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与配电网安全运行管理分析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中国电业》2021年第1期   作者:李伟
[导读] 当前,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提升了我国各行业的工作效率
        李伟
        巴彦淖尔电业局巴彦供电分局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 015000
         
        摘要:当前,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提升了我国各行业的工作效率,也使我国步入了现代化发展的进程。电网企业为进一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提升企业效率以及服务能力,开始大力发展配网自动化技术,通过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来实现配网设备及系统的监控、控制以及故障处理,以提高配网运行的可靠性。但在配网自动化的实际运行中,配网自动化信息安全时常受到威胁,严重影响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配网自动化网络信息安全有效防护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刻不容缓。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配电网安全;运行管理
        1导言
        配电自动化技术的使用过程,需要通过对配网系统当前各项运行参数的记录和使用,分析该系统的工作模式与运行状态,之后让整个系统的工作能力提高。另外在配电网的运行过程,也要通过对自动化技术的使用精准识别当前该系统的各项运行参数,直接借助该系统的运行参数分析并明确该系统中存在的故障,之后借助已构造的工作系统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
        2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措施
        2.1构建集中管理模式
        对于传统的电力系统配电管理模式而言,其大部分用户都呈现分散式的管理模式,各个组成部分在系统内部联系较浅,关联不够紧密,在功能方面,许多组织构件也较为相似。在管理配电系统时,采用集中管理的模式,可以将系统内各组成构件的联系大大增强,合理地相互转化各构件的使用功能。运行管理人员可以对配电自动化技术提供的各类系统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使用,达到共享有效资源的目的。
        2.2设备互操系统
        其原理是通过被控对象相关信息的使用让其做出相应的响应动作,且这类动作可直接调整配电网系统的后续运行状态。在具体建设阶段,一方面可让人力资源投入,从而让取得的各类信息进行精准的传递和建设,另一方面构成的信息化自动控制系统也可把所有信息借由RFID技术传递给相关的控制对象,让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风险可被第一时间检出,从而形成短期内的故障排除成果,而之后则需专业人员参与工作,实现对于配电网系统中存在故障的根本性去除。
        2.3强化配置自动化技术信息搜索机制
        要确保电力系统的建设可以满足新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必须加强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及时更新技术设备与各类数据信息。配电网设备并不是单一性的个体,其由多个部分共同组合而成。因此,更新电力系统的整体信息是关键所在,不能将关注点仅放在配电网系统某一区域的数据信息上。构建一体化的信息网络系统,配置高效的配电自动化技术信息搜索机制,通过全面更新整体信息,管理人员可以对电力系统各部位的实际运行状态充分了解并及时掌握,使得供电作业更安全、更可靠。
        2.4数据模型建设
        基于对当前已开发出智能控制系统的了解,可以使用IEC61850系统对整个系统的所有参数进行收集和处理,此外由于配电网系统中最为关键的设备为变压器、配电线缆和配置的继电保护装置等,所以在该系统的实际使用过程、智能控制系统的运行过程主要是面向这类对象。比如对于变压器的运行参数来说,获得参数的装置要分配到变压器的上游电路和下游电路两个方面,上游电路要记录变压器的输入电压、电流和功率,而输出端也要同时监测这三个信息,且这类信息都需被传递给控制中枢,控制中枢可根据取得的各类电力参数进一步分析当前是否存在数据误差过大问题,建成的模型中需要根据该参数的使用方法对所有信息进行直接说明和分析,同时在构造的数学模型内也要根据当前参数变化标准和参数运行状态建立不同的分级机制,比如针对某类型的参数指标来说,当发现该参数体现的故障能够在一定时间段内获得扩展、最终蔓延到整个配网系统中时,则可确定该系统具有极高的安全风险等级,需要第一时间投入维修工作。


        3配电网安全运行管理控制措施分析
        3.1明定目标责任
        在配电网建设项目施工的准备阶段,供电企业为确保项目每个环节和流程均能有条不紊地开展,需要事先编制详尽的规划目标方案,同时明定每个环节流程中各部分的具体负责人,通过将责任细化到个人,在各环节流程中一旦暴露出问题,即可第一时间作出处罚措施,以警示其他负责人。此外,通过奖惩机制激发各环节流程负责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实上,当前不少建设项目,在出现安全事故后往往由于缺少相关责任人,因无人负责,施工工作者才会产生怠惰的心态,极易诱发安全事故,假若责任人不够明确,一旦事故产生后,后续处理也会带来较大阻力。因此,通过明定各项环节流程的责任人,并推行严格的奖惩机制,安全技术事故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得以避免。
        3.2合理规划电源点
        合理规划配电网的电源点可以降低线路的运行损耗,优化系统作业的经济效益。借助电源点的合理规划,实现配网建设性价比与实用性的大幅提升。在配电网规划建设中,应充分结合当地的城市发展规划与土地使用规划等政策信息,对未来区域的负荷分布与发展趋势进行合理预测,以此为基础,科学规划供电区域与电源点。现阶段,大部分城市的土地资源呈现日益紧张的发展趋势,以城市中心等高负荷、高人口密度的地区为例,获取新建电源与线路走廊用地极为困难。因此,在建设变电站时,应适当转换平面与立面,将建筑物对空间的利用率大幅提升,节省土地资源,若地区的各方面条件充足,可以采取将配电网电压等级适当提高的方法。
        3.3建立以防火墙为核心的安全网络体系
        在防火墙的配置过程,首先要根据物理防火墙的配置要求和工作模式对所有硬件设施进行精准装配,其次要在其中加入软件防火墙并和物理防火墙形成协同运行关系,最后是针对这两类防火墙的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于物理防火墙,可将其配置到日常检修工作体系以保障最终取得的工作效果可得以升级,且配置工作中要求必须根据该防火墙的说明书和操作方案对取得的结果进行说明,尤其是对于防火墙中各类跳线的连接和装配,以及供配电系统的建设必须要符合行业标准,以防止防火墙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无法正常稳定工作。而对于软件防火墙,可由专业的软件开发公司根据该系统的运行方案和提出的要求完成软件开发工作,并要能够和物理防火墙之间形成融合关系。
        3.4提升网络物理防护措施
        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应在原有系统中建立安全接入区,由接入数据交换系统实现公网与主站的隔离;同时对终端的安全接入进行控制与数据过滤,通过安全接入网关对设备之间的通信以及参数进行签名,实现终端设备对应用层系统的身份鉴别与报文内容的保护。部署可信安全的接入网关---配网主站前置机,防止防护设备被劫持后,入侵前置机反控大量配电终端的问题。鉴于配网自动控制系统中终端的多样性,在网络安全防护的基础上,要提升网络物理防护机制。在登录管理系统中,同时设定管理员账号及动态登录密码,或建立生物登录系统,如面部认证登录、指纹识别登录等,这样不仅可以提升网络安全系数,而且有效避免了不法人员破解账号密码,攻击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事故发生。
        4结束语
        总之,电力配网自动化作为电力供应、运行、控制的关键系统,关系到电力的稳定、安全、可靠供应,同时也关系到各地区用户的安全。因此,配网自动化一定要建立相应有效的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机制,从而保证配网的稳定运行。与此同时,要结合设备、系统安全防护技术,不断优化网络设备、系统结构、网络防护方式,以提高配网自动化系统网络安全系数,从而推动配网自动化的安全、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寒松.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与配电网安全运行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29):188-189.
        [2]张星.电力自动化系统技术在配电网运行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23):135-136.
        [3]王遥.配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与配电网安全运行管理[J].南方农机,2020,51(01):250.
        [4]马鑫.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及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管理措施[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9(12):143-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