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数学级课堂练习设计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2期   作者:李转复
[导读] 课堂练习的本质是通过练习的方式,促使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调整教学进度,获悉教学活动开展的真实情况
        李转复
        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第六小学 547300
        摘要:课堂练习的本质是通过练习的方式,促使教师能够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效,调整教学进度,获悉教学活动开展的真实情况。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低年级段的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活动,探讨如何实现课堂练习的有效化设计,借助课堂练习,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为打造高效课堂而努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年级;课堂练习
引言:
        小学数学在低年级段所开展的教学内容,通常是较为基础的认知类内容,目的是通过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就会强化课堂练习,期望通过课堂的反复练习活动的开展,达到教学目标。而反复练习致使课堂枯燥,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练习本身又比较单一,如果不加以改进,最终会导致课堂练习的无效化。
        一、生活化
        对于低年级段的学生而言,由于缺乏社会阅历与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往往比较困难,因此,要提高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首先要从练习本身入手,为其附上生活化的色彩,使其更贴合学生的心理学习特点和理解能力,同时也为课堂练习增加一定的趣味性。
        如对于乘法口诀的学习,教师可以形成游戏情境的课堂练习活动,如“走楼梯”,学生每走一节楼梯,就说出对应数字的乘法口诀内容,顺利说完的学生成功登顶,教师可以采用计时的方式,来在学生之间形成竞争关系,促使学生更加自主地开展对于乘法口诀的记忆学习行为。
        二、层次性
        练习设计在开展过程中,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在学习基础内容时所表现出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强,因此学的比较快,有的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差,理解起来耗费更多的时间,因此相对就学习得比较慢,在这样的视角下,教师需要开展具有层次性的课堂练习活动,促使练习设计更加具有针对性,才能够更好地达到练习的效果。
        具体到实际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题型,对于基础相对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给予难度较大的题型,如加减混合,或尝试设置部分“超纲题”,如三位数与两位数的加法。而对于基础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主要进行进位、不进位加法的练习,意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内容。此外,教师通过对于班级学情的掌握,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题型模块,如基础题、综合题等内容,来分析学生对于实际教学内容的理解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向与教学进度,提高教学效率[1]。
        三、多元化
        枯燥单一的课堂练习是导致练习低效甚至无效的主要原因注意,教师要围绕这一点做出改进,促使课堂练习多元化,能够满足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基础认知诉求,从而达到较好的练习效果。


        具体到实际中,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增加多元化的设计,如对于课堂练习形式的多元化,采用游戏的方式,或者通过问题引导式,开展课堂练习,多元化的目的在于避免课堂练习的单一与枯燥,让学生真正能够沉浸其中,收获知识,因此多元化的具体方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符合孩子的认知特性。如上文中提到的对于“乘法口诀”的课堂练习,教师就可以采用游戏化的形式,如背诵接龙的方式,教师随机选定一排,并指定数字,这一排的学生逐一背诵,通过这样趣味化的提问形式,达到课堂练习的目的。
        四、自主性
        自主性是很多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容易忽视的一点内容,常规的课堂练习活动往往是通过教师主观设计,学生客观完成来实现练习,主体上受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就在这一过程中被逐步耗损,而具体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也会更加的依赖教师,因此很难实现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自主性的目的。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就需要强化单元设计当中学生的自主能力的训练过程,同样以上文中“100以内的加减运算”为例,教师可以反引导学生,如提问“你觉得生活中哪里可以运用到100以内的加减运算”,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建立对于数学应用性的正确认知,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实践性的课堂练习活动,围绕学生的回答,做出对应的假设性问题来考察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情况,从而更好地达到练习效果。
        五、错题集
        课堂练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题,而错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学生粗心,也可能是对于基础概念的不理解,或者是学生的记忆内容出错,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导致的错题,对其进行总结能力,都能够有效规避后续问题的问题,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关键是引导学生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学会积累与总结自己的错题,从而避免错误的反复出现。
        具体到实际中,错题的总结与归纳可以从四步来落实,首先是抄写原题,帮助学生回忆做题过程中,然后是重新做题,并分析错题的原因与错题的步骤过程,再次是在回忆的基础上形成错题反思,并写下正确的过程[2]。此外,为了进一步提高错题的利用率,避免问题一再出现,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错题课堂练习活动,每一个学生都根据自己的错题开展针对性的练习活动,从而达到较好的练习效果,还大大节约了对于教学内容的复习时间,实现了对于基础内容的进一步巩固。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而建立在差异性的基础上,要通过常规的课堂练习活动,达到基础的教学效果,就要通过优化教学中的每一个步骤来实现,本文通过教学活动中课堂练习的理论分析,为小学数学低年级教学活动质量的提升提供了参考意见,望广大相关教育工作者继续深入分析,为教学活动的进步与开展提出更多建议与意见,共同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参考文献:
        [1] 冒炜娟.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练习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数学大世界(中旬版),2018(23):20-20.
        [2] 冯锴.小学高年级数学翻转课堂课前学习任务单设计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04): 99-99.
        [3] 吴淑青.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5(01):61-61.
        [4] 吴梦雅.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导入的策略研究[J].小学科学:教师,2019(11):93-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