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倩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28000
摘要:伴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变电厂运行专业人员在工作中逐步接受了近百个变电厂工程的运行一体化和智能变电厂的运行一体化,给电网运行工作人员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同时也对运行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两大难题开始显现。举例来说,220kv电厂的值班人员转到110kv电厂或是110kv电厂的值班人员转到220kv电厂,在不同电压等级的人员之间进行转换,工作速度减慢,这就说明了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关键词:岗位;互换性;分析;变电运维人员
前言
综合项目的实施,变电厂智能化运营的实施,对变电厂运营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换岗位是电厂工作人员应具备的技术素质。这对于提高电厂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多年从事变电厂运行管理工作,从各个方面对其他岗位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并结合近几年在其他变电厂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提出了岗位价值和岗位互换的总体思路,并从各个方面,特别是近年来在变电厂工作以来的综合、长期经验,对如何提高岗位互换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从各个方面对其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着重阐述了岗位互换性不足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1不具备岗位互换性的原因
1.1培训管理者缺乏全局意识
电厂的运行方式、联接方式、保护配置及设备类型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培训管理者往往根据不同的现场实际情况提出问题,不能全局性地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因素,更容易体现在竞争过程中。在220千伏变电厂内,没有消弧线圈,没有从动投切和低周限载装置,部分变电厂没有安装稳性控制装置等,某些特殊的110千伏电力变压器中性点在长期运行中,还存在着不同的接地方式,主接线和培训管理人员经常采取求同存异的做法,客观地限定命题范围,不能包括所有现有设备和运行知识。缺少全局意识,使操作人员的培训广度以不同的方式缩小,使他们有了相对的依赖性,即掌握了现场情况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去扩大知识范围,从而造成培训工作的局限性。
1.2有关新设备、新技术的培训相对滞后
长期以来,供电企业的培训仅限于电气维修和继电保护专业人员,对于新技术的采用不到位,对变电厂操作人员的培训重视不够,新技术的培训相对滞后。新设备是广泛应用于变电厂的时间较短,且技术不够成熟,还继续改善,操作人员培训计划也因此滞后,导致操作人员在设备参数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理解其基本原理和操作维护知识,盲目工作,工作效率得不到提升。
1.3制度不完善制约了人员主动学习的动力
伴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现行体制对人员的数量进行了明确规定。对一个电厂来说,站长、监理员、副站长的人数是固定的。原人员主要是技术生、调任管理人员和一些替补人员,专业技术理论水平不高,但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优秀的大中专毕业生被分配到运行队伍中去,他们有较高的理论基础,并且与现场结合得更快,许多同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变电厂的全部工作,竞争力很强。而且原来的工作岗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技术观念的落后,以及设备的更新,使他们已不适应原来的工作职责,仅限于照顾老同志思想倾向的影响,许多新同志升职难,逐渐形成了不利于发展的恶性循环:老同志占高薪的一部分,但没有先进的技术观念,新同志升职的机会少,而且学习积极性不高,工作综合水平逐年下降的趋势。
1.4变电厂运行常规培训流于形式
电厂运行的日常培训形式有:技术问答、生产知识问答、事故预测和事故应急演练。
关于技术问答,现有模式多由教员编写,考生填写答案;对于生产知识考试,教员只填写测试题和相关评价;在事故预测方面,部分变电厂的记录表明,不同问题的处理方式没有根据当班天气情况、负荷情况、设备缺陷以及维修和测试情况进行调整,只有设备编号改变了。因此日常培训没有针对性,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难以了解人才培训的实际情况,难以进行管理。
2提高岗位互换性的措施
2.1开展变电厂间的互学活动
开展变电厂之间的互学活动时,应将变电厂之间的互学活动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利用换班时间组织对变电厂设备和技术的统一学习,并要求他们写学习总结和经验,以开阔操作员的思维和视野。
2.2加强定期培训
应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培训,积极有效地进行讲课,把培训落到实处,选一些责任心强的同志当培训员。训练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通过实地实际的设备检验和讲解,事故的模拟,有针对性的事故预测和事故的抗性等方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对理论学习环节,可以从操作者处理事故的全过程进行分析,从培训中不断吸取和积累经验,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找出现场培训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并加以落实。训练后还要进行考试,以确保所有员工充分掌握相关的知识。
2.3建立竞争机制
各岗位优胜劣汰,只有采用动态岗位管理模式,才能适应这一客观规律。因此,要求变电站内部及之间必须有一套动态工作机制。有较高专业、政治素质的人员,每半年或一年考核一次,考核结果与工资、奖金挂钩,并对有数量限制的岗位实行动态管理。实施动态管理系统,能形成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2.4加强新技术新设备投运前的培训工作
要使一个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首先要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培训管理者要树立全局观念,抛弃原有的思维模式,创新思维观念,加大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投入。不仅仅是西药在使用前的培训工作,还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不断注入新的工作理念和技术,为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人事调整打下基础。
结语
总之,要始终坚持变电所员工的竞争与换岗,需要不断改进,总结经验,做到公开、公正,采取考核与奖惩相结合的办法,以全员参与为原则,以双选方式,通过竞争,选出一批优秀员工,为提高工作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针对新技术、新设备的逐步应用,提出了变电运营者的岗位转换方法。这对于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在常规变电厂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人来说,互换尤其重要。交接班后,交接班人员尽快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改进变电厂的运行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郭江涛,吴国智.“浅谈变电运维人员的岗位互换性.”中国电子商务.3(2014):244.Print.
[2]杨耕耘.“谈变电运行人员的岗位互换性.”电力安全技术.08(2003):26-27.Print.
[3]李东,李杰,史明旭.“浅谈变电运维人员的素质提升.”电力安全技术v.20;No.265.05(2018):13-16.Print.
作者简介:黄倩(1993-),女,河北石家庄人,学士,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主要从事变电站运行维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