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

发表时间:2021/3/26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1月   作者:刘宗荣
[导读] 随着当代教育教学的不停进步,传统的“挫折教育”逐渐受到诟病,而“赏识教育”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赏识教育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分析赏识教育的应用方法,进而反思赏识教育应用中常见的问题,以期对学生在赏识教育下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提供借鉴。

贵州省剑河县第三中学   刘宗荣      556499

摘要:随着当代教育教学的不停进步,传统的“挫折教育”逐渐受到诟病,而“赏识教育”则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赏识教育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分析赏识教育的应用方法,进而反思赏识教育应用中常见的问题,以期对学生在赏识教育下语文素养的综合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赏识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应用策略
        所谓“赏识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育者在了解、分辨受教育者基本情况之下的欣赏、奖赏、夸奖、赞美。赏识教育近几年受到极大的关注,作为一种与挫折教育截然相反的教育模式,其在鼓励学生进步、促进学生规范自身行为,培养学生情感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赏识教育的应用成为当前老师落实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评价的重要思路。因此,老师应结合实践不停探索、反思,为赏识教育的科学应用积累经验。语文是一种人文性较强的科目,是一个集文、史、哲、美为一体的学科,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学好语文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掌握听、说、读、写基本能力。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在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探讨突破初中语文教学难点的创新策略与有效方法。
        一、赏识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策略
        (一)坚持学生主体,对学生形成积极期待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的表达自己的个性,创造性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学生由于发展阶段的限制,与老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极容易导致老师对学生行为的强制性控制。针对此,在初中语文赏识教育的渗透中,老师应打破教与学之间的偏差,从人格层面尊重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并从教育角度坚持学生主体地位,以形成对学生的积极期待。积极期待体现在师生交流的细节之中,老师可以通过一言一行,让学生感受到关心、赏识与支持,进而强化学生自我发展动机。
        (二)灵活评价方法,强化赏识教育效果赏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具体课程内容,设计、选择赏识方法,形成良好的赏识教育效果。例比如,在学习《燕子》一课的过程中,老师要求学生进行课堂朗读,一名学生的朗读过程感情饱满,声情并茂,虽然偶有卡顿,依然能够调整状态,流畅朗读;老师针对此则采用语言鼓励的方法,点评学生的朗读过程,着重强调优点,从而让学生内心产生成就感,为接下来的阅读理解做好积极的心理准备。再比如在学习《愚公移山》《论语十二章》等古诗词时,老师将课堂讨论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鼓励各组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利用点头、微笑、手势等肢体动作,肯定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



        (三)结合不同模块,渗透赏识教育理念赏识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应结合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过程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设计赏识方案,确保学生在赏识教育的支持下,实现全过程发展。例比如,在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的教学设计中,老师将课堂交流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对话中来,即通过平衡教与学的关系,渗透赏识,调动学生自我表达的积极性;在《天下第一楼》《秋天的怀恋》等文本阅读中,老师将赏识融入学生的阅读理解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看法,同时鼓励学生想象拓展,在更加积极的氛围中提高阅读思维能力;在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后,老师结合习作要求,为学生设计“续写故事”的任务,老师将赏识融入学生的写作过程之中,从思路的构建开始到最终成文,善于发现学生在自我表达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写作的自信,提升想象故事,延伸故事的写作能力。
        二、赏识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践反思
        (一)注意将赏识的重点引向发展过程赏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成功地鼓励学生,给予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为学生下一步的发展提供支持。但是,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习惯于将赏识放置在最终评价阶段,忽视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欣赏与鼓励,导致最终的赏识结果也不尽人意。针对此,老师可以将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融入学生学习过程之中,例比如,在《岳阳楼记》一课的学习中,老师可以从文本引入阶段开始,为学生提供自主思考与表达的空间,并适时进行赏识,确保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都能够感受到老师的理解与欣赏,这样才能不停强化阅读动力,提升阅读效果。
        (二)保持真诚且具有感染力的赏识态度虽然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对于赏识教育的认可程度逐渐提升,但是对于比如何赏识却存在一定的误区,甚至有许多老师为了赏识而赏识,对学生的夸奖、赞扬只是“走走形式”,并不“走心”,千篇一律的表扬稀释了其对学生发展的支持作用。针对此,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应保持真诚的态度,并细化赏识内容,例比如,在《暮江吟》一首古诗的阅读理解中,有的学生对于古诗情境的理解十分到位,老师用真诚的态度,通过口头表扬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肯定,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优点,并强化正向行为。
        (三)平衡好赏识与批评的关系赏识不是一味地夸赞。随着赏识教育研究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过度赏识带来的弊端,并呼吁合理恰当运用赏识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老师存在错用、滥用赏识的情况,导致学生难以及时发现自身不足,无法做出纠正与优化。针对此,老师应坚持科学的教育理念,明确“过犹不及”的道理,协调赏识与批评的关系,让学生在正反两方面的引导中实现发展。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老师应结合学生发展,积极渗透赏识教育,促使学生在被认可、被欣赏、被鼓励的过程中不停优化自身行为,提升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