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2期   作者:廖勇
[导读] 演示实验是物理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实验为载体了解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积累物理知识,这也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不可或缺的有利条件
        廖勇
        四川省隆昌市第二中学 四川 隆昌 642150
        摘要:演示实验是物理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实验为载体了解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积累物理知识,这也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不可或缺的有利条件。将课堂教学与物理演示实验有机结合,符合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应用,在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发挥信息技术的多元优势,弥补了传统演示实验的缺陷与不足,给课堂实验活动带来更多可能。
        关键词:高中物理; 演示实验; 信息技术; 学科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以及教育教学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设计高中物理演示实验,已成为近年来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全新尝试,引入先进的、趣味的、多元的信息技术工具,一改传统物理演示实验的枯燥与僵化,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再现实验情境,成功激活学生的参与欲望和探索兴趣,大家对观察物理实验、学习物理知识产生积极动力,在不断积累中提升实验能力,夯实学科素养。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物理知识的生成以及物理规律的发现,往往奠定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抽象、推理与演绎而形成。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开展演示实验活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导致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整体实验效果。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在演示实验活动中巧用信息技术手段,发挥诸多优势作用。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可视化的物理模型。很多物理现象看不见、摸不到,其抽象的存在很难通过肉眼观察,如果设计模拟图形,则能以动态、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简化实验流程,提高实验效率;其次,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元功能,放大微观、缩小宏观,更易于观察与发现。有些物理知识难以用简要的语言描述,须让学生“眼见为实”,通过操作计算机的放大、缩小功能,更完整地观察实验现象,整合实验过程,图文并茂地呈现物理知识,还原实验场景;再有,利用信息技术呈现趋近理想化的实验效果。在物理实验中,涉及一些匀速运动、空气阻力不计、光滑(无摩擦)等专业名词,但是很难找到与之符合的案例,通过信息技术模拟近似的效果,减少主客观因素的干扰,能够尽量如实地还原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建立真实的物理认知。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一)投影演示,推进可视化实验
        演示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最常见形式之一,更直观地呈现物理知识,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受到“大班额”的影响,再加上有些实验现象转瞬即逝,学生很难清晰捕捉实验现象,所以应用投影演示实验的方法,使得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更加可视化,成功抓住了学生的专注力。

例如,开展“波的干涉”实验时,由于水本身就是透明的,远处的学生很难观察清楚,本节课利用了投影仪进行投射实验,将实验道具放置到演示台上,调整倍数;实验过程中,由于水里受到震动片的波动影响,荡起了水波,而水波相遇的瞬间,又产生了稳定性质的干涉现象。通过大屏幕,每个人都清楚地看到了实验现象,对“波的干涉”有了最直观的感知。
        (二)电子白板演示,推进直观性实验
        电子白板技术独具强大的仿真功能,能够更直观性、更形象化地展现物理实验结果,深化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运用。例如,学习“简谐运动”时,本节课需要设计“弹簧振子”实验。实验中,弹簧振子以高速振动,学生难观察、难把握、难理解。改变传统的实验方法,利用电子白板仿真功能,模拟演示弹簧振子持续震动的过程;或者也可以通过暂停功能,观察弹簧振子在不同位置停留的情况,由浅入深地导出位移、加速度等物理量知识,把握各物理量之间的变化规律。这样的演示实验过程,不仅弥补了传统实验的缺陷,而且趣味无穷,学生乐于参与,主动探索,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三)模拟演示,推进形象化实验
        通过开展模拟实验,将学生带入开放性、个性化的实验环境,既节省时间,又能全面呈现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一举多得。例如,学习“恒定电路”时,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设计与连接电路的方法,能够规范地操作仪表,正确连接滑动变阻器。如果根据教材中的内容“照葫芦画瓢”,学生设计完电路之后,无法实际验证,影响大家的情绪。而利用模拟仿真实验室的方法,根据学生设计的电路建立模型,通过电子演示操作,既能确保操作流程的规范性、操作步骤的有序性,也能让学生在模拟中发现电路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随时调整电路的设计方法,反复论证,不仅激活了实验探究的热情,也保证了实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微课演示,推进有效性实验
        信息技术发展大环境下,以微视频为主导模式的微课教育日益成熟,在物理演示实验中发挥了有益作用。通过精心设计微课活动,能够自由地调控物理实验过程。有些演示实验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效果,这种情况下就能凸显微课的优势。例如,学习“导体的电阻”时,为了观察热敏电阻的阻值与温度的关系,将热敏电阻放到开水里,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冷却,再根据传感器记录不同温度状态下热敏电阻的阻值。如果现场开展实验,等待时间较长,所以适宜采取微课模式“快进”实验过程,这样既能节约时间,也能确保学习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机融合,充分体现新形势下学科教育改革的主体方向,以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激活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整合更多有意义的演示实验资源,辅助开展趣味、高效的实验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物理实验意识,树立理性思维,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占球.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2020,(19):253.
        [2]陈珂.高中物理演示实验中创新思维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36):123-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