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杰,宋福成
青岛金星矿业股份有限公司,266748
摘要:当下我国国有企业正处于发展改革的关键时期,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存在着工程审计风险。由于国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流通相对滞后,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很容易导致工程项目存在错报问题。工程审计风险会给国有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会危害国有企业经营的稳定性,损害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接下来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就对国企内部工程审计风险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水平。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工程审计风险,产生原因及措施
前言
在工程竣工结算审核时,倘若竣工结算审核资料不够完整,数据不够真实,就会增加结算审计风险,导致审计人员对结算结果产生错误的判断。此外,倘若审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在结算审核时违规操作,也会导致审核结果失控。因此国有企业在今后的内部工程审计过程中,要进一步规范审计流程,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监管,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水平。
1、国有企业内部工程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分析
1、1管理制度较为传统
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仍然存在着管理制度较为传统的问题,国有企业在部门管理过程中,对各部门直接监管相对较少,对部门的监管工作缺乏独立性。这也导致了国有企业对审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足,影响了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1、2工程审计存在固有风险
与其他类型的审计工作相比,工程审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工程项目内容大都较为复杂,且工程施工周期较长,这也加大了工程审计难度。工程审计不仅关系到国有企业的利益,也关系到施工方的利益,因此工程审计工作也引起了国企和施工方的重视。但是国企和施工方之间往往存在着利益冲突,这也导致了工程审计存在着固有风险。
1、3审计信息不对称
工程审计工作要以相关的工程信息为基础,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存在着工程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审计部门掌握的工程信息不够全面。由于审计部门并没有参与到工程建设中,且审计部门对工程施工图纸不够了解,这也导致了审计部门很难跟进工程的建设信息。此外,国企审计部门对建材市场缺乏了解,施工方为了获取更高额的利润,普遍存在着抬高建材价格的行为。
1、4审计方式落后
大部分国有企业是在工程竣工之后进行审计,审计部门没有进入到工程建设过程中,这也导致了审计工作的滞后性。在工程施工时,主要由工程管理部门对施工方进行监督,但是工程管理部门更侧重于对项目建设速度和质量的管理,而忽视了造价管理,进而导致了国有企业工程造价存在潜在风险。
2、国有企业内部工程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2、1建立健全审计监督机制
为了降低国有企业内部工程审计风险,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要采取审计风险的预防措施,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审计监督机制。一方面国有企业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监督,要确保审计人员在工程结算审计过程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另一方面国有企业要建立规范的审计流程,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根据工程结算审计结果的准确性衡量审计人员的绩效,这样才能有效确保国企内部工程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2、2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为了提高国企业工程内部审计的效率,确保审计质量,就要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目前在国有企业中部分审计人员仍然存在着违规审计行为。这就要求国有企业不仅要重视起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水平,也要重视对审计人员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一方面国有企业要提高审计人员的选拔门槛,在审计人员入职时要对其进行基本知识的考核。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也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国有企业可以定期聘请工程建设人员和工程造价人员,对审计人员进行技术培训。这样一来可以增进审计人员对工程造价的认识,也能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判断能力。
2、3完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对工程审计风险的控制能力,就要完善国有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从项目的设立、招标到项目的施工和交付,要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这就要求国有企业要实现各个部门的协同发展,要明确不同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这样才能有效解决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有利于为工程项目审计工作提供精确的审计信息。
2、4突出重点审计内容
为了有效提高工程审计的准确度,保证国有企业的利益,今后国有企业要重视起结算审计。在项目建设初期就开始结算审计的准备工作,在工程招标、施工和验收过程中都要做好风险管理。在招标过程中,要确保招标的公平性,对招标企业资质进行审核,与招标方签订明确的合同。在工程施工时,要做好建筑材料的调查工作,这样才能为后期的审计工作提供正确的数据。在工程验收时,要对变更工程量进行严格审核,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施工方存在的虚报行为。
3、结束语
国有企业内部工程审计风险是固有的,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还较为传统,工程审计方式较为落后,审计信息不对称,这些因素也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工程审计水平。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国有企业要进一步健全的审计监督机制,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完善工程项目的管理制度,突出重点审计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国有企业的利益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张环,郝金鹤.分析基于经济新常态下怎样发挥国企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J].全国流通经济,2020(33):190-192.
[2]韦玮.新时代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风险控制措施的探讨[J].当代会计,2019(02):77-78.
[3]邓妍鑫,崔丹.审计风险外生因素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商业会计,2016(04):61-63.
[4]狄亚萍. 建筑工程审计方法与造价跟踪审计研究[A]. 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年智慧建造与设计学术论坛论文集[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