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亮 迪力夏提·多力坤
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喀什供电公司 新疆 喀什 844000
摘要:随着经济和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用电规模的逐渐扩大,因为电网产生的数据逐渐增多,数据的种类也越来越繁杂。这些数据中,有半结构化的,有非结构化的,数据的规模每年也以指数型进行增长,智能电网的发展,要求电力公司可以对电网故障做出快速反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网行业引进了大数据这一技术。总而言之,电力大数据因为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数据的传输和处理能力一步步提升,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大的价值。
关键词:大数据;配电网规划;项目后评价
引言
大数据是近年来各行各业所提出的一个新词汇,这个词汇对于配电网的发展起到了非常深远的作用,使用大数据技术,可以让配电网的管理更加有效,保证配电网的运行、检修和规划都能够稳步的发展。目前,在科技的发展浪潮中,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要提高自动化的发展,就需要利用到大数据,从大数据的出发,更好的建设配电网。
1配电网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当前配电网运行的压力越来越大,各个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还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实时变化特点,因此,需要配电网的规划协调较为适宜,可以实现较强的适应性效果。基于配电网在当前的具体发展需求,引入和运用大数据技术是比较有效的方式,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给配电网提供较强的支持,确保其运行更具实效性。从当前配电网的规划角度来看,其面临的要求是多个方面的,并且这些要求往往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交叉,甚至存在着一些矛盾,比如对于配电网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要求,虽然都是配电网规划运行的基本原则,但是两者在具体落实中却存在着矛盾,寻求最佳的平衡点也就显得极为重要,可以借助于大数据技术进行详细分析,在大量数据信息的支持下,能够较好地实现对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协调。从配电网运行的实时协调管理角度来看,其同样面临着较高的要求,相应配电网运行过程中需要关注电网中的负荷实时变化状况,针对各个方面的不同需求变化给予较为恰当的功能服务。由此,相应配电网运行管理的难度越来越高,从大数据技术入手,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有助于判断配电网中各个区域的不同用电需求变化状况,有效指导相应配电网协调运维管理工作的落实,应用价值较为突出。
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项目评价背景
配电自动化系统数据库采用实时数据库和商用数据库结合技术方式,运用实时数据库保存不断变化的时序数据。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利用数据虚拟访问层处理关系数据库和实时数据库的数掘存储,通过实时数据库对配电网各类数据分析和评价,形成电网精确控制和合理运行方式的闭环反馈机制,保证电网的精细化管理。在配电网大数据规划调度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和指标选择中,需以报告的形式将后续评价结果反馈给系统平台和决策者,实现项目的精益化管理。要求配电网大数据处理后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要保持测量性、相关性、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跟踪性。评价指标的测量性质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不仅能够反映出各评价对象,同时易于定性比较;相关性使各指标间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并相互间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各指标相互验证,相互补充;可获得性使得获取指标无须消耗大量成本,可通过近似法或模拟数据来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可跟踪性要求项目投产运营期间能够对项目效果跟踪评价,要考虑到对指标的后续监测控制。
2.2评价指标的选取
(1)项目实施指标根据项目实施情况,通过文献查阅和专家询问,确定项目实施阶段指标包括项目协调、项目设计水平、项目质量和项目完成度4个二级指标。
项目实施协调性包括项目前期人力资源配置、施工管理人员协调等方面,项目整体的设备协调、材料供应、数据交换、工程现场质量、进度、安全、技术标准和计划落实情况,各审批、申报文件的监督检验等;项目设计水平通过对比目标程度和预期程度,实现对配电网规划后评价,其中包括系统的完成度、整合程度和可扩展性;项目质量完成度是依赖于包括项目建设纲要、总体策划、质量点和突发事件的完成情况,项目最终验收与设计、施工等招标文件是否符合规程协定等;项目进度情况是项目能否按预定计划进行的决定性因素,其中包括根据合同款规定的工程进度款、工程费用和项目验收节点等具体指标。(2)效益评价指标当前数据资源膨胀,大数据大量堆积,配电网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处理对配电网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效益评价中,需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考虑到大数据处理系统具备较长运行时间,且经济效益不能单独核算,本文对经济效益的评价主要根据电网管理效益选取,同时包括系统维护成本,社会效益主要是针对配电网数据处理和管理能力方面。(3)环境影响评价指标配电网项目的实施容易对外界环境造成很大影响,根据配电网大数据调度的具体实施,主要考虑对项目施工中的粉尘污染、服务器噪声污染进行环境效果评价。(4)可持续水平评价指标可持续水平评价主要与系统技术水平有关。根据国家电网“SG186”方案规定,本文主要对数据处理正确率、数据处理速度、查询时间和数据一次采集成功率方面进行评价。其中数据处理速度主要是数据采集和请求响应的平均速度,数据查询时查询界面响应时间,数据处理成功率要求最低达到99.99%技术水平,数据单次采集成功率达到95%水平,数据刷新按照15min/次。系统灵活性从技术新颖性和可更新性方面衡量。
3项目后评价结果和建议
3.1评价结果
针对配电网大数据调度项目运行前后状况,根据专家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数据后,对各指标得分情况对比分析,获得项目后评价的最终结果,对获得的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可知,配电网规划调度项目后评价的得分高于建设前,表明系统对电网业务的管理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针对A市大数据调度项目构建是有益的。对评价结果分析可知,项目的数据采集量庞大,因此对于局域网主机资源消耗较大,系统数据相应速度指标出现了下降,表明系统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主机的负载,其余各项指标相对于建设前都有了较大提高。因此,若要进一步提升A市配电网大数据处理调度系统的功能建设,可进一步提高项目的相关硬件设备的建设,从而有效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局域网的平均负荷率。
3.2项目建议
①加强对专业数据分析人员的培训,提升专业理论知识;②强化管理经验的交流机制,组织管理经验的挖掘和经验交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提高认知理念和专业水平;③优化项目协调机制,完善内部建设协调机制,各管理环节有效衔接,协助业务部做好相关沟通协调,提高建设效率;④加强项目策划的可执行性和精细化程度,编制相关的工程建设指导方案和文件,并落实相关要求,指导设计、施工和运营等工作;⑤作为档案资料的重要整理工作,能真实反映项目建设全过程,保证项目档案完整性;⑥树立质量管理意识,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和设计人员对项目实施终身负责制;⑦严格执行项目三级验收和考核机制,严格执行验收管理,加强验收考核工作,对验收不负责施工方,依据合同进行奖惩考核,进行过程评价管理,并将评价结果反馈到招投标管理中,与业绩关联;⑧严格合同履约管理,落实市场意识,督促各方落实合同义务,保证管理目标实现。
4结语
本文在给出配电网规划项目后评价指标原则基础上,大数据规划调度项目构建了后评价指标体系,以模糊层次分析法作为配电网规划项目评价方法,将定性指标转化成定量指标,实现对项目后评价的定级评价工作,并对配电网大数据规划调度项目建设前后进行了实证分析,获得了项目前后评价结果,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参考文献:
[1]欧阳昌裕.加快建立分布式电源发展新机制[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8(15):34-38.
[2]孟宪楠,赵毓鹏,袁建凡,等.北斗导航系统在配电网中的应用研究[J].供用电,2016,33(11):22-26.
[3]孙可,那星,李欣,等.基于大数据的配电网规划智能辅助决策平台研究与应用[J].供用电,2016,33(11):31-3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