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班集体建设中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黄素芸
[导读] 班集体即班级学生集体,班集体作为班主任实施教育的操作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教育力量,也是教育工具、教育手段
        黄素芸
        广西省玉林市博白县旺茂镇中心小学
        摘要:班集体即班级学生集体,班集体作为班主任实施教育的操作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教育力量,也是教育工具、教育手段。建设和谐的班集体是班主任的工作目标,农村小学班主任应通过建设班集体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小学班集体建设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集体建设;个性发展
1班集体建设
        “班集体建设”是一个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完成的集体,班集体设以促进每个学生个性发展为根本目的;教师与学生组成班集体建设的共同体;班集体建设是一个个性化建构的过程;班集体建设以集体主义价值为导向;班集体建设是班级教育改革的新思维。
        笔者认为班集体建设即班级成员(学生)在学校教育、管理和集体主义价值引领下,以促进集体每个成员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与交往中,通过发挥学生集体与个体的主体性,形成和发展班集体的过程。
2农村小学班集体建设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
2.1师生“共画”班级文化墙
        班主任应意识到班级文化墙是需要师生共同来创造的,在这个统筹的过程中,学生是班级文化墙的执行者,班级文化墙的前期的设计理念、中期的创作、后期的维护都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民主协商、自主交流完成。班主任作为统筹者将班级文化外墙的设计分为三个步骤:确立设计理念、选取与编辑文化墙内容、维护文化墙。班级文化墙的设计理念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是国家,学校对学生的发展要求,其次是符合班级主题发展,最后是适应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在国家及学校对学生发展的要求层面上,班主任依据要求在教师前面的墙壁上贴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至于教室后边的黑板上,班主任没有告知学生版面设计的形式与内容,只告诉学生主题,由学生分工协作、搜索信息、书法绘画,以此激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不断地思考、探索、商讨、尝试,做出符合主题的正确选择。为了使师生一些新的想法及新的成果得到及时更新,班级文化墙还设置了“留白区”,墙面的更新变化也能吸引学生关注新的内容,欣赏他人的成果。将班级文化墙的设计完全交由学生来完成,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创造力有了发挥的余地,并引发学生的兴趣,不断激起和坚定追求真知的需要与决心。此外,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因此,他们也会不甘落后,有意识地发展主体的专研能力、实践能力等,在此过程中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
2.2开展班级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有助于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在活动中发挥学的主体作用,实现班主任全面育人的目标。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活动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未来,班主任应该多多举办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活动,活动的组建、实施、评价交由学生来完成,而自己只是作为一个统筹者。

农村小学也应该与时俱进,建立各个班级的特色课程,如“指尖芭蕾”、“绳韵家园”等都是特色课。 班主任应将自己班级的特色课发挥应有的效果。在每次的班品课课前,班主任可以争取学生的意见,想要了解学习的内容,真正做到在学生最需求处设计班级活动。确定了活动的主题,学生还要分组查阅资料,并将资料进行自我整理,活动时教师作为主持人,活动的内容依然有学生分组报告。班级主题活动可以从两个方面出发:理应清楚“为谁而设计”,即班级主题活动要为学生们的发展而做;“做什么”即把活动的举办交由学生,思考这个活动能给学生带来的发展是什么,让班级活动在一个多维立体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框架下进行。
2.3合理地设置不同的班干部岗位
        班主任应该结合新班级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不同的班干部岗位。对于班级的卫生、考勤、课堂纪律、学习纪律等方面,要设置小岗位,让新生们尝试进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例如,卫生方面,班主任可以设卫生委员。学校给每个班级都分配了一定的清洁区,并要求其保持清洁区的卫生清洁。班主任可以把这个保持清洁的任务交给卫生委员,让其把清洁区给同学们分组,然后自己把清洁任务安排下去,同时还要做好清洁区打扫的监督工作。又如,考勤方面,班主任可以设考勤组长。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难免会犯一些小错误,比如上学迟到,上课讲小话,上自习课吃东西等行为,考勤组长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把同学们的不良行为记录下来,并用自己的方式来奖励表现好的同学和惩罚犯错误的同学。学生们在担任班级委员的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意识,也在不断地利用自己的能力来协助班主任的工作,为了能够做好自身的工作,学生们开始结合班级实际情况来制定管理方法,学生们的个性与工作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2.4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组织集体活动前,班主任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地选择活动主题和参与活动的设计,能激发出学生自我实现、自我满足的需要。在此过程中,班主任要与班干部相配合,多运用语言艺术,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引导和提点,激励全班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体力等各方面的潜能,全身心地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去。要让同学们产生这样的想法,这是属于学生自己的活动,要想把活动办好,需要大家付出相应的努力。通过发挥班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锻炼学生自主策划和组织能力,还能在班中热心同学积极热情的带领下让学生们不自觉地加入其中,从而带动班级中其他学生为集体活动的实现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由于学生们自己为班级集体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意见与建议,学生们对班级集体活动的认同度及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有利于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总之,班级作为学生长期学习和成长的环境,能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农村小学班主任应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学生本位,合理进行班集体化建设。构建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喜好去参加,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班级荣誉感、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塑造了学生人格,从而能够充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蕊. 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之我见[J]. 基础教育参考,2016(06):26-27.
        [2].邹军.班级文化建设对优秀班集体形成的作用[J]. 新课程研究,2012(12):162-1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