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超
金科(上海)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01106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行的不断推进,各种土地被不断开发利用,坡地住区规划不仅需要面对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还要面对复杂的地形地貌环境和浓厚的地域人文环境。在新时代背景下,建设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坡地住区规划设计体系,有利于住区规划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本文旨在将地形地貌环境、地域特色与住区规划设计手法相结合,以期待对今后的坡地住区规划设计有所裨益。
关键词:坡地住区;规划设计;场地设计;地域特色
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的居住形式也在变革,面对高速发展的住宅市场,建筑创作中地域特色的缺失和创新性的缺乏是坡地住区规划设计中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因此文本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希望能够通过相关研究,将地形地貌环境、地域特色与住区规划设计手法相结合,以期待对未来坡地住区规划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永州桃李郡住区位于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老城区,本项目中,总的规划用地面积约为5.6万㎡,容积率小于4,规划用地东临芝山北路,西临为迥龙塔路,北临博士后嘉园小区,南临在建的水墨兰亭小区,本次规划的基本目标是营造良好的坡地环境,寻求精准的市场定位,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的统一。
2.设计影响因素
2.1场地平土标高
平土标高是坡地住区规划的重要依据,也是后期确定道路标高和建筑标高的重要依据,其是否合理将对后期的场地设计、竖向设计具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对复杂坡地地形进行场地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场地平土标高。在确定场地平土标高时应考虑许多因素,例如要合理布局道路交通,合理规划建筑,合理组织排水系统等。
2.2地形地貌
坡地住区的地形地貌较平地住区更为复杂,住区所在的场地环境将直接影响住区规划设计,地形的坡度、坡向、高程还会影响道路规划、景观设计和管线铺设等问题,在面对复杂地形地貌的住区规划过程中,应依据整体规划理念进行规划设计。
2.3生态环境的利用
受到复杂地形的影响,住区周边自然环境也相对复杂,在设计过程中应当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有机融合,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可利用借景手法,尤其是借用周边水景和山景,为居民设计出具有自然景观的居住环境。
3.规划原则
3.1合理利用地形
合理利用地形地貌特征,依据地形特征和场地标高进行整体规划,使住区规划更有层次感,保证设计标高与自然地形尽量相符,减少土石方量,减少工程量,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3.2合理规划平面布局与环境设计
合理的利用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进行规划布局与环境设计,可以在满足场地规划的同时,提升住区美观度,为居民营造实用美观舒适的居住环境。
3.3解决居住场地排水问题
在场地规划过程中,应依据汇水区域建设雨水口,满足场地排水要求,确保场地形成完善的排水系统,由于受到建筑标高的影响,地面产生的径流应引入排水系统中。
3.4保护水土
在进行竖向设计时,应在边坡和挡土墙等较为陡峭的位置设置排水沟和截水沟,以避免由于暴雨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3.5保证住区道路与城市道路相通
在道路交通系统规划中,应结合地形地貌,科学合理的进行场地内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还应保证住区道路可以与城市道路顺利衔接。
4.永州桃李郡住区规划设计
4.1场地设计
4.1.1现状地形分析
