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赋能小学科学教学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期   作者:王德锦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学科学的教学方式也正在发生变化
        王德锦
        萧山区育英实验学校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小学科学的教学方式也正在发生变化,就传统小学科学教学方式而言,有许多改进之处,就当前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发展现状而言,越来越多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技术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使学生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高效,也使得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活跃,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小学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赋能小学科学教学,能较好地提升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科学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
        引言:科学是一门有着极其丰富多彩知识的学科。同时也需要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和资源呈现工具。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将单调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而且也能将有关环境、天文、地理等知识内容制成课件,并在屏幕上生动呈现。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改善课堂的空间局限,同时也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从而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的培养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进行更好的科学教学。要将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重点也在于怎样更合理地运用。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
        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兴趣。因此教师想要教好这门课程,就需要有效激发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是依靠书本、粉笔、黑板、以及模型等比较有局限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由于教学的条件有限,教师只能按照书本上的内容开展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然而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文字、音频、图画、动画等多样的教学素养进行整合,将抽象的内容更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产生深浓厚的兴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引入学习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新知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不仅是可以将枯燥无趣的传统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而且也能通过特制的情景营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营造互动的课堂氛围奠定基础。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中,紧扣教材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教学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科学这门学科也是一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需及时掌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但在传统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往往无法精准的表达微观世界的精细结构以及宏观世界的自然规律等,学生学习时也会一片茫然。而现代技术就能够将微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瞬间变化等多样的内容,通过显微镜来进行观察。例如,教师在教学《我的观察研究》这一内容时,要用显微镜来观察水中的微生物,而在学生的概念里,微生物是很难看见的,即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也很难发现。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电脑在网络上查找一些微生物的图片、视频,制作成微课,辅助于教学,使学生能充分了解和认识这些微生物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运用现代的教育技术进行教学,不仅能突出教学的重点,而且也能有效化解教学的难点。
        三、提升学习效率,扩大学生视野
        小学生对科学学科知识的了解是少之又少的,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使知识可以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展现,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加深,而且也相应缩短了学生对知识的解读时间,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开拓。例如,在《植物的一生》教学时,仅仅依靠教科书,学生很难在课堂里直观认识凤仙花从种子到长成苗、长高、开花、结果等完整的生长过程。

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找到相关凤仙花的视频,配合教学,就比较直观形象。由于多媒体的信息量比较大,学生在学习动、植物知识时,对一些比较不常见的动植物,根本无法获取感性知识,而信息技术刚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自身无法直接接触的知识,既可以丰富学习内容,也使眼界更加开阔。
        四、深化知识探索,培养思维能力
        将知识作为认知发展的载体,学生在知识探索和理解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认知,是教学的核心目标。没有知识作为载体,学生就无法发展他们的认知。科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观察和实践能力,知识获取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而只是认知发展的基础。因此,小学科学教学,不仅要普及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和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每一节课都需要明确目标,集中精力,准确把握关键点,创新教学设计,帮助学生了解内在逻辑。通过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教师能有效解决科学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困难。一些科学概念相当枯燥且难以理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直观地理解它们,如果只依靠传统的黑板、粉笔来教学,不利于科学知识的有效传播和科学实验的动态教学。如果能够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它可以有效弥补教师解释和演示的难度,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科学知识,轻松参与实验。这是突破科学课程关键和难点的有效手段。    
        五、强化核心素养,培养强实践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泛化能力。观察能力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实现,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学生难以观察到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更方便地观察,更深入地了解知识点。学生泛化能力的提高主要依赖于信息技术对知识的整合。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整理科学教学的知识点,方便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比较、分类和总结。良好的科学素养不仅包括观察和调查的能力,还包括科学精神,判断和推理能力。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目前,小学科学教学过于注重理论,对实践的关注太少。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愿望,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而且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有很多新的知识,新的教学思想,受到安全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在课堂上进行实际的表达,为了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模拟实验过程,演示模拟效果,或放大、延时等操作,使学生的学习更顺畅,实验环境也会更加良好,这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去获取知识。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将相关知识进一步融入课堂,进一步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而且要把自然带入课堂,让学生深入自然,让他们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学会去思考,积极探索,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适应时代的需要,让学生在自然的情境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应。
        结束语: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使学生学习的内容变得丰富,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学习过程更加轻松愉悦,让信息技术赋能小学科学教学,让小学科学教学更加生动有趣,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贺如军.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7):166-166.
        [2]王志芬.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0,No.542(10):92-93.
        [3]马晓忠.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散文选刊:中旬刊,2019,000(011):P.122-122.
        [4]黄千山.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000(008):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