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2月第35期   作者:李志军
[导读] BIM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属于一项先进技术,
        李志军
        浙江华正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 金华 321000
        摘要:BIM技术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属于一项先进技术,具有较强的信息真实性与完备性,以及可视化与模拟化特点。在装配式建筑中,通过在设计阶段、现场安装施工阶段、建筑运营阶段中合理应用BIM技术,可显著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确保施工效率。基于此,本文在介绍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特点的基础上,针对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论述,以供相关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建筑工程施工
引言:
        现阶段,BIM技术是建立在3D基础上的数字模型,通过将建设项目信息加以改进实现技术支撑,属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极大提升工作效率,并让内部工作结构得以优化,提升施工的安全保障。BIM技术因为自身具备众多优势,被广泛应用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装配式建筑成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重点与关键,能够为施工部门节省更多时间与精力,有效提升施工质量与施工效率。为进一步满足人们对装配式建筑的需求,同时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更好发展,应将BIM技术应用在装配式建筑中。
1 BIM技术的特点
        BIM技术就是一项应用较为广泛的新技术,对于施工工作有着重要影响。BIM就是建筑信息模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是将建筑物真实参数信息输入到其中,然后系统会进行模拟建模,为后续工程施工工作展开提供有效参考。BIM技术并不是简单的工作流程,而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布局,为施工工作展开提供保障。BIM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信息有着较强的真实性与完备性。在建筑信息模型的构建过程中,BIM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更多信息,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也将会得到保障。这样可以促使工作人员决策的合理性得到保障,提升信息利用率,为未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二是有着较强的可视化与模拟化特点。在BIM技术的应用中,整个建筑施工流程以及建筑结构等,将会通过图像方式或者模型方式更加直观展现在工作人员面前,使工作人员能够对施工实际情况有正确认识、明确施工要点以及施工方向等。除此之外,在合理应用BIM技术中,通过施工模拟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预测。工作人员根据预测内容,可以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最大程度上避免施工风险等问题的出现。

图1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
2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1 BIM技术下的体系设计
        在工作流程方面,涵盖装配现场管理、构件物流管理、生产管理等多个环节,对构件的生产、运输、入场、放置等均需要合理规划与调度。组织架构方面,首先为建设单位,其次为项目管理层,直接受建设单位管理,第三层为施工项目部BIM中心,与第三方和设计单位共同运作,并与施工现场的资料员、材料员、安全员、质量员、预算员、施工员等多方展开信息交流,由工程监理对施工现场各人员展开管理并与项目部管理层沟通。在完成装配式建筑施工组织模型构建后,由BIM系统为项目参与方提供工作基础[1]。应用信息技术后,信息的纵向化传递能够确保施工管理系统有效运转,为建筑材料生产商等项目利益第三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提供沟通平台。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的主要内容涵盖施工方案、项目组织结构、施工总体部署计划、施工工程概要,其中工程概要涵盖工程目标、工程特点、工程概况等多项内容,在此基础上建立施工总体部署计划,完善组织结构设计,明确关键人员岗位职责。
2.2现场安装施工阶段中的应用
        (1)基于BIM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期间关键工艺的模拟,以选择最佳工艺方案。以装配式建筑分仓坐浆施工技术为例,一般工艺要求放置垫片厚度为20.0cm,以确保浆料厚度与均匀性,同时避免垫片自身对浆料流动性产生影响。通过BIM技术反复多次模拟演示,最终确定沿墙体梁端对称布置4个垫片的方案。(2)在BIM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现场不同设施以及模型构建工作能够有序进行。在现场平面图的布置中,要与布置要点以及布置技术之间进行有机结合,这样设计工作的展开才能安全有序进行[2]。在施工现场要有着符合施工标准的面积,无论是物流通道,还是行人通道都要做好提前设计,避免堵塞情况产生。施工现场同样需要工作人员能够做出科学合理规划,因此可以使用BIM技术对现场真实施工情况进行模拟。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对BIM技术可视化优势的应用,模拟地下室机电管线情况,然后根据模拟结果确保机电选择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确保设备参数符合相关规定。(3)将BIM技术应用在大型设备安装模拟以及拆卸过程模拟中,这样才能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提前模拟,尽早发现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要及时进行分析与讨论,给出预防措施与解措施。通过该种方式,将安装施工中存在的风险问题避免。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BIM技术,对施工进度进行模拟,通过反馈信息对施工进度计划进行合理调节[3]。(4)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往往会采用内浇外挂的方式。在一般图纸中,往往无法将铝模板空间位置真实反映出来,并且还要预留出相应的线盒洞口,导致预制构件中经常会出现不同差错问题。为避免此类情况产生,同时减少尺寸不匹配情况,那么在实际设计工作的开展中,要对refit软件进行合理利用。使用refit软件,将平面设计图中的铝膜进行有效连接,这样疏漏情况与误差情况将会减少,使得施工工作展开得到保障。
2.3生产阶段
        施工人员在装配式建筑结构施工期间利用BIM技术可将生产所需的预制构件相关信息直接上传至数据平台,各预制构件材料的数量、型号、规格等要求均可实时上传,确保预制构件供应商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并开始生产与运输,极大提升了施工现场工作效率。同时,可通过BIM数据平台实时反馈,确保BIM模型参数满足实际施工需求,规避因参数问题导致施工进度延缓的情况。为了确保各类型预制构建能够在实际装配式建筑构造中最大限度发挥效用且满足实际使用需求量,在应用BIM技术时需对预制构件展开参数化审核[4]。在这一环节可通过RFID芯片对预制件的尺寸、材质加以修改调整,使之更满足施工需求。BIM数据库的建设与不断完善可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确保预制构件供应商与施工方处于有效沟通状态,确保装配式建筑的供应配件与施工技术达到设计要求与实际施工需求。
结束语:
        在当前科技快速发展背景下,BIM技术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与完善,被广泛应用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能有效实现不同阶段、不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传递,这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施工工作开展中,施工人员对于BIM技术优势与技术特点要有正确的认识,对实际施工情况要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将BIM技术更加合理地应用于不同的工作环节中,以有效保障工作质量,提升建筑施工各阶段的衔接,促使施工工作有序进行,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在BIM技术的应用中还需要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推动建筑设计生产模型和管理理念的创新,实现我国建筑行业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振.解析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BIM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30):114-115.
[2]任哲楠,王占立.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BIM技术应用实践[J].居舍,2018(22):78.
[3]刘思源.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BIM技术应用实践[J].中国高新区,2018(10):195+197.
[4]张俊杰,项瞻远.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BIM技术应用实践[J].建材与装饰,2018(07):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