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课程学生体能训练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期   作者:高萍
[导读] 相较于其他学科,小学体育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对学生吸引力都较强
        高萍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相较于其他学科,小学体育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对学生吸引力都较强。体能训练不仅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还是必须完成的教学目标。体能指的是小学生竞技能力,即学生通过协调、速度、柔韧性等多种素养,体现的小学生的运动能力。体能训练指的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的方式。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能训练;教学策略
        在进行小学体育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体能素质迟迟不能得到提高,主要是因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能的训练方式未能满足个人需要;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守旧且单一,没有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教师的监督方式也较为落后,学生迟迟不能有大的提高,致使学生信心逐渐下降;作为学生的家长也对学生缺乏一定监督。本文就这些现状进行了相应策略的提出,希望可以提供参考。
        一、小学体育课堂现存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清晰
        由于新课改下,传统教学观念和新的教学思想发生一定的冲突。很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混淆的情况,不能完善的落实新課改,在一定程度上上达不到提高学生体能训练的教学模式。比如:很多老师以跑步的教育作为学生体能训练提升的重要教育手段,却没有清晰的认识到跑步范围过于庞大,学生的大脑发育不完全思考问题简单,很容易在范围过大的教育中对问题理解不够深刻。一些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注重文章本身反而一味的追求运动反应的内涵和传播的思想,将其强行灌注到学生的大脑中。
        (二)教学过程中引导问题
        虽然体能训练教学对于任课教师来说相对轻松一些,但是学生仍然面临着考试的压力,课堂时间不充分。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课堂时间分配,在无法保障学生的学习时间情况下,学校应当注意在课时安排上给予教师一定的便利以提高体能训练中核心素养教学方法教育的成果,促进教学课堂有效展开。与此同时,小学在核心素养教学方法教育上的资源不够充足也成为了阻碍小学体能训练方法教育有效开展的掣肘之一。
        (三)教学方式问题
        一部分体育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秉持着原有的传统思想,不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改变课堂模式,营造一个新的体能训练氛围。将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引入体能训练相结合,将会大大提高体能训练的趣味性。将现代科技手段与体能训练相结合,能够大大的提高学生体能训练的效率,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要深刻的认识到科技作品时代产物的力量。
        (四)体能训练举措效率低
        小学体育锻炼中的身体素质条件身体素质训练处于小学阶段体育锻炼的基础阶段,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锻炼方法没有足够的了解严重破坏课堂的发展。因此,小学体育课中的体育锻炼不符合教学标准,体育课的教学方法简单,体育锻炼就不会发挥重要作用也成为了体能训练的掣肘。
        二、小学体育课程学生体能训练策略
        (一)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热情
        要提高学生参加体育体能训练的热情,让学生自愿地参与体能训练,学生训练效果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部分体育老师长期地沿用一种体能训练方式,单一的体能训练模式会让学生感觉体育课程枯燥无味。例如在跑步、跳高等体育项目的训练中,老师通常采用先示范一遍然后再叫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反复的训练会让学生对这个项目提不起兴趣。因此,老师必须先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学习能力,以此作为切入点改善体能训练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小学生的好胜心理比较强,喜欢得到表扬和奖励,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体能比赛激发学生的热情。
        (二)确定体能训练方法
        体育教师在教学时应选择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法,增强学生训练的效果。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练习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训练学生的体能,从而达到想要的效果。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教师也可以运用重复训练法,通过做相同程度的运动,让学生进行连续的锻炼,增强学生锻炼的效果。另外,负重锻炼法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通过承载某种负重物,锻炼学生的身体,提高体能素质。
        (三)课堂之外丰富的体能训练
        体育锻炼是长期性的、持久性的,在体育课程教学当中,为更好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除了课堂训练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自我体能训练意识,所以将体能训练教学拓展到课外活动及社会生活当中,有着显著的应用意义。例如,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与个人爱好都是不同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有针对性的锻炼计划,以便于学生在寒假、暑假有计划的实施体能训练,按照计划进行锻炼,假期结束提交一份书面的体育作业。对书面作业进行集体评价,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对学生开展体能训练进行正确的引导。在课堂体能训练时掌握正确的锻炼方式,在课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能训练,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及时沟通不断提高,最终达到自我体能训练的目标,培养学生自我体育训练的意识,自我监督、自我发展,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锻炼出好的身体,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提供基础。
        (四)加强教师体能训练专业化
        教师作为体育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也是开展体能训练的主导者,对学生健康成长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如果想要体能训练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更加高效,全面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那么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同时加强体能训练培训,提升教学能力,开展更加专业的体能训练教学。首先,提高教师专业性体能训练能力。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强化针对中小体育教师展开体能训练培训以及教育,使每一位体育教师都能够充分地掌握体能训练理论知识,然后将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训练有效结合,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使体能训练教学更加专业。其次,提高体育教师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非常重要,只有体育教师拥有良好的责任意识,才能够认真负责地进行工作,积极探索有效的体能训练方式,在体能训练教学过程中示范动作极为标准,并且具有强大的耐心去帮助体能较弱的学生,使整体学生都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身体素质提升。那么针对这种情况,仅仅靠培训是不够的,学校可以积极开展体育教师考核体系,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促使体能训练教学更加高效。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的体能训练,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体能训练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凯.现代体能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9,(11):78-79.
        [2]王爽.现代体能训练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2):14-15.
        [3]邓跃林.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能训练措施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