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涛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要:在各类建筑物和构筑物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建筑结构出现各种质量问题,而经常性出现的问题,便是裂缝现象。倘若不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使裂缝的宽度、大小逐渐增加,使建筑的安全性受到威胁,对人民群众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在进行工程的具体建设过程中,就需要针对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再将其中所涉及到相关技术要点优化,使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增加,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基于此,本文主要是针对在工民建工程中,对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进行控制的相关策略分析,从而使混凝土施工技术提高。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措施分析
引言
由于混凝土结构的可模性、负载性、耐久性、整体性等优良性能,是工程建设中最常使用的结构。然而,在完成工程的建设之后,其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程度不一的裂缝,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结构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也增加了安全隐患,降低人们的居住体验感。特别是某些较大的裂缝,会对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强度、负载性能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建筑物的长期使用。因此,在建造建筑物和构筑物过程中,关于混凝土结构必须要做好技术的把控,从而对裂缝现象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1、混凝土结构裂缝类型
根据对各类建筑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发现,在建筑中出现的结构裂缝类型,可分为荷载、收缩、温度裂缝、沉降。荷载裂缝主要是由于外在作用力的影响下,使建筑结构中的局部拉应力,高于建筑可以承受的抗拉强度,导致裂缝出现。收缩、温度裂缝,主要是由于收缩变形以及温度差异变化导致。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以及使用过程中,都会由于内外温度差异的过大,而导致其结构出现热胀冷缩的现象,在热力效应的影响下,使结构发生形变,引发裂缝。且温度变化幅度过大,就会使混凝土出现温度裂缝。在初期,大部分因温度和收缩作用而产生的裂缝属于表面裂缝,未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便逐渐发展为贯穿式的裂缝,从而使整个建筑体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影响。沉降裂缝,则主要是指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的干扰,使地基部分出现不均匀的沉降现象,使建筑结构上部裂缝出现,裂缝宽度往往与沉降量成正比,沉降裂缝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地基变形稳定后,沉降裂缝也基本趋于稳未。
2、裂缝成因
2.1不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
根据对当前工民建建筑进行调研和分析可以发现,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最常见的因素是不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而导致。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人员没有严格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设计。同时,对结构的负载性能、抗拉力、刚性、强度等各个方面没有考虑到,影响后期的施工。特别是对其中涉及到的裂缝宽度设计,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缺乏精准性的控制。与此同时,在进行混凝土的施工前期,关于混凝土原材料的比例设计过程中,其不合理性,也会对结构的负载性能产生较大影响,致使裂缝发生的风险增加。
2.2不严格的材料质量把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以及国家高度重视重视生态环境,采用商品混凝土材料进行建筑结构的施工,是施工企业当前的主要方式。商品混凝土包含了粗骨料、水、水泥、细骨料、外加剂等多种原料。
在这个过程中,倘若所使用的水泥品种和质量没有达到施工标准,就会使裂缝发生的几率大幅度增加。在当前的建材市场上,某些水泥在出厂之前,没有进行严格的质量鉴定和检测,或者是水泥使用前存放时间不够,其材料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比如,水泥超过了储存期限,发生受潮、结块的现象,使其材料质量受到影响。尤其是相关的商品混凝土企业,在进行水泥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并没有高度重视材料的质量问题,而是追求利益,而埋下质量隐患。
其次,在材料中,还包含了粗细骨料的使用。若骨料的颗粒直径过细,会使得搅拌过程中需要的水量以及水泥用量增大,过量添加其他材料,导致原本的材料配比比例尤其是水灰比发生变化,致使混凝土出现裂缝现象。
另外,部分不良商品混凝土企业为会把其他工地剩余的商品混凝土回收,进行二次搅拌,而剩余的商品混凝土往往因时间过长达到初凝状态,为保证再次利用的商品混凝土的塌落度和和易性,在混凝土材料中,往往需要额外添加外加剂,外加剂剂量的过多或过少,都会使最终的施工质量产生变化,而影响混凝土裂缝。
2.3混凝土浇筑以及养护方法的不合理
