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设计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期   作者:曾世华
[导读] 课程思政建设的提出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反思,“课程思政”视角重视课程学习中的育人元素
    曾世华
    广州工商学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的提出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反思,“课程思政”视角重视课程学习中的育人元素,价值引领、德性教育不只是思政课的任务,融入思政课之外的课程学习中,能够发挥意想不到的育人效果。微观经济学是一门比较成熟的社会科学课程,能较好的融入课程思政内容,课堂思政做到适时而教点到为止,有利于教师增强微观经济学课程的育人功能,同时,要特别警惕微观经济学中隐藏的意识形态灌输和价值观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为指导,培养适合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愿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杰出人才[1]。本文从课程思政改革背景、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教学改革内容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构建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计。
        关键词:课程思政;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多次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养人才,高校的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各省市都在积极开展高校课堂思政建设的试点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高校课程中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开展,建设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2]。高校教育是个人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树立正确三观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高校思政理论课肩负着高校立德树人的主要任务,在价值引领、德性教育等育人方面往往陷入孤军奋战。因此,思政课之外的课程应充分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想政治育人元素,根据课程特点,建设具有课程特色的思政教育资源,在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适当的价值引领,形成各类课程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体系,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效应[3],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形成有坚定信念、有爱国情怀、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杰出人才。思政课外的课程学习中融入思政元素,能够潜移默化地把教师的政治认同、价值导向在课程教学中形成一定的共识,启发学生对立德树人教育的认同、共鸣,是生动有效的思政课堂。
一、“课程思政”视角下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思路
        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改革和实践,首先是课程学习上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微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逻辑联系和基本分析方法,然后要让学生了解微观经济学对我国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借鉴作用,教学过程中结合丰富的当代中国经济实践进行分析,融入爱国元素和立德树人的思政内容,使学生清楚当代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人艰苦奋斗和平发展的精神,融入中国人的家、国、天下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国家荣誉感和文化自信。
1、深入挖掘课程特色思政教育素材
        微观经济学是一门比较成熟的社会科学课程,逻辑框架比较严密,知识体系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教学内容中包含大量“课程思政”的元素,通过课堂讲授微观经济学运行原理的同时适当融入对价值观、德性教育等方面内容。同时要注意挖掘更多的思政教育资源,从而在整个知识框架上、在细节上都能融入思政教育素材,全方位发挥好立德树人育人价值[4]。
2、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微观经济学知识体系背景基本都是源于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积累,与我国的经济环境、经济现状有很大区别,容易造成理论认识和实践应用上的背离。因此微观经济学的原理要用实践加以检验,找出差别和原因,分析和思考微观经济学如何应用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当中。
3、结合当代中国经济实践案例进行比较分析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历程蕴含生动的中国经济改革案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案例,是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成就。学生在学习微观经济学传统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事实、统计数据和经济政策逻辑,加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注重拓展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完善大学生活用活用经济学思想理解、分析问题的视角、观点、方法。同时,通过对当代中国经济伟大成就的了解和分析,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国家建设使命感和文化自信。
4、警惕微观经济学中内涵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
    社会科学很难避免映射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价值取向,微观经济学虽然借助大量数学逻辑来证明其客观性和科学性[5],但还是不可避免的微观经济学中内涵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经济学教学中应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学的阶级性,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宣传工具,学习借鉴过程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如其研究主体是作为特定意识形态生产者的新自由主义奉行者,个人主义的“经济人”假定隐含着意识形态偏见,警惕微观经济学中内涵特定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对微观经济学的借鉴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课程思政”视角下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
        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主要有:需求供给理论、市场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成本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等。具体“课程思政”视角下微观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案例如下:
        案例1:微观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基本假设和人有“利己主义倾向”的探讨。 “理性人”基本假设有它分析经济现象的合理性和解释人的行为活动的局限性,当出现“非理性行为”的矛盾时,可以融入价值观教育,点明价值引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应该强调爱国主义、奉献、正直和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德性教育中的作用。通过言传身教、小组讨论、批判性思维讨论、课中课后反馈、课后整合等教学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各项内容逐渐融入大学生三观教育并不断巩固。
