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延源 崔香淑通讯作者
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吉林 延边 133000
【摘要】本文立足于新时代背景,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护理人文关怀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国内外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护理教育领域培养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时代;人文关怀;护理教育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社会发展的战略地位上”[1]。而护理专业人才作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培养具有人文关怀能力的医护人才是新时代的呼吁。人文关怀理念原本来自于哲学领域,上世纪七十年代由美国护理学家Leininger首次把人文关怀与护理结合,之后在护理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我国进入到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于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带来了对医护人员更高的要求。因此提高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水平才能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期望相适应,从而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基于此,本文从新时代视角出发,综述了国内外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护理教育领域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1.新时代背景下护理人文关怀的概述
1.1相关概念
关怀是护理的本质与核心,人文关怀是现代护理学发展的重要方向[2]。护理专业作为一门具有人文关怀理念的学科,将人文关怀真正落实到临床实践中十分必要。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是护理人员将自身的情感态度融为一体,逐渐形成内在修养,在服务患者过程中自觉展现出来的本领与才能[3]。由此可见,具有良好的护理人文关怀能力有助于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从而提升护理质量和水平。
1.2 新时代背景下培养护理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要性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时代背景下一次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此次疫情是对我国整个医疗卫生体系应对危机的重大考验。其中也充分考验着我国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的水平,有学者对疫情期间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了调查研究,显示在面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水平较低,暴露出了护士的不足之处[4]。因此,站在新时代新视角下,培养具有人文关怀能力的护理人员是有效应对当今不断变化的医疗环境的重要途径。其次,随着人民群众对于健康美好生活的需求的增加,在与不平衡发展的医疗服务之间的冲突也随之增加,进而导致医患矛盾的趋势上涨。可见减少医患纠纷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至关重要。《“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5]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因此加强对医护人员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综上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减少医患矛盾的重要途径。
2.新时代背景下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国内研究现状
2.1在校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研究现状及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从众多对在校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的研究来看,都显示其人文关怀能力较低,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赵玲等学者[6]选取某护理本科护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由 Nkongho 编制,吴冰翻译修订的人文关怀能力问卷,测得护理本科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分为(180.80±17.07)分,这与国外常模水平相比差距显著。姚娟等[7]学者选取苏州某职业学校的在校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护理学家Ngozi O.Nkongho编制的,许娟学者(2008年)汉化的版本关怀能力评价量表进行测评,发现高职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得分为(187.48±19.16)分,现处于中等水平。谭耀华[8]等学者随机选取了北京市4所护理中高职院校468 名护生,将其作为研究对象,选择由马语莲学者(2012年)翻译修订的人文关怀能力量表作为测评工具,测得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175.47±18.77)分,处于较低水平。综上所述,在校护生从中职到本科,人文关怀能力普遍较低,因此很有必要对本专科护生加强培训,提高其人文关怀能力。
2.2 护理研究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研究现状及分析
目前,针对护理研究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少。从已有调查研究来看,护理研究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在中等偏上水平,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李霞[9]等学者采用第二军医大学刘于皛学者编制的人文关怀品质量表,对国内34所院校的118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进行研究。发现其人文关怀能力均分为(3.98±0.14)分,处于中上水平;倪超等[10]学者选取湖南省两所高校49名护理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黄戈冰根据Watson人性关怀理论编制的护理人文关怀能力量表进行测评,发现其人文关怀能力总均分为(3.68+0.29)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综上所述,护理研究生总体人文关怀能力处于中上水平,势态良好,仍有提升空间。将护理研究生人文关怀能力与护理本专科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存在一定差距,护理研究生人文关怀能力较后者高,分析原因可能与护理研究生的人文科学知识水平较高和临床实践时间较长有关。
2.3 在职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研究现状及分析