桃李郡住区周边场地较为复杂,用地南侧为在建的水墨兰庭小区,场地为一个整体标高129米的台地,用地北侧博士后嘉园小区场地为东高西低整体放坡,东侧标高128.02米,西侧标高107.23米。
规划用地内部地形高差较大,场地基本呈现东高西低走势,场地东侧最高点标高为128.50米,西侧最低点标高为110.78米,场地内部最大高差为17.72米,东侧芝山北路道路规划标高为128.55米,西侧迥龙塔路南端道路规划标高为115.78米,迥龙塔路北端道路规划标高为106.54米,迥龙塔路南北两端高差为9.24米,规划用地东西两侧规划道路标高最大高差为22.01米。
4.1.2运用湘源控规和SketchUp辅助场地设计
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运用湘源控规和SketchUp软件对现状用地进行高差分析和土方计算(见图1),在场地内部实现土方平衡,假设将西侧高台地土方填补至东侧低台地处,整个场地通过平整后,场地平均坡度约为6.13%,西侧迥龙塔路平均坡度约为3.04%,平整后的规划标高满足道路纵坡不超过8%的规范要求。
4.2总体布局
总体规划布局是最基本的环节,直接影响住区的使用功能和建成效果,因此,在总体规划布局中要综合考虑区位条件、周边环境、地形地貌、道路交通、建筑群体组织形式、景观绿化等要素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各自特点制定对应的设计策略,把住区建成一个既有地域特色又功能齐全的有机整体。
桃李郡住区规划用地呈西高东低之势,东侧距离潇水仅有200米,规划方案既要考虑从住宅视角看水景和庭院景观,同时也要考虑从街景看住区建筑群的形象,住宅顺应场地高差排布,从街景看住区建筑群形成依山层叠,错落有致、绿树掩映的有机整体。(见图2)
4.3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是整个坡地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骨架,是功能布局的基础,道路交通规划的优劣,直接影响住区整体规划质量,决定着设计方案能否与地域环境相适应。
坡地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给道路交通组织造成很多阻碍,但同时起伏的地形也为景观带来了丰富的变化。因此,在道路交通规划时,除了要体现住宅空间形态,建筑群体组织和居民行为活动特征等因素,还要为后续的景观规划和建筑布局打好基础。
4.3.1车行交通系统规划
由于受到机动车爬坡能力的限制,对车行道路的坡度要求比较严格,规划道路顺应原始地形,顺应自然坡度,尽量减少对坡地地形地貌的改变,减少不必要的道路坡度变化,降低道路施工难度;顺应组团布局,规划道路沿迥龙塔路的西侧江景组团和东侧中心景观组团布局,尽量控制车行道路的长度和尽端路数量,使得住区内部建筑群保持完整的形态;顺应功能需求,保证居住、商业以及配套用房的可达性;顺应景观布局,注重坡地与车行道路衔接处的景观设计,注重南临水墨兰亭小区台地挡土墙景观与车行道路的关系,以及北侧博士后嘉园小区场地边坡和挡土墙景观与车行道路的关系,增加绿化种植,为驾驶员提供一个良好的景观视线环境。
采用人车分流交通体系,车行道路呈环形结构,小区级道路主要道路沿住区外环,组团级道路从小区路树枝状伸展到尽端道路,直达每户住宅,对中心景观和居民生活干扰最小。住区东南侧设置车行出入口,西南侧设置紧急消防出入口,出入口的转弯半径满足规范要求。
东侧芝山北路住区出入口两侧道路保留现状台地,道路纵坡≤1%,西南侧紧急消防出入口为缓坡,道路纵坡≤1%,出入口东侧为解决水墨兰亭小区台地高差,道路纵坡≤8%。规划道路顺应原始地形,中间段道路由于现状地形高差较大,道路纵坡≤3%,局部地形平缓地段,道路纵坡≤1%(见图3)。
4.3.2步行交通系统规划
在坡地环境中,步行交通规划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受地形影响较小,布局形式也比车行道路自由。在坡地步行交通系统规划中,需要以居民的功能需求作为设计的出发点,人车分流的交通体系,可以保障居民的出行安全。连绵起伏的坡地地形,还可以为住区景观设计带来丰富的变化,降低传统网格状路网形成的景观设计模式给居民的审美疲劳,产生步移景异的视线效果。
采用人车分流交通体系,步行交通以中心景观为核心,延伸至各个居住组团,中心景观与各组团步行空间相互交融,互相渗透。满足无障碍要求,中间段道路由于现状地形高差较大,道路纵坡≤3%,局部地形平缓地段,道路纵坡≤1%。住区室外集中活动场地,为行动不便者设置无障碍设施,与常规道路交通结合考虑,通行轮椅车的道路纵坡≤2.5%,坡道宽度≥2.5米,还应考虑行动不便者的心里需求,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做到无障碍精细化设计。
人行出入口位于地块东西两侧,东侧人行出入口结合现状地形,道路纵坡≤1%,西侧迥龙塔路利用商业消化坡地高差,因为西侧人行出入口道路纵坡>40%,必须在纵横两个方向都设置梯道,从而避免纵向的爬坡设计而超过人体的生理极限,因此西侧人行出入口采用两部疏散楼梯结合两部电梯方式爬坡,满足使用要求。(见图4)
