜伽房环境的整洁,遵守规则,关注自身,注重礼仪,自重和互相尊重等等。这些思政点,没有那么宏大,却贴近生活,学生并没有感到自己是在“被思想政治教育”,我们瑜伽课程所致力的健康生活方式是在潜移默化,学生自主需求中慢慢形成的。两者的融合优化了专业课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与能力。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找到突破口,为观念、符号转化为行动找到了切实可操作的路径。
三、瑜伽课程融入思政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
(一)课程思政不是“跟风”要贴合专业课程实际情况。
在瑜伽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跟风,也不是为了给学生的专业课程增加额外的负担,是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促进人的培养。将思政元素融入知识点进行教学,需要好的课程设计。好的设计需要课程负责老师先跳出瑜伽专业本身,加强学习。不能为了“融入”而“融入”,找准贴合本专业课程的特征的融入点,避免生搬硬套让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明确教学目的,教授的是瑜伽课程这一点不能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更为合理、自然地对专业内容发挥促进作用。
(二)激发瑜伽课程本身就存在的思政元素。
瑜伽课程中蕴含着许多零散的思政元素,如在瑜伽一词的内涵意义上,在具体的体式动作练习过程中,在瑜伽推崇的价值理念上等等。所以,对于我们任课教师来说,最大的重点与难点就是激发课程中本身就存在的思政元素,使其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在对外部环境的条件分析以及课程内部进行仔细的结构梳理之下,针对瑜伽课程特点,我们提炼出健康生活的理念。围绕这一中心理念进行课堂设计,优化教学方法,避免空洞空谈,让学生入耳入脑入心,从而促进专业培养与立德树人相得益彰。
(三)课程建设中的跨专业障碍。
跨专业指的是瑜伽课程与思政专业课程的跨专业,瑜伽课程与建设瑜伽课程思政相关联的其他专业(如:哲学、艺术等)的跨专业。跨专业能力的薄弱,是目前课程建设的难点,一些蕴藏的思政元素只能局限于自己的课程本身,做不到学科间的交融,即使提出构想,也显得较为空洞,学生很难落实。需要我们课程负责老师自我发展,不断提高。同时,任课教师也要增进对外界社会的了解,走出校园,与时俱进,结合国家政策、国情,国际时事,开阔自己的视角。只有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带入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清醒地睁开眼睛看世界。
四、结论
(一)让学生真正理解瑜伽的内涵。
通过在瑜伽课堂开展课程思政,让学生真正理解瑜伽的内涵,从观念上认可,让更多的人走进瑜伽,爱上这项运动。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理念,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自主锻炼的意识,积极、自律,拥有健康的体魄。并且学会放松调整心态,更好地与人相处,面对困难。
(二)“学生做” “学生悟”才是核心所在。
瑜伽课程设计以体式练习为主体,配合理论教学,身心调整,音乐欣赏,让学生养成一种锻炼习惯,直至成为一种与日常息息相关的生活方式。 教学中, “老师说”仅起引导性、辅助性作用,“学生做” “学生悟”才是核心所在。
(三)课程思政与专项课程是相互促进的。
任何一种教学形式与手段,最根本的就是看它是否能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在本课程中,通过价值观、使命感的引领,学生会不由得自主自觉地加入到学习中来,比起被监督、督促下的被动学习,效果更为理想。同时,学生在反复练习中的体验与产生的感悟也会让他们有新的思考,新的认识。不断沉淀之后也会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
(四)课程思政的过程是一个一体两面的过程。
在课程思政过程中,收益的不但是学生,也有利于教师新的理论观念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课程思政需要教师重视设计,优化教学,很多领域需要多学科、跨学科的知识储备能力,需要我们教师注重后期的不断学习,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促进专业成长。
(五)把育人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发挥瑜伽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在瑜伽课程中,“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等课程目标与“育人为本”“全方位育人”等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高度一致。作为一名瑜伽教师,应把育人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发挥大学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立体培养格局,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
作者简介:吴雯雯(1981-)女,江苏南京人,金陵科技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方向。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课题“新兴应用型大学‘课程思政’系统化建设的路径建构与实践创新”,课题编号:2019JSJG054;2020年校级重点课题“立德树人”专项课题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研究”,课程编号:IT-LDSR-202006;;2020年校级重点课题“立德树人”专项课题“大学体育瑜伽课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研究”课题编号:JIT-LDSR-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