胡芬等[11]学者调查男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并参考国际关怀能力评分标准将人文关怀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进行水平划分,发现男护士关怀能力亟待提升。彭环[12]等学者调查了广州市某精神专科医院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结果显示护士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显著低于国外常模,这与吴艳萍[13]、周焓等[14]学者研究究结果大致相同。
由此可见,现国内多数医院在职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不高,和国外相比差距明显。众多研究者提出医院管理者要提高在职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尤其要加强对低学历、职称和工作年限护士的人文关怀知识的培训,增强其工作满意度。
3. 护理人文关怀教育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的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15],七十年代初西方学者便提出护理的本质是人文关怀。1989年由美国学者Bevis和Watson设立了人文关怀课程[16]。进入21世纪初,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国外学者Marguerite J和Christine E提出将关怀教育模式与网络媒体相结合,通过故事叙述来体现护理人文关怀,这为护理关怀教育拓展了新的思路[17]。目前,国外已形成一系列较完善的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模式。
4.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从在校护生到在职护士,众多研究表明其人文关怀能力水平偏低,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一方面与我国的护理课程教育体系不健全有关,另一方面与现有严峻的医疗环境有关。要得到患者的满意,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必须提高护理人文关怀能力。随着现代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治愈某些疾病不再是难题,但是患者在疾病康复阶段还需要更多的人文关怀,作为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者心理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与关怀。人文关怀其实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长期的学校学习和培训,并且在反复临床实践中发展而来的。我国当前处于新时代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护理人文关怀教育是时代所向,在现有环境下结合自身特点借鉴国外先进学习模式也是一种好的办法。 Cara C等国外学者提出可以开展医院一学校一体化的关怀教学模式,进行网络关怀教学等[18]。未来我国护理教育需要在人文关怀理念指导下,培养出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具有人文关怀能力的医护工作者。
参考文献
[1]苗爱军.新时代背景下医患关系调查研究[J]决策探索.(下)2018(07):19.
[2] Leininger M.Care the essence of nursing:Cultural care diversity and universality.Nursing Science Quarterly,1984,l(4):175·181.
[3]孙宏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文关怀品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14):1105-1110. 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8.14.016.
[4]董学岭.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培训在新冠肺炎患者护理中的需求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6):14-16.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0.06.005.
[5]中共中央 国务院.“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S].2016.
[6]赵玲,曾颖,廖力,王淑敏,杨逸辉,夏艺萍,李辉.本科护生同理心和人际沟通对人文关怀能力影响的路径分析[J].护理研究,2019,33(16):2759-2762.
[7]姚娟,吴丽荣,杨晓莉, 等.高职在校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7):51-54.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18.17.016.
[8]谭耀华,张小明,姜璎钊, 等.北京市中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6):4663-4665.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7.
36.027.
[9]李霞,莫霖,张萍, 等.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9,16(2):137-140. 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9.02.014.
[10]倪超,段功香.护理硕士研究生人文关怀能力与课堂氛围现状及其相关性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5):44-47. DOI:10.3969/j.issn.1672-1756.2012.05.014.
[11]胡芬,李朝阳,王玲,张儒涵,邹智杰.三级医院男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及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学杂志,2020,35(05):63-65.
[12]彭环,柳家贤.广州市某三级精神专科医院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26):2044-2049
[13]吴艳萍,黄海燕,王小芳.ICU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22):2668-2670. 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3.22.021.
[14]周焓,万永慧,邱艳茹, 等.肿瘤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与工作满意度的现状及其相关性[J].现代临床护理,2017,16(9):55-59. DOI:10.3969/j.issn.1671-8283.2017.09.013.
[15]丁佳鑫.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人文关怀品质现状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长春中医药大学,2017.
[16]Bevis E O,Watson J.Toward a caring curriculum:A new pedagogy for nursing[J].NLN Publ,1989,(15—2278):
[17]Marguerite J,Christine E.Development of a model of nursing education grounded in caring and application to online nursing education[J].Inter J Human Caring, 2006,10(3):8-16.
[18]Cara C,Gauvin-kpage J.Lefebvre H,et,a1.The humanistic model of nursing care—UdeM:innovative and pragmatic perspective[J].Rech Soins Infirm,2016(125)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