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鹏
武城县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 山东德州 253300
摘要:目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行业迎来了蓬勃生机,人们对建筑质量的要求也逐渐提升,而建筑工程质量与混凝土质量息息相关,基于此,本文将简述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测的重要性,分析影响混凝土质量控制和检测的因素,并探讨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测的优化途径,以此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
引言: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工程项目中运用了诸多新型施工技术与新型建筑材料,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会受到新技术、新材料的影响,因此要对混凝土质量采取有效的控制与检测手段。
1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测的重要性
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材料,涉及了绝大部分施工环节,在建筑工程项目增多、施工技术革新的背景下,混凝土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为使混凝土符合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在运用混凝土前要进行质量检测工作,从原材料质量、水料配比、施工需求等方面进行检测。不过现阶段因混凝土质量问题而引起的建筑质量问题不在少数,墙体裂缝、密实度不足、混凝土稳定性差等情况时有发生,为避免这些质量问题继续发生,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前以及施工过程中都必须做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检测,保障混凝土具有优良的品质,能够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测的影响因素
2.1人员因素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测工作中,工作人员自身的专业水平、操作规范与重视程度将直接决定混凝土的优劣。检测人员没有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混凝土检测,即便按照规定和标准,难免也会出现一些检测误差。因此在检测工作开展前应对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操作水平进行考核,或是有两人以上进行检测与质量控制工作,以确保检测质量的有多个参考,在降低混凝土劣质概率的同时,也能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水平。
2.2设备仪器因素
除了人员因素外,在检测工程中设备仪器也会影响到检测的质量,由于混凝土检测的特殊性,需要对多个项目进行检测,难免会出现检测误差,并且在检测过程中仪器保养、仪器质量本身也会影响检测结果。此外,实验室检测的温度以及检测技术都需要配备相关的设施。例如混凝土试件在成型过程中需要将温度维持在室温并放置一段时间,而在夏季或冬季维持室温难度较大,从而导致混凝土试件出现问题,造成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2.3养护管理因素
混凝土养护管理因素往往被很多建筑施工企业所忽视,部分企业在混凝土运输到位后便立刻着手检测,却没有做好检测完成后养护管理工作,导致混凝土及其他材料被长时间搁置,从而造成混凝土质量下降。或是养护管理工作不到位,检测时大量混凝土无法达到标准,造成资源浪费。在实际质量控制中,施工企业要做好养护管理工作,不仅要使混凝土质量检测合格,更重要的是对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进行养护,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3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测的优化途径
3.1材料质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质量控制主要由四类原材料组成。
首先是水泥的质量控制,目前大部分建筑施工采用的是硅酸盐水泥,在水泥的使用中要有明确的标准,也要符合我国混凝土工程质量标准与相关法律法规。水泥的出厂质量合格证应有相应质量部门的规章,并且水泥28天内的强度补报单不可或缺,施工单位也必须确认水泥的有效期,对过期水泥进行复试。建筑工程多是连续施工项目,相邻两次水泥质量检测不能超过水泥的有效期限。水泥本身易受潮结硬,则会导致水泥丧失原有强度,因此水泥应存储在阴凉干燥地区。还有水泥的凝结时间也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如果凝结过快就会使混凝土失去流动性,影响振捣工作,而凝结过慢反而会拖慢施工速度,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需要将水泥的初凝和终凝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内[1]。
其次是外加剂的质量控制,一般来说外加剂占水泥质量的5%以下,不过其对混凝土的影响较大,对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起到改善作用,也对混凝土的抗冻性影响较大,例如北方建筑中多掺有引气减水剂来提升混凝土工程的抗冻性。外加剂的质量控制环节与水泥相同,也需要具备相应的质量合格证明,应在产品有效期内使用。而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外加剂的质量控制主要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符合实际施工情况选用适宜的外加剂,不同外加剂类型具有不同的功能,会影响混凝土的流变性能、硬化性能、耐久性和凝结时间,需要结合建筑工程选用。另一方面在需要采取一定技术处理措施后才能使用的外加剂,必须满足施工技术要求,并经过质量管理人员批准后才能投入使用。
最后是在混凝土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的骨料,分为细骨料和粗骨料两种,两者的质量控制要求不同。先是细骨料,一般在5mm以下的粒状材料被称为细骨料,建筑工程混凝土多用人工砂或天然砂,其质地坚硬、清洁,细度模数需符合相关界限,细骨料的含水率应保持稳定,以人工砂为例,其含水率应低于6%,超过范围应采取脱水措施。并且细骨料中不应含有草根、树叶、矿渣等杂物,在质量控制中细骨料应用防水帆布遮盖,并远离树木、草地。通用混凝土的粗骨料多是碎石和卵石组成,由于其粒径较大,会产生针、片状颗粒,如果针、片状颗粒过多会使混凝土和易性变差,导致强度降低,因此质量控制中要将针、片状颗粒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且粗骨料中经常含有泥块、硫酸盐、石灰石等有害杂质,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筛选,以保障混凝土质量[2]。
3.2混凝土检测技术
现阶段建筑工程混凝土有三种检测技术可以保障混凝土质量。首先是钻芯检测技术,也是混凝土质量检测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尤其是在试件混凝土抗压强度结构还未确定、建筑工程使用一定时间后、混凝土材料及养护的检测当中。在检测过程中,钻芯取样需要根据钻芯机性能与检测位置受力情况进行实施,例如在混凝土的检测过程中,要采用非破损综合法进行钻芯取样,并且要尽量避开建筑的管线和钢筋。其次是利用回弹仪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进行检测,利用专业设备测定在弹击杆不断弹击混凝土表面时,反弹于回弹仪上的强度,此方法也可以在施工结束后检测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过此技术多是利用数值进行检测结果的推导,并非直接得到参数,容易与实际结果产生误差,需结合其他检测手段配合使用。最后是射钉强度检测,此技术操作便捷、检测速度快,是混凝土质量控制和检测最为常见的检测方法,不过也有一定使用限制。例如在混凝土表面与内部结构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射钉难以深入内部,检测结果必然不会准确,并且部分检测位置难以进行射钉操作,而射钉还会在混凝土表现存留,与上述的两种检测方式联合使用,能够互相弥补弊端,发挥优势,实现混凝土的质量检测。
结论: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测中,会因为人员、设备和管理出现质量控制不佳的情况,所以要针对建筑混凝土质量控制,要先做好对混凝土材料的质量管理工作,从根本上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并选用合适的混凝土检测技术,完善混凝土质量检测的方法,才能够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的质量,从而保障建筑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莫骁宇.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测[J].建材与装饰,2020(09):18-19.
[2]祁德成.建筑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与检测措施[J].质量与市场,2020(10):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