商品砼站在完成材料的采购以及确定完材料的配比之后,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顺序加入原材料,且对搅拌时间和搅拌均匀性都有较高的要求。同时,在进行具体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也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应的工艺操作流程。在现场,部分工人不严格按技术交底施工,分层浇注振捣过大或是振捣时间不够,造成混凝土不密实,也会造成混凝土裂缝。在浇注混凝土过程中,受各种因素影响有时会造成商品混凝土初凝,尤其是在施工企业监督不到位的情况下,存在罐车司机或工人擅自往罐车内加水的现象。造成水灰比严重失调,以至于混凝土出现裂缝问题。同时在进行现场的浇筑过程中,疏忽了对基层和模板的湿润,就会使混凝土中的水分被基层和模板吸收,使混凝土的材料用量配比比例发生变化,使混凝土性能受到影响。在养护时,其温度、风速等自然因素的影响,缺乏恰当的保温覆盖或者洒水养护,都会增加温度裂缝发生的概率。
3、控制技术措施
3.1重视混材料质量的把控
选择社会信誉良好、质量稳定的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是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首要前提。商品混凝土企业在进行混凝土的具体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水泥要具有低热量、低收缩性的特点,才可以有效调节混凝土结构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异。同时,在选择原材料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水泥与水所发生的水化热反应,从而选择恰当的水泥原材料。比如,在选择石料时,对石料的大小、含泥量、形状、颗粒粗细等,要做有效控制,并做好遮阴处理,保持石料的湿度;选择级配良好的砂,减小空隙率和砂率;在使用水源的过程中,尽可能的选择无污染的地下水或者自来水,在前期也要做好对水质的检测,避免有害离子的数量超标;外加剂的使用,则需要把握好用量。
3.2强化结构图纸审核
施工企业在对建筑结构进行图纸审核的过程中,若发现,混凝土结构和造型存在不合理的部分,必须要及时与设计、监理、建设单位沟通洽商,对原设计图纸进行洽商或是变更的处理对策,进行控制。在变更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方案的可实施性。
3.3强化质量控制和养护
首先,施工企业应对商品混凝土企业作书面技术交底。由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根据要求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试验。在此,施工企业人员应对商品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验证。在前期进行混凝土原材料配比的过程中,必须要在前期做好相应的实验工作,保障比例的科学合理。尤其是在进行混凝土的拌合过程中,施工企业务必要对搅拌时间以及搅拌的均匀性做好监督与检查,建立质量监督团队,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作全面的监管。严格控制商品混凝土的现场交货验检验,测定混凝土的坍落度,观察其黏聚性和保水性,尤其严禁在运输途中或现场向罐内混凝土加水。
同时,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严格按照方案或交底进行施工,分层浇注振捣密实,并注意对混凝土板面的抹压,可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抹压,以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减小混凝土收缩量。
要对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也要进行系统化的培训,是其操作水平提升,更好的为工程建设服务。尤其是对于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施工流程以及相关的规范标准,务必要严格执行,贯彻落实。倘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根据责任制度及时追究到个人,并作出相应的惩处,起到警示作用,从而使相关的作业人员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严格按照相关的技术要点以及规范要求进行作业,使施工质量得到提升。
除此之外,在完成混凝土的施工之后,必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护计划,避免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由于收缩变化、温度差值过大等因素影响,导致裂缝的出现。特别是在夏季高温期间,必须要对混凝土进行及时多次的浇水,减少温度裂缝发生的可能性,可以使用草帘或者薄膜覆盖,加洒水的方式,对混凝土进行养护,而养护时间根据实际建筑功能的需要进行确定。
4、结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结构发生的裂缝问题,对建筑质量以及使用的安全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相关的作业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必须要对其施工全过程做精细化的管理,注重细节把控,有效应对在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施工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春亮. 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技术措施分析[J]. 建材与装饰,2020(07):19-20.
[2]钱远桥. 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技术措施分析[J]. 四川水泥,2020(08):39+41.
[3]高大鹏.工民建施工中墙体裂缝的防治对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 究:电子版,2019,17(8):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