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县国有咸宜关林场 陕西宝鸡 721205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林业产业的发展,以绿化工程为重要手段,旨在改善自然环境资源,发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但是,在实施造林项目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特征和经济效益等各项因素。只有做好造林管理,避免外部因素对造林效果的不利影响,才能达到预期的造林效果。
关键词:林业工程技术;造林绿化;应用
1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现状
过去由于国家对森林资源的重视度不够,可持续发展观念薄弱,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的森林资源利用率不高,植树造林的面积可见一斑,森林乱砍滥伐现象时有发生,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的转型升级、绿色生态环境建设的逐渐深入,我国森林资源日益丰富,表现在森林面积扩大、林木种类增加、林木增长量与消耗量齐平等方面。总的来说,我国在造林绿化上下足了功夫,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国森林资源还存在总量较少、地区分布不均衡、人均资源量少、树种质量不高等现实问题,总体处在较低的水平。可见,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只靠造林绿化远远不够,只有将林业技术得到有效发挥,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
2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应用的基本原则
2.1环境适宜原则
环境适宜原则是指根据对绿化目标地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土壤状态进行勘测分析,选择出最适宜在此地种植的几种树种,再对比几种树的生存能力与经济效益进行更优的选择。在大规模种植前,要进行小规模的种植测试,若成活率足够高,就可以进行大规模种植,若成活率没有达到预期,证明前期的适宜环境分析并不完整,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测分析。试验后,植株在该环境里就能够顺利的生长,这样就既保障了植株的成活率,也能减少因环境适宜分析不准确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2保护环境原有植物的原则
将林业工程技术应用于造林绿化中主要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因此在运用林业工程技术时也要考虑对该环境原有植物的保护,要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造林为辅,这就是保护环境原有植物原则。基于这项原则的造林绿化,能更好地保护原环境的生态系统,也能使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得到提高。
2.3合理用水造林原则
在造林绿化中,水资源是非常关键的。当植株还是幼苗的时候,对水的需求量很大,只有保证幼苗水量充足,才能使幼苗的成活率达到预期。而在荒山上造林,运输水需要的成本会很大。因此,在造林绿化中合理利用地表水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造林绿化中的合理用水造林原则可以分为三点:1.根据该地水量条件确定造林的规模。2.造林绿化应在离水源近的地方先开始。3.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
3林业工程技术在造林绿化中的应用
3.1种苗培育与移栽
在现有的植树造林绿化工程中,首先,必须在苗圃中进行种苗培育,待幼苗生长到一定树龄后,才能将其移植到造林和绿化项目所在的地区。其次,苗木的成活率直接影响着绿化项目的效果,为保证苗木的成活率,有必要结合当地的水文气象、地理地质特征确定合理的移栽时间,以保证苗木的质量。最后,对一些发芽早的幼苗要尽快移植,运输到目标位置后尽快种植,对于运输距离较远的树木幼苗,必须在幼苗运输期间定期浇水,以免由于脱水或水分流失而降低幼苗的存活率。在移栽幼苗前,也需要在栽种土地中进行一定程度的补水,以确保移栽后的幼苗能够得到足够的水分,以满足其生长需要。
因此,在选择播种时间时,应尽可能选择在雨季,避免在过冷的季节进行播种和开展造林绿化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提高植树造林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绿化效果。
3.2科学选择移植方法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差异很大,并且土壤含水量也不同,因此,技术人员还应选择合理的移植方法以确保造林效果。
对于一些常绿阔叶林种,必须在种植前对树种进行适当的修剪,以便将养分和水分运用到树木的关键部位,确保树苗的成活率。如果要种植的树种是硬木幼苗,技术人员则需要在幼苗休眠期间采取足够的补水措施,以防止幼苗在运输和移植过程中流失水分,确保此类幼苗的成活率。对某些不易移植的脆弱树种,如强行移植会造成其成活率非常低,为了确保该种树木的成活率,在实施造林工程时应采用覆土移植造林的方法,即在运输过程中,幼苗的根部应被土壤所覆盖,以保护幼苗内部原有的水分含量,这对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上述移植方法外,还有多种秧苗移植技术,例如固定茎移植、切口茎移植和土捆扎移植,应在充分考虑移植面积和秧苗特性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应用移植技术,达到大面积移植存活的目的。
3.3幼苗管理及造林灌溉
对于造林和绿化项目来说,幼苗管理以及造林灌溉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着树木的生长和发育。在育苗方面,一方面,应强调对周边土壤的除草和疏松,及时清理周围环境中的杂草,防止杂草与幼苗争夺养分;还要使土壤保持疏松,在树苗栽种后,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定期疏松土壤,2年后再根据土壤结块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疏松。另一方面,需要采取良好的手段来防止病虫害和大风,保护脆弱的幼苗,建议使用涂白树干的方法预防病虫害。
在造林灌溉工作中,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灌溉方式,正常情况下,管理人员可以在控制灌溉强度的同时使用沟灌、漫灌等手段,在灌溉的同时还要把握好水分强度,避免过度灌溉造成的树木根系腐烂。
3.4合理施肥
在某些土壤相对贫瘠的地块进行植树造林时,如仅依靠土壤本身的养分,很难满足树木的正常生长,因此,为确保树木的健康生长,有必要定期为树木提供足够的养分,通过进行合理的施肥,保障树木的成活率,从而提升植树造林的绿化效果。
4提高应用林业工程技术的策略
积极促进和完善森林系统的管理制度,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首先,在绿化管理方面,应根据苗木的生长情况制定相应的计划,为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改善土壤养分、保护水源,保障树木的健康生长。
其次,防治林业病虫害也是林业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病虫害防治技术,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等现代技术,使森林远离病虫害,有效地辅助树木的生长发育。
再次,还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和优化森林资源的利用率,通过规划林业自然资源,为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空间。此外,还要科学地控制森林采伐过程中的采伐程度,同时建立相关的采伐计划和具体的森林补植措施。严格防止乱砍滥伐现象的发生,将森林资源保护这一重要课题纳入法律法规保障中,对私自采伐树木的行为给予法律上的制裁,通过完善立法机构有效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
最后,有必要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两方面加强对林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使其能够全面掌握各种现代林业知识和林业技能,同时,以先进的工作理念和思想,有效贯彻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宗旨,促进林业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林业生态建设是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流,主要依靠造林绿化实现,同时以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最为关键。植树造林可以有效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在为人类社会提供生态效益的同时还能产生经济效益。植树造林的效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超过了植树造林本身,需要更多的政策、管理、技术等作为支撑。
参考文献:
[1]叶正华.造林绿化后林业技术工作研究[J].乡村科技,2019(18):76-77.
[2]韩佩伦,汤洁.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8(27):186.
作者简介:
李世恒(1971.9-),男,汉族,陕西宝鸡,大学专科,林业工程师,研究方向:林业工程管理及林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