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烽炜
福建亿兴电力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电力资源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力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已逐渐成为评价供电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创新和完善配电维护的相关模式。在配电检修过程中,采用带电作业等方式,减少配电检修造成的停电,有利于促进电力安全稳定运行,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然而,当员工采用现场作业法时,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确保员工的安全。
关键词:配电工程;带电作业;研究
1配电带电作业的相关特点
在连续供电的情况下,对高压电气设备进行测试或维护的方法称为配电带电作业。配电带电作业是避免用户多次停电、保证用户不间断供电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现场检查、现场测试和现场维护。根据人体与带电体的关系,将带电作业中的地电位作业、中间电位作业和等电位作业进行了划分。等电位作业是指配电带电作业过程中,人体与高压带电部件之间的直接接触。带电设备与人处于同一电位时,可能产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电压或电流。因此,工作人员应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确保安全设备的各个部位都有所谓的“电气连接”,并确保人体表面能产生等电位体。在接地塔中,维修人员使用绝缘工具进行操作,这称为地电位操作,因此地电位操作也可称为绝缘工具法。为保证自身安全,必须保证气隙的安全距离和绝缘工具的最小长度。在确定安全距离和绝缘长度后,还应注意操作过电压。中电位作业是指利用绝缘工具在高压电场中进入故障区域,但在此过程中,人体不会与高压带电体直接接触,因此必须综合考虑以上两种配电带电作业的安全问题。
2当前带电作业的发展现状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配电线路对整个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配电线路的维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配电线路维护人员来说,是一项复杂且安全指标较低的工作。技术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工作素质和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了解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作业中发生安全事故。
在现代配电线路带电作业过程中,不同作业方式的作用和特点也不尽相同。根据上级领导的指示,结合工作地点和环境条件,制定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方案,使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到位。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一般有多种形式,其中直接带电作业和间接带电作业是两种常见的带电作业方式。对于直接作业模式,是指工作人员穿防护服、戴虎盔等防护装备。在防护服的保护下,工作人员直接与配电线路联系,完成配电线路的维护。
3配电网带电作业的方法
3.1绝缘杆作业法。
绝缘杆作业法是指作业人员与电气安全规程规定的带电体保持安全距离,通过绝缘杆作业的一种方法。操作人员应戴绝缘手套和绝缘靴。当作业范围较窄或线路架设在多个回路中,作业人员可能接触到不同电位的电力设施时,作业人员应佩戴全套绝缘防护用品,对带电体进行绝缘和屏蔽。本实用新型可用于爬杆作业。也可用于保温吊杆车的工作斗或其它保温平台上。这种作业方式的特点是不受交通和地形条件的限制。可在架空绝缘臂架车无法到达的杆位进行作业,但其机动性、方便性和架空作业范围不如绝缘臂架车。对操作人员使用绝缘吊杆的技术要求较高,操作难度大,工作效率低。同时,对绝缘吊杆的研制和生产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现场监控人员主要监控人体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绝缘操作杆的最小有效长度,并在操作前严格检查所用工具的电气绝缘强度和机械强度。
3.2绝缘手套作业法。
绝缘手套作业法是指作业人员借助绝缘斗臂车或其他绝缘设施(绝缘梯、绝缘平台等)与地面绝缘,直接靠近带电体,并佩戴全套绝缘防护用品保持安全的作业方式与周围物体绝缘隔离,用绝缘手套对带电体进行维修保养。
使用绝缘手套法时,无论操作人员与接地体及相邻带电体的工作距离是否满足《电气安全工作规程》规定的工作距离,工作范围内的带电体和接地体均应在操作前进行绝缘覆盖。在作业范围狭窄、电气设备密集的场所,为保证作业人员与相邻带电体、接地体有效隔离,应在适当位置安装绝缘隔板,限制作业人员的活动范围。该操作在我国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它的特点是操作简单。具有一定停电维护经验的人员,通过培训可以掌握。使用绝缘斗臂车的操作人员可以选择最佳位置检修设备,降低了操作人员的操作难度和劳动强度,工作效率高,但操作方法受工作环境和线路设备的限制较大。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时,空间电场强度高,作业间隙大。穿防护服进入高电位,采用等电位作业法进行维修保养,是一种安全方便的方法。然而,在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中,由于配电网电压低,三相线间距小,配电设施密集,作业范围小,在人类活动范围内容易接触到不同电位的电力设施。因此,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不允许作业人员穿屏蔽服,直接接触带电体的等电位作业方式。虽然很多单位在使用这种方法时没有发生事故,但严格来说,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带电体未被覆盖或未被完全覆盖,操作人员动作范围大,造成对地相对短路或同时接触两相带电体,就会有较大的短路电流通过屏蔽服,这不仅会造成设备短路,而且短路电流会超过屏蔽服的电流容量(I型为5A,II型为30A),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在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时,等电位作业不应穿屏蔽服,而应穿绝缘服。
在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中,为保证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应设置由主绝缘工具和辅助绝缘工具组成的多重安全保护。用通俗的话说,绝缘层越多越好。当使用不同的主绝缘工具时,多重后备保护具有以下特点。
(1)绝缘操作杆。操作人员用攀爬工具(脚扣等)将电杆攀爬到合适的位置,系好安全带,保持与系统电压相对应的安全距离。操作人员应使用绝缘操作杆,操作杆端应配有不同的工具附件。采用这种运行方式。一种是带电体与地面之间的纵向绝缘保护,由绝缘操作杆、绝缘手套和绝缘靴组成。绝缘操作杆起主绝缘作用,绝缘靴、绝缘手套起辅助绝缘作用,形成后备保护。相间以气隙为主绝缘,绝缘屏蔽层起辅助绝缘作用,形成相间的横向绝缘保护,避免人为过度动作造成相间短路。
(2)绝缘梯子(或其他绝缘平台)。操作人员可以在绝缘平台(梯子)上工作,也可以戴绝缘手套。
1采用绝缘棒操作法时,绝缘梯与绝缘操作杆在相与地之间形成组合绝缘,起主要绝缘作用。
绝缘手套和绝缘靴在绝缘中起辅助作用。在相位之间。气隙作为主绝缘,绝缘屏蔽形成相间的后备保护。由于操作人员与带电部件的距离相对较近,绝缘手套等绝缘防护用品构成最后一道防线,防止操作人员意外接触两相导线而造成触电。
2使用绝缘手套时,相与地之间的绝缘梯(或其他绝缘平台)起主绝缘作用,绝缘手套和绝缘靴起辅助绝缘作用。
绝缘罩和全套绝缘防护用品(绝缘手套、绝缘套管、绝缘服、绝缘安全帽)可防止操作人员意外同时接触带电体和接地部件而引起触电,形成后备保护。相间的气隙是主绝缘,绝缘屏蔽是辅助绝缘。操作人员佩带全套绝缘保护设备,形成最后一道防线,防止操作人员不慎触碰两相线,造成触电。
结束语
综上所述,配电网带电作业技术在电力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要深入分析带电作业技术的标准和要求,加强其应用,进一步拓展分布式带电作业技术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高进峰.试论10kV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危险点及预控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5):143-144.
[2]杨涛,彭志刚,胡定奇,等.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特点及安全防护方法[J].科技资讯,2019,17(18):48,50.
[3]牛继荣,侯佑华,张冀东,等.配电带电作业创新发展与管理实践[J].农电管理,2018(12):26-28.
[4]苏梓铭,刘凯,隗笑,等.配电不停电作业技术现状与发展[J].供用电,2017,34(10):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