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互联网下开展电力需求响应的措施与建议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第1期   作者:王海洋
[导读] 科技的进步,促进人们对能源需求的增多。电力需求响应是能源互联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王海洋
        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宁夏,银川)750000
        摘要:科技的进步,促进人们对能源需求的增多。电力需求响应是能源互联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电力需求响应技术为核心的能源互联网构架,使得各种能源系统的供需储运各环节变得更加密切与互动,能源系统的综合利用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充分挖掘和投资于电力需求侧资源,成为许多国家和国际大型能源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传统的电力需求侧“负荷”已成为一种既具弹性,又具价值还可以调节的重要电力资源。本文就能源互联网下开展电力需求响应的措施与建议展开探讨。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电力需求响应;措施建议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我国电力系统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系统完善度持续增强。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阶段,在互联网技术支撑下,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电力营销服务问题,实现电力营销服务模式创新目标。
        1电力系统构成
        概括来说,我国现行的电力系统主要包含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五个环节的功能,为确保各个环节正常运行,需要应用到发电机、变压器、各种开关和输电线路等,统称为一次设备。在电力系统运作阶段,为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确保运行效率处于理想的状态,相关人员必须要定期检测、定期监控、定期维护,并落实调动和控制工作等,对应来说,应用于一次设备的检测、监控、维护、保护、计算机设备和通信系统等,统称为二次设备。基于互联网的电力系统所涉及的信息化设备类似于其他互联网设备,主要由软硬件两部分组成,详细来说,硬件功能由监控系统来实现,分为遥测、遥控、遥信和遥调功能,软件主要包括能量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监视控制系统等,以软件为支撑,电力系统的发电控制和计划、数据采集和显示功能皆可精确化呈现。
        2我国电力需求响应先行示范情况与特点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正式启动,电力市场有序发展,电价改革不断深入,为电力需求响应机制的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实际上,我国电力需求响应实践活动始于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之前,主要是从配电和需求用户入手,解决电力系统合理用电的痛点,引导电力节约与高效发展。在实践初期,由于发用电价格受到管制,市场化竞争仍不充分,电价难以反映市场供需,响应补偿成本往往通过电网企业或政府部门专项列支相关预算作为资金来源,参与主体的类型和规模相对有限。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特别是8个电力现货市场试点区域已完成多次试运行、可开展连续不间断试运行条件的情况下,实施电力需求响应机制基本具备运行条件。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经过5年的深入探索,我国电力市场出现了交易比重不断扩大、交易机制日趋成熟、价格机制逐步理顺、可再生能源消纳大幅提升、售电市场蓬勃发展、市场交易逐步规范等多个方面的可喜变化。自“十二五”期间首次开展电力需求响应试点以来,我国有关主管部门针对电力需求响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在部分省市积极开展试点示范,推动技术创新,培育活跃市场,探索商业模式,取得显著成果。部分典型省份开展电力需求响应机制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从山东、江苏、浙江等省份开展电力需求响应机制的成果和经验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电力市场更加开放,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电力需求响应对市场主体的要求相对较低,除要求必要的计量和管理系统外,允许包括居民负荷在内的电力用户参与需求响应。鼓励新兴市场主体,如售电公司、负荷聚合商、储能、充电桩等主体参与,提高了需求响应资源市场参与者的热情和积极性,资源潜力有望得到更好的挖掘。(2)因地制宜,补偿机制和标准形式多样。从典型省份的补偿标准形成机制可以看出,各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基本在单边竞价、单边竞价和定额补偿混用以及单纯定额补偿3种方式中选择补偿标准。(3)激励多样,补偿资金来源各有不同。

各省需求响应补偿资金来源差异较大,一般按照购电侧价差资金池、售电侧价差资金池、超发超用形成的盈余空间以及输配成本统筹考虑。(4)实施内涵和形势更加丰富。电力需求响应在我国的应用源于有序用电机制,实践初期的意图大多基于削减高峰负荷。近年来,伴随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用能终端多类型用电设备的使用,如分布式微网、电动车的介入,系统峰谷差持续增加,通过用电低谷时段增加用电,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也被大多数省份所接受,同时在需求服务的品种设计中,采取了区别考虑的补偿和交易机制。
        3电力需求响应机制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3.1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1)做好电力营销服务数据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等工作,防止数据信息泄露或遗失。(2)加强信息系统网络防火墙安全设置和及时更新杀毒软件,防止黑客或病毒攻击。(3)合理设置营销服务管理人员和用户访问权限,以避免人为因素带来的数据安全管理风险。(4)将加密技术用于数据信息安全管理,在数据信息传输过程中通过加密和解密,确保数据信息传输安全。
        3.2构建更加合理的电价结构体系
        需求侧响应资源是以价格为主要驱动,通过更加宽松和优惠的市场环境,大幅提升需求侧资源的参与意愿和执行效果。针对我国现阶段具体情况,可采用基于供电侧成本核算和监督的定价机制,区分成本在不同用电时间上的差异以及建立动态电价调整机制的探索,根据需求侧响应导致的供应侧成本的变化定期动态调整电价,从而实现对供应侧和需求侧的兼顾,形成多元化的电价灵活机制,如在已实行的工商业峰谷分时电价、居民峰谷电价、阶梯电价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实际合理引入尖峰电价、蓄冷电价、风电供暖电价、可中断负荷电价、高可靠性电价等多种形式,形成以用户为核心的价格竞争机制和电价谈判机制,鼓励更多的电力用户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市场。
        3.3基础业务重构拓展
        电力企业需要对基础业务进行重构拓展,让互联网技术优势得到充分发挥。(1)应对领表业务进行重构拓展,在周转柜检修预领出库后,人员可利用移动作业平台进行扫码领表,营销系统表计状态会随之变更,并记录领用时间及领用人。(2)应对拆装表业务进行重构拓展,利用移动作业端,接电人员可以对装表工单予以接收,依照户号、地址开展装表工作,在装表后,通过对电能表条形码进行扫描可以自动对应户号,在营销系统上传装表数据信息,在故障换表工作中,移动作业终端可以完成电表拍照工作、表码提取工作、ERR代码提取工作,在新表通电后,利用移动作业端可以红外读取表码,并完成拍照工作,让新旧电能表对应,用户可以签名确认电子表单。(3)应对采集业务进行重构拓展,一方面,应构建采集终端、形状电表自动挂接体系,另一方面,应构建表计、采集终端关系拆除自动解除体系,让营销系统中对应关系得到及时更新。(4)应对现场服务业务进行重构拓展,针对电能表现场更换,抢修人员、装表接电人员可以利用移动作业终端完成清零补写卡工作,在新电卡补写故障电表剩余金额、新购电费,完成充值工作,针对新包装用户,可以在现场开卡,省去用户前往营业厅办理环节,在换表完成后,接电人。
        结语
        无论是从国家层面,还是行业与企业层面,积极开发和利用电力需求侧资源,推进电力需求响应机制的实施,对节约电能电力、保护环境、提高电力系统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深化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促进能源互联网发展,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虹.关于推广实施电力需求侧响应机制的政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8(7):70-72.
        [2]邓宏强.互联网背景下电力营销的服务模式[J].通讯世界,2018(11):117-118.
        [3]付新华.分析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电力营销服务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8):226+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