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下穿铁路顶进框架涵工作坑开挖施工技术

发表时间:2021/3/25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1期   作者:付天齐1 刘金2
[导读] 效运用工作坑开挖施工技术,能够为下穿铁路顶进框架涵施工提供有利条件
        付天齐1  刘金2
        1.身份证号码:42098419930702****
        2.身份证号码:42112419941014****
        摘要:有效运用工作坑开挖施工技术,能够为下穿铁路顶进框架涵施工提供有利条件。基于此,本文详细阐述了前期准备、降水施工、管线保护施工、挖掘施工、施工监测这几个穿铁路顶进框架涵工作坑开挖施工技术环节,实现了对工作坑开挖施工的深入分析,希望能够为公路及市政下穿铁路工程建设水平的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下穿铁路;坑内降水;前期准备

        引言:工作坑开挖施工是下穿铁路顶进框架涵分部工程中的一项重要施工环节,准确应用配套的施工技术,能够为顶进框架涵建设提供一个稳定、可靠的作业空间,增强施工作业效果,因此,应针对工作坑开挖施工技术开展深入分析,以总结、归纳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提升铁路建设施工水平。
一、前期准备环节
        在开挖施工技术中,前期准备环节是该技术落实中的第一个操作环节。在该环节中,施工方主要需做好设备到位与调试、水电到位、设计技术交底、弃土点落实等工作,以保证后续施工技术环节的顺利落实。在此过程中,施工方需先参与监理牵头组织的设计交底,并与设计、建设方共同检查设计图纸的合理性,及时将存在疑问或错误的设计内容进行标注和上报,避免频繁变更影响工作坑开挖施工进度。确认设计无问题后,还要检查水电供应情况,尤其需要检查电源供电电压、电流是否满足应用设备的需求。此后,在正式开工之前,要进行技术交底,即施工方项目经理,组织开挖施工的技术人员、指挥人员、施工团队管理者,围绕设计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对施工程序、具体操作、操作标准进行探讨交底,以保证指挥、管理、技术人员能够就开挖施工技术方案达成理解上的一致,同时,还要与运输作业人员确认弃土位置,增强后续施工技术落实的准确性。最后,施工方需对开挖作业用设备进行调试,并上好润滑油,确定性能无问题后,才能开展之后的技术环节操作。
二、降水施工环节
        当工作坑所处位置的地下水水位稍高时,在开挖施工期间,就很容易出现地下水涌出的问题,导致各项施工技术环节难以正常落实,因此,在开挖施工技术实施中,施工方需落实降水施工环节,将水位降至基底以下 0.5~1m,同时密切配合临近地下水监测,以消除地下水对施工技术实施的影响。一般来说,该项施工环节通常需在开挖前7天左右开始实施,常用的方法为安设轻型井点措施。在此过程中,施工方要根据实际工况,确定井点的布置,但就目前来看,实际施工中经常按照1m间距、0.6m的井点管坑壁间距,将井点布设在施工平台中的围护内侧。在井点施工中,通常需要将槽宽设置在1m左右,将冲孔孔径设置在30cm以上,同时,可以按照1/1000~1/500的落水坡度设置集水总管,并尽量减少挖角,保证排水顺畅,且要注意,总管与泵体需水平连接,以免连接位置出现漏水、漏气问题,增强井点的排水性能。此外,还要注意,为了保持降水的持续性,防止地下水淤积,而且应在临近铁路处设置截水帷幕,避免对铁路结构稳定性造成影响,同时,施工方还需要为井点的泵配备双电源,防止断电。

通常来说,持续抽水3~5天,基本就可以达到稳定、良好的降水效果。
三、管线保护施工环节
        在开挖施工技术中,管线保护施工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其主要作用是避免开挖施工破坏原有的通信、电力线缆,保证工作坑开挖效果。一般情况下,在该项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内,通常存在大量的通信、铁通、电力等类型的线缆,一旦损坏则会对整体铁路施工造成影响,因此,施工方需要在该技术落实的各个程序前后,做好管线保护操作,以防止开挖施工为管线设施带来损坏。在该环节中,针对未暴露管线,应于开挖之前,通知管线负责单位委派专业监护人员到场,以配合施工方指导施工。对于已经暴露的管线,需将其搭在便梁上,并做好看管工作,以免其遭到损坏。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管线损坏问题,则应立即通知管线单位到场查看,并共同探讨修复方法,严禁施工方擅自予以处理。在施工期间,若发现交底内容、资料中关于管线的内容与实际情况存在出入,也要马上通知管线单位,待做出统一处理结论后再继续施工,以保障工作坑开挖施工的落实效果。此外,还要按照现行的规范,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铁路及市政管线迁改及防护,并将国防光缆、燃气管、铁路通信信号电力缆线等设施的迁改及防护作为重点,加强监管力度,保证该项施工环节的顺利完成。
四、挖掘施工环节
        在工作坑施工技术中,挖掘施工是整体施工技术中的核心作业环节。在该环节中,需采用分层开挖,结合基坑检测的方式进行施工,并按照现行要求控制分层开挖厚度,同时,还要从后背向铁路开挖,且应及时铺设垫层滑板,以保证该环节实施效果。通常情况下,需按照铁路侧1:2.5的比例进行放坡操作,先采用接力作业的方式挖掘3.5m,然后将弃土运输到地面装车弃至指定地线,然后再次采用接力作业的方式挖掘至设计箱底标高,完成该项施工技术环节。但在第二次开挖时,应注意,待挖深距离设计标高30cm左右时,需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挖掘,防止超挖。待挖掘完毕后,还要以人工操作的方式,对边坡进行修整,以提高挖掘施工效果。此外,需注意,在该项环节的实施中,一旦发现围护出现移位或变形,那么则应立即进行修复,降低工作坑开挖施工对围护结构质量的影响[1]。
五、施工监测环节
        在开挖施工技术中,施工监测是一项贯穿整体开挖施工作业程序的环节,该项技术环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环境监测,为行车指挥、开挖施工指挥提供依据,以维护开挖施工期间围护结构的稳定。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在工作坑的背后、基坑顶部设置监测点,对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并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其次,待挖深接近设计高程后,需借助监测点密切关注围护桩体的动向,同时,第三方单位还要委派监测工作者进行开挖施工的跟班作业,并适当增加每天的观测次数。最后,当监测值超出正常范围后,需立即对围护结构加以修复,并做好记录存档。此外,在监测环节中,第三方单位也可以通过在线路上设置监测点,来观测施工所造成的沉降问题,并基于此评估施工对围护结构的影响,防止沉降问题引发围护变形,增强该项施工环节的落实效果。通常来说,可以将沉降观测设置在每天早晚各一次即可有效评估开挖施工为围护结构稳定性带来的影响[2]。
结论:综上所述,增强工作坑开挖施工技术落实效果,能够促进铁路施工质量的提高。在铁路建设中,借助各项工作坑开挖施工技术,注重监测工作,可以优化开挖作业效率、减少地下涌水对正常作业的影响、保持坑内空间结构的稳定性、强化施工操作的准确性、优化监测工作的效果,从而推动顶进框架涵施工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宇. 下穿铁路框架箱涵顶进施工技术应用[J]. 价值工程,2020,39(16):102-103.
[2]余冬冬. 下穿铁路顶进框架涵工作坑开挖施工技术探究[J]. 建材与装饰,2020,(08):294-2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