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丽
梅州市蕉岭县实验幼儿园,广东 蕉岭 514100
摘要:教师安排的教学活动应该凸显出适宜性和有效性,能够推动幼儿早期数学能力发展,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区角活动是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途径,教师在区角活动中应该及时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从而为提高幼儿学习有效性做好准备。
关键词:幼儿园;区角活动;策略
一、区角活动的作用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幼儿提供个性化指导。区角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自主进行游戏,当然也需要教师发挥好引导的作用。教师的引导应该是先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了解幼儿,并对幼儿的行为和学习进行评估,找到适当的指导方法。
教师要了解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为儿童提供个别指导。区角活动为儿童的发展、思维提供了不同的活动空间,教师能够清楚知道幼儿学习的优势和不足,预测幼儿的发展情况,秉承因材施教的发展原则,为幼儿提供个性指导。
教师要不断提高区角活动的质量。区角活动中的环境、素材、知识都在影响活动的质量。教师要从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当前的学习水平着手安排区角活动,不断优化活动环节。
区角活动能够改变以往的集体活动形式,将集体活动变成区域活动,在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让他们参与其中,教师则适当对幼儿进行引导,并将自己的发展在活动后用精练的语言描述出来。
二、幼儿园数学区角活动与儿童早期数学发展关系
(一)学习的发展情况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适合他们学习的数学知识,根据数学课程的特征和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在区角活动中注重儿童学习的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幼儿以往的学习情况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是开展区角活动的内容,涉及儿童对数量关系、空间几何定义的理解。每个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表现是不同的,例如,中班的幼儿在比较数量时,有的会一一应对,有的会借助计数,还有的幼儿不仅知道正确答案,还知道答案的缘由。教师要充分理解幼儿的不同,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在每个幼儿最近的发展区选择适当的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进步。
(二)能力的发展情况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不仅要学习数学知识,还要提升学习能力,像人际交往和学以致用的素养。幼儿在学习数学知识时需要运用平时形成的能力,也会在学习知识时不断发展能力。教师在对幼儿进行观察时,应该观察幼儿是否将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是否总结出了数学规律。在大班的区角活动中,在“一把抓住几个”的活动中,幼儿能够根据体积比较大的物体说出较小的数,根据体积比较小的物体说出十几、二十几的数,这反映出了幼儿的空间观念感。
(三)对其他领域的描述
区角互动不仅体现在数学方面,还体现在其他方面。教师要从全方位多角度观察幼儿,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
比如,在“时钟起点在哪儿”的活动中,有的儿童会说:“在凌晨12点,因为过了这个时辰又增加了一天。”在“蝴蝶找花”的活动中,有的幼儿会说:“红蝴蝶找红花,黄蝴蝶找黄花,这样才是颜色对应。”因此,在区角活动中,教师既要让幼儿对学习的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还应该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幼儿能够运用简练清晰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说出活动流程以及操作过程。
在区角活动中,有时幼儿需要合作,分享自己的活动素材,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幼儿的合作形式,这能够反映出幼儿的交往素养。在区角活动中,需要体现一定的规则,幼儿要认真遵守这些规则,形成规则意识。教师既要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获得显性数学知识,还要发现隐形的品格。教师要观察幼儿是否积极参与到区角活动中。教师可以观察幼儿参与区角活动的次数、时间以及投入程度,看幼儿是否对区角活动有饱满的学习热情。教师还要观察幼儿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让幼儿拿取、操作、整理、收集素材,看幼儿的规则意识以及学习习惯。
教师还要观察幼儿运用的学习方法。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有没有专注、坚持、创造等,这些都需要观察分析。在“补墙洞”的区角活动中,儿童要将几何图形组合成不同的形状。当幼儿不能拼全几何图形时,有的会选择放弃,有的会向教师请教,有的会不断尝试,直到拼出完整的图形。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坚持性,给予幼儿个性指导。
三、区角活动的教学措施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能够充分体现出学习的能动性,由于幼儿的年龄、个性都存在差异,教师需要运用适合每个幼儿学习能力的方式来开展活动。
(一)观察:幼儿在活动中是怎样做的
教师在活动中需要充分观察幼儿,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动作和神态,了解每个幼儿的不同表现。在观察中,教师既是旁观者,也是引导者。作为教学活动的旁观者,教师要真实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状况,不能给予幼儿提示,幼儿的做法是教师主要考量的因素。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对幼儿进行观察时帮助幼儿进行操作,借助提醒、提示等方法充分与幼儿进行交流互动,拉近与幼儿的距离。
(二)追问:幼儿是怎样想的
教师观察的都是幼儿的外在表现,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感受对幼儿的发展进行预测,还应该适当向幼儿提出问题。有些幼儿会出现错误的操作,但是,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发现幼儿并没有对定义理解存在问题。例如,在幼儿给“小动物”发食物时,幼儿经常会采用一一对应的形式。当出现食物少、动物多的情况时,幼儿会将食物放到动物中间。从操作上看,幼儿没有用以往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但是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发现幼儿是能够判断数量的,只是在情感方面出现了这种分发情况。有时,全班幼儿出现了同样的结果,但是有的幼儿有清晰的操作思路,有的幼儿却不知道怎样描述自己的思路,有的幼儿是对其他幼儿进行模仿。教师适当对幼儿提出问题是必要的。
(三)解析:幼儿的学习情况
在观察、互动和追问后,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下面针对“投骰子串串珠/插插钉”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
“投骰子串串珠/插插钉”是幼儿常玩的一个游戏,是两个幼儿进行合作,轮换着投骰子,让数值大的一方按照数值串串珠或者插插钉,先将材料用完的幼儿获得胜利,直到活动结束。这样能够让幼儿对基数有深刻的理解,还能将10以内的数字进行比较,让幼儿学会团结协作。
(四)加强教师和幼儿的交流互动
在集体活动中,幼儿首先要安静,互动一般情况下都是自上而下的,教师为了维护课堂的纪律和制度与幼儿进行互动,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和幼儿就不能充分互动。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很少进行讲解示范,而幼儿参与到活动中的人数变多了;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积极科学地互动,教师则在活动中发挥出引导的作用,让幼儿轻松接受数学知识,并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因此,区角活动具有集体活动不能比拟的优势。
四、结语
总之,区角活动在幼儿教学中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途径,是教师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和学习能力,为幼儿组织合适的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素材,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选择合适的活动,借助操作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在区角活动中,幼儿能够发挥出学习的能动性,并且有饱满的学习热情,在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为早期数学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思曼,王春燕.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9,35(01):99-106.
[2]蔡葵花.幼儿园数学区角适宜性材料投放的优化设计[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3):102-104.
[3]陈建平.论幼儿数学区角活动中的主动探究学习[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0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