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薛儿1徐欢欢2
宁波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100
摘要:在具体城市交通管理和工程实践中,往往使用近期与中远期措施相结合的手段,其中优化交通组织、消除交叉口瓶颈的微观交通改善工程,投入较少、方案灵活、见效迅速,在实际中应用最为频繁、广泛。城市发展导致的中心城区平面交叉口交通拥堵,是一个宏观到微观的系统性问题。本文以某市为例,就此展开探究,希望为相关工程实践与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心城区;平面交叉口;交通改善设计
引言:
在具体城市交通管理和工程实践中,往往使用近期与中远期措施相结合的手段,其中优化交通组织、消除交叉口瓶颈的微观交通改善工程,投入较少、方案灵活、见效迅速,在实际中应用最为频繁、广泛。本文以某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畅通工程中的交叉口交通改善设计为例,探讨在中心城区的复杂交通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改善交叉口运行条件,疏解交通拥堵。
1城市道路交叉口特征
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同一平面上的相交,被称为道路交叉口。该项目作为保证车辆通行和行人最短时间顺利通过的基本行车条件,需要在“立面”设计中确保行车稳定,排水便捷。故此,构成道路交叉口的分流点、合流点及其冲突点对减少车辆冲突具有重要意义。道路交叉口设计层面,需保证视距以有效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降低车速以提升驾驶员的速度控制意识;提前警告以保障人车顺利安全通过交叉口;明确路权中车流冲突点位置、车流行驶路权等冲突点的个数。当前,我国道路交叉口的基本形式包括十字形、T字形、Y字形、X字形、错位交叉、多路交叉、环形交叉等。诸多形式在应用环节各有所长与弊端。因此,交叉口形式的设计,应综合考虑道路整体网状结构、系统分析、规划、设计等问题。以环形交叉口车辆设计为例,在中小城市干路及其与干路相交部分,针对>5条的道路交叉和畸形交叉口采用此设计方法,对确保车辆自我调整、节约通行时间、立体交叉、减少交通事故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受其占地面积大、饱和交通量约束及其不利人车分流等影响,使得该设计形式的推广和应用有较大的局限性。
2道路交叉口存在的问题
2.1设计不合理
当前大多数城市在交叉口设计方面缺乏中长期规划,或在设计之初考虑不足。多表现为路口区域过大、路口大面积交叉、车辆在行驶中受交叉口设计影响,通行能力受阻。
2.2间距问题
我国十字交叉口距离远高于其他国家。若交叉口距离过大,会导致交叉口信号时间过长,制约交叉路的通行能力;缺乏交通灯情况下,会导致人车抢道,提高交通事故安全隐患存在的几率。
2.3管理设施不完备
基于现代交通管制的地域性特征影响,大多数城市在主要道路交叉口设计中,受信号灯影响极大[1]。但并非全部交叉口均设有交通管理设施,故此,在车辆分流、汇流中,安全隐患问题较大;加之部分信号灯控制的十字交叉口中,信号灯配置缺乏合理性,造成左转车辆驶出交叉口受限,存在与横向交通流发生冲突的隐患。
2.4专用左车车道缺乏
当前大多数城市道路交叉口尽管设置了左转车道,但在车道变更条件上,尚不能满足通行需求。加之交通流通行顺序及其控制情况不明等问题,使得交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中心城区平面交叉口交通改善设计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中心城区平面交叉口改善设计面临十分复杂的条件制约,改善设计方案需要根据具体工程进行针对性分析。本文以某交叉口的交通改善设计为例,阐述此类工程设计的要点。
3.1识别交叉口改善的核心矛盾
