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建设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初探

发表时间:2021/3/26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9期   作者:徐仲秋
[导读] 摘要:混凝土结构与其他建筑结构相比较,有材料来源广、成本低、综合性优良、可模性强、施工工艺简单等诸多优势,故而在建筑工程建筑领域中有较广泛应用。
        北京城建八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12
        摘要:混凝土结构与其他建筑结构相比较,有材料来源广、成本低、综合性优良、可模性强、施工工艺简单等诸多优势,故而在建筑工程建筑领域中有较广泛应用。但在现实施工中,很多因素会对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形成负面影响,这就预示着施工人员应加强施工工艺的控制,扎实掌握技术要点,加强细节控制,实现精细化施工,完善混凝土结构施工效果,从根本上保证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基于此,本文就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施工的过程十分复杂,所涉及的方面众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严格对混凝土的质量、材料的运输、材料的保养等方面进行检查把控,只有对这些环节进行严密的监察,才能从根源上保证建筑的质量。下文也将对土建施工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与探讨,旨在对提高我国建筑施工的质量,以及促进我国的建筑行业不断发展进步。
        1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混凝土结构具有以下特点:首先,由于建筑具有多形态化的特点,其工艺流程就有一定复杂性,导致增加了工艺难度。因此,需要规范各项工艺流程,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满足建筑工程的建筑需求。其次,混凝土结构在不同材料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差异性,其主要由水、水泥、砂石等众多材料混合制成,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降低材料的承载能力。最后,混凝土结构工艺相对较为简单,使用材料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不但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与抗拉能力,而且可以使用矿渣和煤泥等工业废料,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1]。
        2项目概况
        某项目占地面积约5.13hm2(77亩),估算投资额13.95亿元,合同工期910d。规划包括3栋地上20层综合楼,7栋24~25层住宅楼,1栋地上3层幼儿园,地下车库2层,主楼地下3层,合同总建筑面积约27×104m2。住宅楼、综合楼分别设计使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
        3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因素
        首先,若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环境温度骤然改变,那么,混凝土表面温度也会大幅度跌落,结构内外部形成较大温差,而后形成温度应力,温差越大应力越大,而温度应力是诱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不仅会降低结构美观度,也会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形成负面影响。其次,质量达标的原料及配制阶段有效控制是提升混凝土性能指标的基础,但在施工实践中,施工质量不达标、配制方法不规范等状况较为普遍,影响混凝土结构施工效果,原料购置、存储及施工阶段质检不严而引起质量问题;施工人员若不能严格依照施工规范标准检验材料配比,不结合实际,滥用既往经验,导致配制的混凝土强度、坍落度等指标和施工设计存在出入。再次,混凝土构件浇筑、养护情况均会影响结构最后质量。例如,在浇筑环节中,为了追赶工期省去了振捣步骤,或在构件强度没有达到设计要求时急于拆模,或是混凝土养护不到位及时间过短等,均会降低混凝土结构强度,对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构成一定威胁。
        4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
        4.1明确混凝土施工方案设计原理
        1)立足于工程实况设计水泥使用量,水泥水化过程放热,热量作用于混凝土,促进温度应力扩张过程,建议用低热水泥替换普通水泥,若温度过高,还可以添加适量冷水加以控制。2)控制浇筑温度:伴随外界环境温度改变,混凝土浇筑温度也会有改变,为规避形成过大的温度应力,建议尽量不要在高温或夏日浇筑施工,若一定要在炎炎夏日进行,则需对混凝土结构实施一定降温措施。
        4.2认真落实运输与搅拌工作
        本项目规模较大,故而采用机械搅拌方法。精确测算出混凝土构件各种物料的投用量是充分、有效搅拌的基础。在正式搅拌前期,要先预搅拌1次,以防正式搅拌过程中对拌和物配合比形成不良影响。

启动搅拌机,将石子、水泥、砂按序投放至搅拌机内,干拌均匀后,将缓缓加入施工用水,加料总时间要≤2min,在加完水以后,持续拌和2min。从搅拌机内卸出拌和物,将其倾倒于拌板上,组织人力拌和1~2min,就可以检测坍落度或者试件成型,从加水时计时,所有操作一定要在30min内完成。混凝土运输即被定义为从搅拌站将混凝土运送至浇筑点。为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对拌和物运输提出如下基本要求:严禁形成离析现象,无漏浆,确保浇筑施工时期坍落度符合规范要求,于混凝土初凝前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浇筑与振捣。
        4.3落实接缝与切缝工作
        1)结合施工现场实况选择适宜技术,并保证施工技术符合有关设计要求。2)科学使用适宜的切割装置,剔除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将标准化的混凝土衔接在一起,这是提升混凝土整体质量的重要基础,确保其后期加工能符合建筑体的综合质量要求。3)合理应用接缝技术,该项技术应用阶段要加大地表温度的控制,若温度偏高或偏低均会影响接缝质量。故而,施工阶段要求工人使用温度计检测地表温度,确保接缝、切缝施工作业能规范化推进。
        4.4浇筑施工技术
        一是要加强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指标的控制;二是联合使用其他措施强化结构的整体受力能力。另外,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连贯性,应多加注意材料、机械设备的选择过程。本项目建筑工程建筑混凝土浇筑采用分段分层施工法,混凝土经由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2m,若>2m时,则务必采取有关措施方法。应结合结构特征、钢筋构件布设的疏密度进行浇筑。分层浇筑高度为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值≤500mm。浇筑的柱、墙连接成整体的梁与板时,建议在柱和墙浇筑结束后暂停1~1.5h,使其获得初步沉实,而后再行浇筑。
        4.5养护技术
        在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作业进行过程中,刚浇筑的混凝土出现凝固并且混凝土浇筑施工已经超过了施工的面积之后,那么则需要停止浇筑作业,以确保不会对工程的整体质量以及效果产生影响。同时,如果混凝土浇筑的温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施工的需求和标准,那么需要对浇筑的温度进行科学的调整,尽可能地在 1 h 之内调整到标准的范围。如果上述要求无法完成,即使在施工阶段,也要立即停止浇筑,以免造成更大的影响。
        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期间,由于工程项目较为庞大,所以其常常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因而,针对这一环节,相关人员也需要综合进行考虑,对施工的气候以及天气等因素进行分析。如果天气较为恶劣,如出现暴雨以及台风等,那么应该停止混凝土浇筑工作。在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之后,应该在第一时间进行抹压,在抹压完成后,应该将混凝土浇筑面进行遮盖,当混凝土凝固到一定程度后,方可开展混凝土养护作业。通常情况下,对混凝土进行养护的过程中,其最好要在混凝土浇筑后的 7~14 h 进行。并且,在养护时,需要时时观察混凝土表面的含水量,以便最大限度地避免裂缝。
        结论
        综上所述,加强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为了保障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可在充分分析各类施工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参照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要求,规范运用各类施工技术进行施工。此外,为促进建筑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的进一步提升,还可结合行业最近进展,不断更新施工技术,以此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可靠支持。
        参考文献:
        [1]杨卓.建筑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08):200-201.
        [2]黄张鹏.建筑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5(09):109-110.
        [3]林清伟.建筑混凝土施工的裂缝原因及其防治技术[J].四川水泥,2019,(08):190-192.
        [4]井雪锋,赵科立,魏武强.浅谈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J].河南建材,2019,(04):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