        案例2:均衡价格理论教学。通过分析微观市场主体的行为规律,让学生逐步认识到中国政府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各项政策的理论依据,学会分析中国政府经济体制改革下单个市场、单个厂商和单个家庭的微观决策行为。以市场供求理论为融入点,分析当前各个领域的供求现状,使学生深刻领会当前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义,树立全局意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中,不在是供不应求的矛盾,而是较多领域供给需求结构性失衡的矛盾。供给侧改革是国家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转型高质量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国家经济发展工作的重点。
    案例3:消费者行为理论教学。

分析边际理论的应用,研究假设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数量可能产生的效用及其对决策的影响,边际理论是解决客观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学会边际分析理论,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事件的轻重缓急,理性衡量事件的利弊关系,合理安排和处置大学生活中学习、生活、考研、就业等各方面事务。对于效用理论的应用,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提出了有趣的经济学幸福方程式,幸福感=效用/欲望,此环节可以融入幸福观、价值观教育。
    案例4:生产者理论和成本理论教学。生产者理论和成本理论是研究生产资源稀缺性和生产资源有效配置的知识点,生产者理论阐述了既定投入下的产量最优问题,成本理论研究了既定产量下成本最小的问题。该章节知识点可以通过融入稀缺资源和时间成本的相关案例,大学生应该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利用时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案例5:要素市场理论教学。结合要素市场理论的教学,强调劳动、土地、资本在生产要素中的重要性,树立以人为本、节约保护稀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土地的发展理念。
    案例6:市场结构理论教学。通过分析市场结构的各种类型和各类市场的优缺点,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介绍和剖析,加深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的了解,分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国情需要和优缺点,分析当代中国的经济成就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等等。把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分析方法,放到中国经济现实中去理解它的适用性和合理性,增强大学生经济理论学习的时代感,帮助大学生更好的理解国家各项经济决策。
    案例7: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教学。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中的公共产品、外部性、不完全信息、垄断等现象,是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必然结果,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以减少市场失灵带来负面影响。这为国家的微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国家微观经济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措施。
三、“课程思政”视角下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革难点在于如何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中融入思政内容、德育元素,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经济学理论。要使课堂成为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教学方法必须注重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微观经济学思政教学改革中,要熟练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还要广泛借鉴对分课堂、翻转课堂、雨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同时,课堂思政教育不是成为思政课让学生感到乏味排斥,课堂思政应该有感而发、适时而教、点到为止,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课堂思政要促进学生参与到课堂思考中来,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在激励因素,实现学生学习认知、态度、行为上的认同。实践证明,在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不仅能在课程学中引发新的思考,还可使学生在提高专业素养、德性教育等方面获得深刻教育,达到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晓丽, 邓映婕. 习近平强国战略视域下的中国教育:性质、定位、风格 [J]. 现代教育管理, 2020, 05): 1-6.
    [2]    董杰.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突出要点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学习体会 [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8, 06): 126-9.
    [3]    于晗, 沙秀娟. “经济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 20): 106-7.
    [4]    储丽琴, 孟飞. 《微观经济学》课程思政改革路径研究 [J]. 时代经贸, 2019, 34): 102-3.
    [5]    朱富强. 经济学科的价值取向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意识形态 [J]. 当代经济研究, 2017, 05): 37-49+2+97.
    [6]梁晴,刘东锋,魏梓轩,杨洋,任晓龙.大思政视域下本科应用型高校课程思政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0,30(06):53-56.
    [7]肖攀,苏静,李文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课程思政的改革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6):33-34.
    [8]乔雯,王雪,朱银妍.高校国际经济合作课程思政模式实践探索[J].中国报业,2020(02):82-83.
    [9]杨林莉,胡明,任丽娜.应用型本科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研究与思考[J].智库时代,2019(26):59+61.
    [10]孙燕华.创新教学管理  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9(05):55-59.
    [11]毛锐.应用型本科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师资队伍保障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05):68-71.
    [12]曾世华.对分课堂在《经济学》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J].中外企业家,2020(11):232-233.
    [13]吴婷.基于雨课堂的“创新思维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10):36-37.
    [14]黄汝丽.大学生创新思维障碍及其突破路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02):112-113.
    [15]Yao Hongguang. "Transport Economics" Course Construction Research Based on Case Teaching[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USA.Proceedings of 201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Management and Social Science(PMSS 2013) Volume 16[C].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USA: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2013:3.


    曾世华(1982.11-),男,汉族,江西抚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