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中的抗挫抗压能力育成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6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1月   作者:吕娜
[导读] 中职生面对中考失利、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极易产生挫折感、压力大、不适应等心理问题。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课程的过程中,将抗挫抗压能力的教育和养成作为重要的内容。本文通过课程实践分析心理健康课程设计的角度与侧重,以及课程实践中的思考与反思。

天津市机电工艺技师学院 吕娜

摘要:中职生面对中考失利、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多方面因素,极易产生挫折感、压力大、不适应等心理问题。因此,在中职学校开展心理健康课程的过程中,将抗挫抗压能力的教育和养成作为重要的内容。本文通过课程实践分析心理健康课程设计的角度与侧重,以及课程实践中的思考与反思。
关键词:中职生、抗挫抗压、心理健康、调节
        随着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中考失利后的挫败感,面对新的学习形式和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会逐步增加。如何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与压力,引导学生提高挫折阈限,提高应对挫折与压力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中职心理健康课程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基础心理调适的方法。因此,笔者试图从提高学生的抗挫抗压能力入手,分析如何设计中职生的心理健康课程,开展实施中职生挫折教育。
        一、心理健康课程中的抗挫抗压教育
        挫折与压力是人一生中都不可避免的,学生们必须要学会面对与解决。挫折是人们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收到阻碍和干扰,因获取成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情绪反应。心理方面的压力是面对事情以及认识自我能力的时候,自己认为是否能够应对,进行综合评估以后得出的感受。面对挫折与压力,如果处理不当,就会给人造成心理影响,损害身心健康从而影响学习和生活。
        因此,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务必要将挫折与压力教育作为重要的内容,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有利于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在心理健康课程中,抗挫抗压教育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的客观存在,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树立自信。针对不同的挫折问题学会用不同的战胜挫折的方法,改变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培养学生不畏挫折,不惧压力的可贵品质,增强心理免疫力,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性和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在挫折中奋起,在压力中进取。
        二、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计目标不明确
        中职心理健康课程被定义为以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此类课程旨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及时发现自己或他人的心理异常,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心理问题。但是,在许多中职学校重专业课、文化课,轻心理健康课的现象有之,且部分学校也只是更多地关注通过课程解决少数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冲突。
        2.课程教学模式太单一
        心理健康课程倡导活动型的教学模式,以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能够通过参与、体验、合作、分享等方式觉察自我内心状态和自我成长。现有的教学模式大多以讲授式为主,在课程教授的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和教辅资料,忽视中职学生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群体的主体实际,结果将教学设计为传授知识的“宣讲式”,师生之间互动交流匮乏,将心理健康课程要求的教学变为老师讲、学生记,课后留作业,考试考概念的模式。
        3.课程教学内容学科化
        心理健康课程不同于专业课、文化课,不是向学生传授具体的知识和掌握熟悉的方法,而是帮助学生认识个人心理,发现心理困惑,更加有效地解决个人的心理问题。然而,教师们往往采取专业学科教学的方式开展教学,表现为过多地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知识、理论、原理,涉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也只是注重方法的讲授,并不关注学生内化、理解和运用的程度。
        4.课程评价模式太传统
        很多中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模式仍沿用终结性评价模式,即结课成绩。心理健康课程的评价应不同与一般学科教学,应将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以综合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知心理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不应以心理健康课程中任何测验、考试成绩作为终结性评价学生心理健康的数据结果。



        三、抗挫抗压心理健康课程设计的实践思考
        通过中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实践,不断地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的反思,主要有如下几点思考:
        1.分析学生主体
        针对挫折与压力内容进行课程设计时,务必要分析和研究学生主体的差异与特点。可以采取与班主任沟通,与学生谈心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对于抗挫抗压能力强的同学,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分享的作用,让其成为示范和榜样,将抗挫抗压的方法“现身说法”,发挥头雁效应。对于那些挫折承受力较弱的学生来说,要重点关注他们对于受挫后情绪、行为的认识,适当创设挫折情景,让其具备应对挫折的正确手段与方法,能够让挫折也能产生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2.精心准备内容
        通过研析教材和教辅材料,广泛搜集和准备素材。将课程设计方案确定为提高抗挫抗压能力与科学认识自我,健康发展人格的课程目标。同时,要在课程设计的内容过程中,不仅仅设计以挫折与压力为主要内容,要将人际关系、学业问题、情绪情感、规划目标等方面内容均有涉及,涵盖心理健康课程的很多方面。从而展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方面是紧密联系的,每一个部分都是相互衔接、密不可分的。
        3.注重课堂形式
        将课程的主体一定要设定为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将教学环节更多地设计为学生参与型,例如:感受分享、小组讨论、调查统计、情景分析、问卷测试等。充分发挥学生参与心理健康课堂的主动性,让他们乐于参与、敢于表达,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提高和提升自己的心理耐受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以挫折教育引入为例,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前导入环节中,用简短的时间写出个人最近的挫折事件,以及个人由此产生的情绪体验,并针对此情绪体验说明自我调节的方法。之后,开展小组讨论,用朋伴分享的力量获取心理支撑。最后,选取小组代表总结发表分享的感悟和收获。
        4.改变评价模式   
        学生学习心理健康课程内容后,不能单纯的运用终结性成绩去评价学生。要将学生的日常课程参与、自我主动提升意愿、汲取分享体会等综合考量。比如,以往了解到的抗挫抗压能力差的同学,通过课程的学习分享后,能够敢于表达自己的学习感受,分享自己过往曾经的挫折经历,总结收获和掌握战胜挫折的心理技巧和方法,作为过程性评价该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知识方法掌握就是优秀的。
        四、反思与总结
        综上,通过本次对抗挫抗压能力育成心理健康课程设计的研究,让笔者进一步对照《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去审视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实施过程、课程评价等方面。同时,总结以往教学过程中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设计的研究与设计能力。
        1.需要从学生的心理成熟性上去设计和安排教学环节。在一些教学活动的选取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尊,不能强求学生分享和公开自己不愿展示的部分,要循序渐进,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当学生表现出不愿参与或不愿展现时,要适当引导,千万不能以教师身份去要求其必须参与。
        2.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设计到户外或者教室外的环境和场地开展特定内容的心理健康课程。但是,一定要做好课程时间的把控,不能单纯上成活动课,必须有内容设计、时间控制和引导分享等环节。
        3.当学生能够适应心理健康课程模式后,可以适当选取个别学生,辅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组织和管理,更深层次理解课程涉及的心理健康内容。
参考文献:
1.蒋燕.谢军。高职大学生挫折教育课程设计.《职业时空》.2013年第9卷1期
2.陈艳.笑在生命转弯处——初中生挫折辅导教学设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年第23期
3.林孟平.团体心理辅导与咨询.香港.商务印刷馆.1998
2020年天津市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究专项课题
课题名称:中职生抗挫抗压能力综合育成的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XW2020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