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正辉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那坡县龙合镇品端村小学 533902
摘要: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拓宽视野的必要手段。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充分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感受乐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有非常大的比重。阅读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奠定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文教学,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基于此,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策略研究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兴趣;阅读时间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很多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并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阅读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的阅读质量也很低。这成为了很多语文教师头疼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1. 学生缺乏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的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的阅读教学应该以教师为主导,但不应该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阅读教学主体不明确的情况。很多教师充当了阅读的主体,学生变成了“听众”。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按照教师的意志机械地接受知识内容,没有进行主动且独立地思考,心中有了疑问也会不了了之,更不能够得到及时地回复。学生缺乏主体地位,教师忽视学生自主阅读的重要性,这样的学习过程无疑是效率低下的,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得到提升,还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
2.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除了阅读主体不明确,阅读教学中还存在教师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这也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对于新教师而言,他们缺乏教学经验,还没有摸索到多种教学方法,从网络上学习到的方法还需要不断地实践和改进。例如:有的教师会推荐一些与学生年龄段不符合的书籍,虽然内容很好,但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并不能形成正确的理解。对于老教师而言,他们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方式,长期使用一种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会使学生感觉单调枯燥,产生疲劳的感觉。例如: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通常会先让学生读一遍文章,边读边划分层次结构。再读文章的时候,会让学生找到文章的中心句,之后对照着重要语句进行讲解……诚然,有一些方法是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积累出来的,可以让学生解答出阅读题的答案,但这绝不是阅读真正目的,也不是学生学习阅读的最好方式。单一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拓展,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学生缺乏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动力,也是学生爱上阅读的前提。学生阅读兴趣的多少决定了阅读时间的长短,以及阅读质量的高低。据一些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学生的阅读兴趣处于低迷状态,这是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比如,学生都有向师性,教师没有做好阅读示范和阅读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少之又少。又比如,很多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太过狭义,单纯地认为阅读就是为了完成作业,忽略了阅读的乐趣。再比如,教师在阅读教学时,一味地布置作业,不注重在能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导致课堂气氛变得枯燥且沉闷,这样非常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1.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课堂教学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例如:在教学《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在教学导入部分设置一些问题,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考。之后,再让学生去阅读课文,与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看法。
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只要内容之后,我再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探究以下问题:1、文章中几次提到了巨人的花园?这几次提到花园是同样的景象吗?2、孩子们为什么喜欢在巨人的花园里玩耍?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们要走下讲台,参与其中,关注学生的举动,聆听学生的观点,揣摩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解答困惑。在这个过程中,我既不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不是没有发挥作用的旁观者。我作为一个引导者,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开动脑筋去寻找答案。这样的过程使学生对文章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学生的阅读质量除了和自身的兴趣有关系,还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很大的关系。教师如果采用枯燥单一的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感觉阅读很无趣,是一种被迫学习的状态。教师如果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趣味性,那么这个过程就是“乐学”状态。例如:在教授《女娲补天》这一课时,因为涉及到神话传说,学生很感兴趣,我就采用了多媒体与讲授相结合的方式。首先,我用多媒体播放女娲造人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神话人物的灵动。之后,我又设置了一些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去解答,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充满了兴趣。例如:在讲授《落花生》一课时,我会提前准备一些花生,在讲课之前让学生闻一闻、摸一摸、尝一尝,之后再和学生一起品味“落花生”,体会花生不图虚名、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学生更能够读出文章的真情实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憧憬。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正确地引导,尤其是阅读兴趣。比如,我们可以集中征集学生的意见,将学生喜爱的图书放在班级的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自由阅读。还比如,我们在学校的文化墙上布置一些精美的图书海报,供学生观赏。学生自己制作的精美的海报也可以贴到文化墙,这样不仅制造了读书的风气,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再比如,我们可以开展“以书会友”活动,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谈一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当学生生活在一个热爱阅读的氛围里,他们也会受到熏陶,自然而然地爱上阅读。
4.保证阅读时间与质量
对于阅读来说,时间和质量同样重要。不是时间长的阅读就一定是有质量的阅读。对于不爱阅读的学生,我们不能强硬地给他们布置太多阅读任务,这样不仅不会使他们爱上阅读,还会加重他们的厌学情绪。我们要加以引导,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可以从点滴做起,阅读时间从五分钟到十分钟再到十五分钟,一步一步地培养阅读习惯。对于爱读书的学生,我们也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将学生的阅读时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均衡的分配学生的时间。另外,我们还要加以鼓励和引导,帮助学生“读好书”。
5.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小学阶段,我们可以把学生大致分为低年级学段和高年级学段。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字词基础较差,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时要着重强调字词,帮助学生在夯实字词基础的情况下提升阅读能力。对于高年级学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的字词基础,在理解文意和体会主旨方面还有待提高,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在阅读理解上多下功夫。另外,学生的阅读还要符合他们的心理年龄和心理认知,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总结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牢记“以人文本”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自己教育思想,做到与时俱进。我们还要践行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向网络学习,向书本学习,向有经验的同事学习,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争取把语文教学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马全芳.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20(35):49-50.
[2]马平平.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学周刊,2020(33):61-62.
[3]张元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现状及策略[J].智力,2020(30):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