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职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发表时间:2021/3/26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1月   作者:黄光钦
[导读] 在中职阶段,机电一体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为使中职学生熟练掌握机电类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一体化实践学习的任务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指出了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即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学校忽视了信息素养教育,提出提升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应强化教师素质,营造信息环境,建立信息思维,创新实践活动。

广西浦北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黄光钦   535399
 
摘要:在中职阶段,机电一体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为使中职学生熟练掌握机电类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一体化实践学习的任务目标,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指出了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即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学校忽视了信息素养教育,提出提升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应强化教师素质,营造信息环境,建立信息思维,创新实践活动。
关键词:中职学校;教学实践;策略分析;机电一体化
        引言
        结合我国当前工业领域持续发展的实际情况可知,机电一体化已经成为了时下社会中的热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在教育院校内的设立与开展,对于实现我国当代工业化进程迅速进步具有关键的促进作用。但结合我国当前中职院校内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开展实际情况可以意识到,尽管其在理论教学方面已经具备了较高水平,但却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针对当前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部分的教学现状展开具体分析,并深入探讨有效的教学问题解决策略尤为必要。
        1教学目标的建设与应用
教学目标的建设与应用,应当以现阶段市场经济的需求为导向,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来予以建设。在此过程中,校方需要认真分析其所在地区的企业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整体实力,据此设置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的课程与目标。例如,在东三省地区,中职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目标,通常包括以下内容:开展机电加工实训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的机电加工能力,从而适应机电产品制造类企业的生产需求;开展机电设施维修实训类课程,以此培养学生维修机电设备的能力,适应机电设施类维修工作的需求。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开展智能化课程教学,比如PLC实训课程、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课程,以及毕业顶岗等实习类课程,从而适应各类岗位的职业需要。
        2中职机电一体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他们的教学水平,实践、创新、信息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个人发展。但是中职院校该专业整体发展环境不容乐观,导致很多教师不再愿意投身于教育工作中。为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一些中职院校不得不降低教师准入门槛,一些非专业教师加入到专业教学中,导致教师素质水平良莠不齐,无法形成规模化的教育发展模式。一些教师缺乏创新思维,仍采用传统填鸭式授课手段传授理论知识,忽略了对实际操作的训练,造成学生相关知识的输入输出严重不对等,使得实践教学与信息素养的融合更加困难。
        2.2机电一体化实验室管理混乱
        作为保存大量实验器械的场所,实验室理应设置相应的管理规章,并由专人负责实验室的管理。但是,在目前中职学校的机电一体化实验室中,却普遍存在着实验室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实验室的各种设备与器材往往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维护,经常发生丢失、损坏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更是严重影响学生的实验操作。
        2.3教学资源缺乏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社会需求量大的宽口径专业,该专业教学涉及了智能制造、自动控制、柔性制造和快速制造等学科领域,该专业的学习需要优质的教学资源和生产实践资源作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作为保障,借助产教融合平台来实现机电一体化专业系统化的教学与规范化管理。因此,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要想紧跟时代潮流,就必须借助产教融合这个平台,依托企业行业的资源来充实学校的教学内容。


但是高职院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方案未能跟企业行业密切结合、专业课程的设置脱离企业行业实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也落后于社会主流设备的水平,这些都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企业行业的认可;同样企业行业由于看到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育的优点,无法发现校企合作的眼前利益,从而企业行业对产教融合失去了兴趣。这些最终导致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和政府无法有效配合高职院校也无法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得到教学所需要的教学资源。
        3.提升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3.1强化教师素质
        在指导学生进行具体操作的实验环节,不同教师的操作步骤不同。虽然最后学生能够获得同样的实验结论,但是这种细节处理得不当极易使他们对其他实验操作步骤产生理解偏差,陷入操作误区,对其信息素养与专业技能的提升造成影响。此外,中职院校教师缺乏热情,对学生关注度不高,信息素质培养意识不到位等各种问题也制约着实践教学活动的推进,阻碍了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首先应注意对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学校应适当提高教师准入门槛,选拔专业技能更加扎实、信息素养更加完善的教师组建机电一体化实践教学队伍。其次,中职院校应设置科学的培训与激励机制,定期开展一系列培训活动,组织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在研讨会议中交流经验,提高自身授课水平,帮助他们了解并灵活运用更多的网络搜索工具、信息检索设备等,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对于一些实践操作教学质量高、信息素养培养效果好的教师,学校应给予他们相应的鼓励,以激发他们的实践教学积极性,使其能够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做出更大的贡献。
        3.2配置不同层次的实验室
        ①基础性实验室的配置建设。学生在学习完机电一体化的理论知识后,可以通过基础性的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在理论的指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从而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领会。②综合性实验室的配置建设。在学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后,可以通过综合性实验室进行一些综合性的实验操作,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综合实验的能力。通过这些综合性的实验,可以促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研究,从而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实验创新思维。③创新性实验室的配置建设。
        3.3整合教学资源,建设综合实训基地
        随着近几年的智能制造的大理推进,机电行业的生产模式产生了巨大转变,现如今企业需要了解机器人技术、掌握智能制造技术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以往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企业主观能动性,导致企业的参与力度和热情不大。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各级政府可以出台关于产教融合的政策和专项鼓励资金,通过政策明确产教融合的方式方法,确定学校和企业行业的主体责任,提升企业行业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地位。由于机电类企业、行业协会对新技术的要求比较了解,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企业力量,校企合作共同建设能够适应智能技术发展的新型校内综合实验实训基地。参照企业岗位的实际工作环境,新型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双方共建共管方式来满足教学实训要求,为学生提高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提供场地保障;还可以满足合作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的需求,从而实现在校学生的实践教学与培训企业员工的高度结合,实现实训基地“工学结合”的教学功能要求。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与教师应从实际教育出发,结合社会发展转型需要,以市场为基础,重视实践活动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加紧理论知识教育与现实条件的融合,采取多种手段促进学生专业技能与信息素养的同步提升,为整体教学任务的推进创造便利条件,使中职生能够满足建设科技化、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巫文廷.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师标准与培养方案的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
[2]陈彪.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实训课程开发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8.
[3]许峰.对中职机电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238.
作者简介:黄光钦(1971-),男,汉族,广西浦北人,中学一级,本科,主要从事教育管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