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技术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2月第35期   作者:程良稳
[导读]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我国土地资源可用面积不断缩小,
        程良稳
        通山县金辉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咸宁43760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我国土地资源可用面积不断缩小,建筑工程施工常面临着复杂恶劣条件,对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今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建筑市场的主流工程,具有容纳率高、占地面积小的优势,对地基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及桩基础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桩基础、施工技术
引言
        当前,我国现代化技术水平逐渐进步,国民经济发展形势较为乐观,尤其是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其作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建筑的数量及规模均在大幅增长。与此同时,建筑的质量问题也受到了人们的关注,而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工程项目能够开工的基本前提。建筑在地面被建立,上层建筑的结构重力会通过墙及支柱传递给地基部分。若是其地基的承载力无法达到规范要求,将会破坏建筑整体的稳定性。地基基础作为建筑工程中的重点,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执行工程作业,全民维护建筑得稳定与安全。
一、地基施工技术的概述
        在房屋建筑的施工过程中,一般是采用特殊的施工技术来处理地基基础,有效防止地基基础出现沉降问题,同时也可以提高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固性,降低房屋倒塌的可能性,提升房屋建筑的承载能力。
二、建筑工程地基基础和桩基础施工技术
        2.1高压注浆地基施工技术
        采取高压注浆施工前,先使用钻机进行钻孔处理,再实施注浆施工。钻机钻孔前,提前平整场地,保证钻机机械设备平整,钻杆垂直于地面。若发生偏移,偏移角度不允许超过1.5%。对钻机工作进行检查,确定钻机正常运行,安全措施保证做到位。完成准备工作后再进行灌浆施工。成孔施工应当根据土质条件,合理选择成孔工艺。若土层标准贯入值N<40,可使用钻机直接插入注浆管。一般情况下,先使用钻井成孔施工,然后再插入灌浆管。用钻机提前成孔,需要保证成孔的直径控制在75~130mm范围内。完成成孔施工后,再进行注浆施工。施工前需要检查注浆口以及输浆管,检查注浆口是否通畅,各管道是否存在泄露。对节点进行检查,没有异常后才能进行注浆施工。完成注浆施工后,拔管清洗干净。拔管后再进行清洗。若浆体凝固地基出现下沉的情况,还需回灌施工,保证回灌高度达到设计高度。
        2.2强夯地基技术
        强夯地基技术主要依据是高空抛物的原理,通过跑出物体来提高地基基础的密度和坚实程度。一般情况下,进行强夯地基技术是选用重力较大的锤子,将这个重锤从高空中扔到地面,使重锤做自由落体运动,重锤的重量大约在二十斤左右,抛出重锤的高度最好在20m。这样才可以使高空中进行自由落体的重锤得到强有力的夯力,从而加固地表面土质的密度,增强土质的抗压性能,防止地基压缩过度。强夯地基技术应用广泛,最常用的就是在一些砂石的地基当中,特别是地基处于未饱和状态的地基基础,运用强夯地基技术的连续性,可以对路面夯实加固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2.3灌注桩施工技术
        灌注桩施工技术包含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以及挖孔施工技术等,是高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中的重要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操作简单、应用较好的特点,但是由于其需要借助外力将桩基打入土地中,会对桩基本身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要注重桩锤的力度。此外,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主要应用于混凝土材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重高层建筑地基混凝土的配比数据,进而提升灌注桩施工的质量。


        2.4水泥土搅拌桩地基技术
        水泥土搅拌桩技术基本原理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搅拌机械,将水泥和地基软土强制拌和,通过水泥和土之间的物理化学反应,水泥水解水化生成各种水化合物或发生离子交换及凝硬反应,使得地基土体强度较大的提升。这种加固技术适用于加固软黏性土,饱和黄土等。加固深度一般为5~20m之间。水泥土搅拌桩技术间歇时间较长,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才能进行质量检查,一般采用90d龄期为标准龄期。地基工程因工期较短无法采用90d龄期检测桩体强度,可采用28d或60d龄期水泥土搅拌桩抗压强度作为桩体强度的判定标准。
        2.5静力压桩技术
        所谓静力压桩技术主要指的是借助静力的作用来对重型的机械以及桩自重进行合理的配置,同时在此过程中主要是利用反作用来使预制桩能够深入到土体内部,由此来实现桩基础施工的最终目的。根据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施工成效而言,静力压桩技术具备较强的承载力,同时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性能也比较好,其应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水平,同时也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不必要损失的出现。但静力压桩技术同样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其适用范围的限制,静力压桩技术的应用情况仅仅是土质比较松软的建筑工程土建施工区域,土质较硬的区域使用该技术很可能会破坏当地土层的结构,对土体产生极大的负面。以上所介绍的振动沉桩技术以及静力压桩技术是桩基础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技术,当前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过程中的应用范围很广,针对其优缺点需要进行合适方法的选择。
三、优化建筑施工中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举措
        3.1准确进行地质勘探
        建筑地基的地质勘测是进行房屋建筑地基建设的前提条件,相关人员应针对施工环境编制内容详尽的勘察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应对地基周围的地质和环境进行充分了解。另外,相关人员应根据选址进行合理化分析,运用钻孔的深度值对地基进行详细探究,及时检查钻孔的深度是否符合标准。
        3.2地基基础的选择、断桩的处理
        桩基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承载力有直接的影响,需要我们选择合适尺寸的桩基础,提高桩基的承载力。工作人员对桩基础的选择过程中需要考虑整体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同时还要考虑环境的保护,采用静压式的预制桩,最大程度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施工实际操作简单、安全。另外,建筑工程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断桩的问题,桩基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产生断桩的现象,比如桩倾斜过大造成桩面受力不均衡,导致部分受力过大的桩面发生断裂。首先,设计人员要对桩基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保障桩基承载力符合施工的实际需求,在设计之前进行全面准确的测量,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对桩位距离进行合理设计,对于桩距较小的桩基柱采用钻孔机进行钻孔,再进行植桩和沉降。然后,桩基础施工中发现桩倾斜的情况要采用针对性的处理,采用局部开挖后用千斤顶纠偏复合位法进行纠正。最后,对于断桩要迅速的提出钢筋笼,重新钻孔,将孔内的杂物进行清理重新下钢筋笼和灌桩。
        3.3加大地基基础施工监测力度。
        施工单位根据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进度,以及地基基础施工期间出现的问题,适当加大监测力度,并对各项施工技术进行大力完善,保证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更加稳定。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中地基和桩基施工十分关键,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和稳定性。通过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能够保证建筑工程顺利竣工,为工程质量和社会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毛羽.浅谈高层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9(07):131+133.
[2]蔡姗.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居舍,2019(14):35+154.
[3]熊斐.土建工程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28):203.
[4]刘星.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智能城市,2018,4(18):98-99.
[5]赵志强.浅谈桩基础技术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34):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