4.3.3停车场库规划
住宅配置10%的地面停车位,主要集中在住区北侧和南侧两个地形平缓的区域,尽量避免占用中心景观,实现了人车分流,道路纵坡≤1%,车行道路宽度为6m,满足双向交通通行要求。
住区同时配置90%的地下停车位,地下车库采用整体放坡,结合现状地形和规划场地标高,中间段道路由于现状地形高差较大,地下车库道路纵坡≤3%,局部地形平缓地段,地下车库道路纵坡≤1%。主要车行道路呈环布局,减少尽端路设置,按国标地下车库车行通道满足净宽5.5m要求,每个防火分区满足不大于4000㎡的规范要求。地下车库出入口3个,分别位于东南侧芝山北路车行入口处、西北侧迥龙塔路车行出入口和西南侧幼儿园南侧,沿住区环路布局,方面居民就近停车,所有的住宅楼电梯都直达地下车库,居民可以从地下车库直接进入住宅楼,实现了人车人流,地下车库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安静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也方便了日常出行。
4.4景观规划
坡地原始地貌对景观规划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一个成功的坡地住区规划设计方案,除了能满足居民的功能需求,建筑群体组织还应与坡地环境共融共生,如果建筑不以坡地环境作为设计出发点,会造成建筑形态突兀,对坡地居住环境整体造成视觉污染。建筑自身作为景观视线的焦点,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考虑到居民对建筑观赏时的视觉效果和在景观序列中所占据的地位。
景观规划方案充分考虑现状地形地貌,中心景观衔接东西两侧人行出入口,形成东西向的景观中轴线,中轴线上通过迎宾树阵塑造形象感和仪式感,中心景观顺地形拾级而上形成错落有致,层次丰富的立体景观带。充分考虑挡土墙及护坡和周边建筑安全距离,景观考虑充分垂直绿化,覆土最小厚度1.2m满足绿化要求,大型乔木种植区局部会采用堆土放坡,覆土厚度可达1.5m。为了保护原始地形地貌环境,在设计中应尽量保留原有的绿化植被,同时结合景观园林设计和植物配置,将园林景观渗透至各居住组团中。较大高差处采用跌级挡土墙方式,种植攀爬植物形成绿色景墙的软质界面。
4.5竖向设计
考虑建筑空间形态以及方案整体的经济性和实施性,利用湘源控规软件对现状用地分析,并进行土方量计算,在顺应原始地形,顺应自然坡度,尽量减少对坡地地形地貌改变的原则下进行场地平整,通过台地、坡地护土、挡土墙,以及沿街商业高差处理,减少了对原始地形的破坏, 形成从128.5到106.5米高程的场地,规划区内道路纵坡≤8%,符合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场地设计标高按完成图面标高计算,地下室范围内设计标高按最新设计基坑标高计算,地下室底板垫层厚度按0.4米计算,地下室顶板覆土按1-1.2米计算,松土系数按5%。在用地范围内实现土方平衡,做到土方外运为0,避免大填大挖。(见表1)
表1土方工程核算表
土方工程核算表
4.6建筑布局规划
在进行建筑布局规划时,除了追求建筑立面的美观大方,还应结合原始地形地貌特点、气候条件以及永州当地的人文环境,以“因地制宜”为基本原则,建造出既符合现代审美又与自然相协调,同时又有永州当地地域特色的居住空间环境。
桃李郡建筑布局规划不仅注重功能合理配置,还注重建筑空间层次营造和景观空间环境搭配,以“筑台观江”和“依山就势”作为布局的基本原则,住宅顺应场地高差排布,西侧住宅享有开阔无遮挡的视线和大庭院景观,东侧沿迥龙塔路住宅享有观潇水的水景景观,从街景看住区建筑群形成依山层叠,错落有致、绿树掩映的有机整体。
5.设计启示
坡地住区的自然环境背景和地域文化底蕴与平地住区相比,其设计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因此在坡地住区规划设计中,如何处理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如何呈现建筑空间形态变化,如何创造良好的景观视线,是设计师需要全面综合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约翰.0.西蒙兹.俞孔坚 王志芳 孙鹏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和设计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卢济威 王海松,《山地建筑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 周赞. 居住区竖向规划设计实例研究[J]. 中华民居,2011(6):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