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荣泉
东莞市高埗镇西联小学 广东东莞 523281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随着新课标改革的推进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研究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新时代的课题和要求。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是对原有小学数学教育模式的创新,不断优化和革新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是值得每一位小学数学老师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三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创新
引 言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就是以老师讲解课本知识为和书上的习题为主,但是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那么教学方法再如此的单调,学生就更不愿意学数学了,因此更新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展开学习,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微课教学等等,所以本文将着重叙述提高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 教学创新在小学三年级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1 数学教学的特点
数学学科本身属于判断组成确定的体系类型,所以其中往往包括大量的数学术语、逻辑关系以及各种符号,使用这些符号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就是数学的主要特征。从客观上来看,逻辑推理的判据又可以形成新的判据,所以判断的综合就是数学科学本身。尽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较浅,其理解难度也并不大,但是学习的基本流程与特点却没有因此而变化,所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依然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
1.2 小学三年级的阶段特征
小学三年级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效果,不但要在一、二年级的基础上提升知识的难度与密度,同时也需要结合四五年级的学习要求为学生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与逻辑思维能力,所以三年级阶段的数学课程教学也是难度最高的教学之一。作为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研究三年级的教学策略对于提升整个小学教师队伍的教师水平也具有重要的价值。从发展阶段上来看,在三年级课堂中应用创新教学更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与发展阶段的需求。
二 对当前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
2.1 学生学习数学动力不足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性格普遍活泼好动,他们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其心理发育还不甚健康,学习定性不稳定,对任何事物容易提起兴趣却经常只是三分钟热度,课堂上就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吸引,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出现上课走神的状况。还有些学生对于学习数学容易产生畏惧心理,相对于一年级和二年级的计算,三年级的数学要相对复杂,经常有学生感觉自己对数学的学习不善驾驭,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认为自己学习起数学来非常吃力,在很多应用题的步骤和计算过程中不好掌握,面对问题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从而在数学的学习中产生了退缩心理,一旦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那么数学的学习也将受到阻碍。
2.2 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实施自主、开放、探究式的教学。但是在三年级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还是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即教师讲课,学生机械的记忆。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陷入死板、呆滞、枯燥的氛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再加上,小学生由于处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心理发育还不成熟,在教学课堂中,常常容易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问题。教学课堂过于枯燥,使得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利于课堂质量的提高。
三 教学方法创新下提升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对策
3.1 设计课堂问题
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较强,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课堂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积极的设计课堂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教师提出问题:将一块蛋糕分为两部分,如何用分数来表示其中的一份。让学生思考问题,并得出蛋糕的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这个时候教师可以继续提出问题1和2分别代表什么,并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圆形纸片,分别折出1/2,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折出的形状不同都可以用1/2来表示。像这样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掌握分数的意义。
3.2 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也是三年级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新旧知识的连接能力,以此来实现知识的迁移。
比如,在进行数学运算的商不变规律的学习时,51600÷700=73……500,一些学生则计算出了51600÷700=73……5,在发现类似的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原算的方法去反馈,这个时候学生就会用到以前学过的方法对其进行计算,计算后就可以发现原来是自己算错了得数。类似的小策略在创新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面,通过利用这种技巧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字迁移能力与知识迁移水平,进而帮助其提升数学学习意识与知识综合实践能力,提升数学学习成绩。
3.3 合作式教学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倡自主、开发、探究式的教学,充分地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地响应新课标的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实施开放式的教学。具体方法是,教师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给学生布置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探讨。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四边形”这一内容的时候,在为学生列举了生活中存在的四边形后,让学生把书本中的四边形用笔涂出来,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说出理由。在涂完以后,进行集体反馈,说出为什么这些是四边形,而那些不是。然后小组之间展开讨论,概括四边形都有哪些特征,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通过这样探讨的方式,充分地尊重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位置,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讨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扮演了教学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了积极的引导。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3.4微课教学
现在教学手段越来越新颖,在语文教学等学科中经常采用微课的形式,人们都认为只有文字类的学科才能采用微课的形式,但是小学数学的教学也可以用微课的形式,而且它也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因为数学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但是学生很难快速的建立起来这种想象力,比如说在学习立体图形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困难就比较大。但是如果你要采用微课的形式,在讲解立体图形的知识之前,为同学制作一个小视频,三到五分钟,在课前为学生播放,视频中要为学生展现各个类型的立体图形,比如说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圆柱体等,这样让学生在对各种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学习知识的时候就更加的容易了,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而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5 结合生活实际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知识很大部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教师可以适当的结合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就是教学的资源,积极的引进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基本的加减乘除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因此教师在进行加减乘除运算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生活中购物的场景,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在进行“位置与方向”这一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来引导学生辨别方向和位置,以教室为大环境,让学生在教室内辨别方向,或是以整个校园为平面图,让学生指出学校教学楼、餐厅、大门的具体位置,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
3.6 教学反思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反思教学过程以及结果,在课前反思教案的有效性,在课堂中反思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后反思学生学习的成果。在反思后并认真的总结经验,积极地向优秀的教学学习,或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查询高质量的教学方式,制定出适合的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教学方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教师要抓好三年级的数学教学。面对当前小学三年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并正视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关于三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研究[A]. 张其兰.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 2018
[2]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探讨[A]. 田宏兵,穆占花.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 2018
[3]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A]. 吴银花.2018年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 2018
[4]小学数学教学方法[A]. 晁利晓.2020年“教育教学创新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 2020
[5]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难点及创新[A]. 陆江萍.2020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 2020
[6]小学数学教学方法[A]. 刘晓霞.2015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15
[7]浅谈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A]. 申亚玲.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 2016
[8]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研究[A]. 崔晓晴.第二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