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6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1月   作者:傅利民
[导读] 基于现代教育理念下,将以计算机及网络为载体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数学学科教学,不断组合、重构教学资源、要素以及教学环节,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习效率。但两者整合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部分教师存在误用、滥用信息技术等行为,多媒体替代黑板板书、计算机教学替代教师讲授等现象时有发生,大大削减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促进效应。

义乌市后宅小学 傅利民   322000

摘要: 基于现代教育理念下,将以计算机及网络为载体的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数学学科教学,不断组合、重构教学资源、要素以及教学环节,转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模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习效率。但两者整合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部分教师存在误用、滥用信息技术等行为,多媒体替代黑板板书、计算机教学替代教师讲授等现象时有发生,大大削减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促进效应。因此,不断探寻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有效整合路径,才能将学科整合的效益最大化,不断转变学生探索知识的方式和观念,提升学习效率,从而更好地落实数学学科教学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有效整合;
        在新课改浪潮迭起的同时,信息技术一词在教育领域不断被提起,不断在引领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改变。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相对较低,面对逻辑性和抽象性极强的小学数学,难以提起兴趣。而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有效整合,一方面能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更具象化、更具趣味性,让学生更乐于融入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具有容量大、效率高等特性,能很好地补充教学知识点,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更发散,促进其全面发展。基于此,文章立足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有效整合的意义及原则,积极探寻两者有效结合的切入点。
        一、 聚焦整合意义
        提高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有效性,一方面,对于学生数学知识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小学生由于尚处于知识认知的处世阶段,对于极具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小学数学,单凭教师简单的讲授,学生难以准确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影响成绩的提升。而信息技术的有效介入,能更好地将数学的逻辑性以及重难点知识呈现出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让学生的思维和逻辑性更发散,学习效率以及成绩也会顺势而上,促进学科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能充分调动学科教学氛围。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其中不乏公式需要学生背诵掌握,但部分教师只是将公式简单的填塞给学生,课堂气氛过于沉闷,严重影响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兴趣。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可以将情境教学法对于数学的促进作用不断扩大化,学习气氛会变得更加浓厚,让学生更乐于融入动态化、趣味化的数学课堂,兴趣和求知欲也会大幅度提升,课堂的教学实效以及学生的学习效率会随上升。
        二、 探寻整合策略
        (一)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让教学内容更形象化
        小学生的思维以及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尚不具备完整的抽象思维,因而能够吸引他们眼球的往往是动态、鲜艳以及有趣的事物。数学内容以强逻辑性和抽象性著称,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远不及其他学科,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同样比拟不了其他学科。而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教学活动,可以将文字、声音、动画等可感可视化信息融合为一体,且具有极强的动态感和丰富的信息量。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将两者有效整合的效益最大化,让课堂教学活动的容量更大、趣味更浓、效率更高、知识点更形象化,让学生更积极、更乐于融入课堂活动,促进教学实效的提升。
        比如:在讲解《图形的运动(三)》这一单元知识时,笔者就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展开教学。上课前,笔者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时钟、木马、摩天轮等贴合学生生活的图片,让学生初步对旋转有一定的感知,理解旋转的概念。接着,再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摩天轮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动画演示,让学生掌握旋转的三要素。之后,笔者再以时钟每一根指针旋转的角度展开教学,让学生准确把握如何准确表述旋转。最后,笔者通过多媒体演示三个四色风车旋转的图片,让学生观察风车旋转后,三个图形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从而不断巩固提升旋转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通过借助信息技术将生活中的旋转实例融入进课堂,可以最大限度吸引学生的眼球,营造和提升教学氛围,让书本的知识内容更形象化,让教学内容“活”在多媒体教具中。
        由上述案例可知,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贴合学生生活为切入点,可以更好地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集中、兴趣更浓厚,同时,也能让教学内容更形象化、更易于理解,有力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发散其思维,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更好地落实和完成教学目标。
        (二)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让教学形式更多样化
        信息技术的引入颠覆了传统的教师“填鸭式”教学模式,一改以往枯燥乏味、单一的课堂氛围,对于教学实效起到了质的转变。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教育工作者可以不断优化情境教学法,创设更多富有感情色彩、生活色彩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学科的魅力、领悟数学知识的真谛,对于增强学生的知识厚度以及视野开阔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自主实践探究,不断延伸学科教学触角,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比如:在讲解《扇形统计图》这一单元内容时,笔者就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展开实践探究教学。课前,笔者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在网上查找和收集我国的地形分布情况,共同制作成扇形统计图,并探究统计图的特点以及意义。课上,笔者让学生以小组汇报的形式通过多媒体展示自己的统计成果,并从中评选出制作最优奖,以此激励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的自主探究,学生不仅能在交流讨论中,准确把握扇形统计图的内涵及特点,深切体会到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作用,不断激发求知欲和兴趣,而且还能在小组探讨中,深化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
         (三)以信息技术为载体,让教学方法更科学化
        作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点不应仅仅集中在学习成绩,更应该关注影响学生成绩背后的因素,例如课堂的氛围、学生的兴趣以及知识点的呈现形式。小学数学相对其他学科而言,内容稍显深奥,学生往往会觉得数学课堂太过枯燥乏味,甚至产生厌学心理。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让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更多样、更具层次性,可以将深奥的概念、公式等以图片、动画或者微视频等辅助方式更直观显现出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求知欲望,让学生更快、更乐于融入课堂教学活动,有助于突破重难点知识教学的困境,提升课堂教学活力。
        比如:在讲解《多边形的面积》的相关知识点时,笔者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算法。上课伊始,笔者在利用信息技术用动画演示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发成长方形,再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通过划线、拼剪等方式,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两者面积计算有何关联?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有什么联系?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什么?最后,笔者再结合学生小组讨论情况,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的教学重点。经此,既有效优化了教学方法,突破重难点知识,又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因此,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寻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有效策略,让数学的教学内容更形象化、教学形式更多样化、教学方法更科学化,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裴蕾.巧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0):35.
[2]徐红平.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整合对策[J].读写算,2019(24):26.
[3]黄海燕.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2019(22):1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