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渗沥液处理及安全措施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第1期   作者:鲁燕宁
[导读] 本文经过调查国内一些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渗沥液处理系统,对垃圾渗沥液的产生原因、
        鲁燕宁
        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120
        摘要:本文经过调查国内一些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渗沥液处理系统,对垃圾渗沥液的产生原因、水质特点、处理规模、处理工艺、产品水用途、废弃物综合治理,以及系统安全环保措施等各方面进行阐述,提出垃圾渗沥液处理典型工艺。供广大环保工作者借鉴,参考。
        关键词:垃圾焚烧发电;垃圾渗沥液;处理工艺;安全措施



        0  引言
        在众多的垃圾处理方法中,垃圾焚烧发电是其中措施之一。本文将重点关注垃圾渗沥液的处理工艺,将其变废为宝,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社会以绿水青山。
        1  垃圾渗沥液的特点
        2.1污染物成份复杂多变、水质变化大
        渗沥液的水质成分非常复杂,污染物种类繁多,总量巨大。既有高浓度有机污染物,也有金属、无机盐类、细菌等有毒有害物质。
        2.2渗沥液水量波动较大
        一般情况下,冬季旱季水量较少,污染物浓度较高;夏季雨季水量较多,污染物浓度较低。
        2.3有机污染物浓度高
        垃圾焚烧厂的渗沥液COD浓度一般在40000-70000mg/L左右,BOD浓度在20000~45000mg/L,BOD/COD的比率变化幅度较大。
        2.4氨氮浓度高
        垃圾焚烧厂的渗沥液氨氮浓度较高一般在1000-2500mg/L左右,处理工艺具备较高的脱氮能力。
        2.5重金属离子与盐份含量高
        由于垃圾中含有较多的重金属离子与盐份,渗沥液渗沥过程中将重金属离子与盐份带入渗沥液中,造成渗沥液中的重金属离子与盐份含量较高。
        2.6渗沥液呈酸性---pH值较低
        由于焚烧厂渗沥液属于原生渗沥液,未经过厌氧发酵、水解、酸化过程,其内含有大量的有机酸,造成焚烧厂渗沥液pH值较低,一般在4-6左右。
        2  垃圾渗沥液产生量及规模的确定
        根据国内已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实际运行情况,渗沥液的产量平均约占垃圾处理量的5-20%。夏季产量最大。约占垃圾处理量的20-25%。
        渗沥液处理站的设计规模计算公式如下:
        Q水=C×f×b+Q其他
        式中:Q水:焚烧厂渗沥液设计日产生量,m3/d;
        C:设计入厂垃圾量,t/d;
        b:垃圾渗沥液的日产量占进厂垃圾量的百分比(重量比),考虑雨季含水量高,可取0.25;
        f:焚烧炉超负荷处理系数,取1.1~1.2;
        Q其他:卸料平台冲洗水、进料车辆冲洗水等。
        3  渗沥液水质要求
        3.1 渗沥液进水设计水质

        3.2 渗沥液设计出水水质
        经过处理后的出水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中的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水质要求,可作为循环冷却水补充水等生产用水。

        4  渗沥液处理典型工艺
        4.1 国内几个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渗沥液处理方案的比较见表2。



        4.2  垃圾渗沥液处理典型工艺
        经过对国内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渗沥液系统的调查,总结出渗沥液处理典型工艺流程设计如图1。


        5  渗沥液处理站的安全措施
        5.1  生产安全
        针对厌氧反应器,调节池,火炬,沼气气柜等设备安全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与沼气系统关联的电气、仪表连接有相应的防爆措施。
        (2)调节池及厌氧系统安装甲烷、硫化氢等检测仪表及安全报警装置,污泥脱水间应安装硫化氢的检测仪表及安全报警装置。以上区域的用电设备及仪器仪表应采用防爆电气;
        (3)厌氧反应器顶部设置沼气水封、安全水封,控制厌氧池内沼气压力;设置微压传感器,及时反馈厌氧池内沼气压力;
        (4)厌氧反应器顶部设置爆破片,防止池内沼气压力过高,避免安全隐患;
        (5)厌氧反应器设置沼气管道,并设置应急火炬燃烧系统;
        5.2  距离安全
        厌氧反应器、储气柜、火炬、输配气管道和其他危险品仓库等的平面布置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规范》GB/T51063中的相关规定。
        6  结论
        垃圾渗沥液采用预处理系统——调节池——厌氧反应系统——外置或内置MBR系统——两级膜处理系统的处理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GB/T 19923-2005)中敞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水质标准。在安全方面,重点关注《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规范》(GB/T 51063-2014)以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规范中危险区域的划分以及对各设备安全距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李颖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及工程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18-2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 GB/T 19923-2005,2005,“2-3”。
[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 生活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导则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鲁燕宁,女,江苏省南京市,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汉,本科,水处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