找出现状存在的核心问题、识别交通拥堵的核心矛盾,是解决该问题的前提。一般中心城区平面交叉口改善的核心矛盾主要包括:渠化方案存在问题,与交通流不匹配;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不合理,通行效率低;交叉口存在重大的功能(如过街设施、导流岛等)缺失;存在安全隐患等。通过资料、现场调查,交叉口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东山南路在交叉口处错位,南北向直行车流行驶路径弯曲,影响通行效率;(2)交叉口西北角渠化岛未形成,人行、车行混杂,存在安全隐患;(3)东侧及南侧的进口道展宽段长度较短,存车空间不足;(4)人行横道窄(4m),非机动车过街和机动车抢道,秩序混乱。
3.2界定合适的改造范围
在识别现状交叉口拥堵的核心矛盾后,需明确合适的改造范围。从正向、反向两个思路方向来考虑。正向思路是从功能需求出发,考虑要解决什么问题;反向思路是从条件限制出发,考虑改造范围的边界。正向思路是针对核心矛盾的直接解决手段。反向思路中常见的限制因素包括工程投资的要求、杆线迁改的实施、用地限制、改造可能涉及的相关内容的协调难度、管理部门要求、技术规范等[2]。在该交叉口交通改善设计中,要解决前述分析得出的4项主要问题。限制因素中工程投资为首要因素。其次作为微观改造工程,交叉口范围内的现状高压塔的迁改协调难度也极大。在尽可能利用原有设施,仅进行必要性改造的原则下,最终的改造范围界定为:(1)调整两相交路口交通渠化岛,局部拓宽机动车道,施画交通标线,完善交通标志、信号灯及监控设施等。(2)改造范围内局部路灯、雨水口、交通标志迁改。
3.3确定合理的改造方案
确定合理改造方案是界定改造范围的细化过程,论证改造范围过程,是通过对不同规模、不同效果的总体方案的逐步淘汰的过程。合理的改造方案是改造范围确定后的技术方案的细化。界定改造范围与确定合理方案在逻辑上存在自上而下、自广而专的关系。在实践中,两者是一个连贯的循环过程,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通过改造范围界定,结合现场实际条件,东山南路—环城北路交叉口的交通改善方案确定为:优化东山南路道路中线,消除道口错位,调整北出口绿化带和人行道;调整现状导流岛位置,增加非机动过街通道;新建完善西北角导流岛;调整环城北路东西侧进出口车道标线,增加进口道展宽段长度;东山南路南侧进口道展宽,拆除局部侧绿化带[3]。同时,对现状信号灯进行迁移和补充,完善交通监控系统,对局部因进出口道拓宽而影响的排水、照明设施进行调整。
3.3及时评估和反馈
评估和反馈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层面是在单一交叉口改造项目中,根据现场条件、初步运行效果等实际因素及时地进行方案调整优化。另一个层面是对于一系列的交通改善工程,前期工程实施的效果评估和重难点总结,可以对后续改善设计提供直接经验,进一步改进后续工程的设计和实施工作[4]。如本次交通畅通工程包含多个平面交叉口改善工程,实际上是分批进行的。后阶段实施的工程在改造方案、施工组织等方面均吸取了前阶段的经验。
结束语:
以优化交通组织、消除交叉口瓶颈为主的微观交通改善工程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应用极为广泛。本文依托某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畅通工程,分析此类工程的主要特点,包括交通组成复杂、限制条件多、交通环境影响大、投资规模控制、历史遗留问题多等。并从识别核心矛盾、界定改造范围、确定改造方案、评估和反馈等方面阐述中心城区平面交叉口交通改善设计的要点。
参考文献:
[1]张小雨,邵春福.城乡结合部道路交叉口多目标信号配时优化模型[J].系统仿真学报,2020,32(04):709-717.
[2]赵银柱,谢幸林,涂锦程,李承洲,王锋.福州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程度识别研究[J].福建交通科技,2019(01):105-110.
[3]潘盛艺.中心城区现代有轨电车交叉口的交通设计方法[J].中国市政工程,2017(06):4-7+106.
[4]马生元,马争锋,朱海燕,关宏志.交叉口调查数据分析与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特性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8(02):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