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发展的对策思考

发表时间:2021/3/26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1月   作者:张一淼
[导读]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也在逐日增加,结合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出现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愈来愈多,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各个高校以及相关部门势必要进行相应的优化工作。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推动指导工作的发展。

黑龙江大学   张一淼    150080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也在逐日增加,结合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出现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愈来愈多,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各个高校以及相关部门势必要进行相应的优化工作。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推动指导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发展
         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实现顺利就业,是国家与学校始终关注的重要议题,尤其是近些年,因为国内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 加之社会岗位有限,大学生就业难现已成为客观事实。针对这一新问题和新状况,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作为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的关键条件,该工作如何有效实施与开展,便成为当前极具紧迫性与重要性的现实问题。
        1.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1.1就业指导工作精确性与时效性不高
        就业指导精确性以及时效性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就业指导的方法过于简单。通常情况下,高校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就业资讯以及各个企业的招聘信息,之后召开就业大会确认就业指导的效果。第二,就业指导的精确性与针对性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介绍一些经典招聘案例或是应聘技巧,适用于所有学生,但教师对学生个人特征、就业偏好以及职业规划缺少必要的了解,导致其教授的技巧并不适用于所有学生,就业指导缺乏精确性,效果也不甚理想。第三,缺少大数据的应用意识。教师往往不会收集学生个体信息,并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所以无法实现分类指导,就业资讯的推送并不精确,不能有效结合学生性格特征以及就业倾向为其推送合适的信息,缺少人岗匹配意识。
        1.2就业指导服务不到位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高校给予的精准性就业指导服务较少,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有错位的现象。第一,就业前景辅导缺位。高校对大学生所学专业就业形势和就业前景指导存在缺位,从大学生希望提供的就业指导服务中也可以看出,他们需要所学专业的行业形势分析。第二,就业服务内容缺位。应届毕业生需要给予求职技巧培训、就业心理咨询、政策法规介绍、职业岗位分析等多方面的帮助。而高校难以及时给予有效帮助。第三,就业意向指导缺位。学生就业引导上存在泛泛而讲、针对性不强的问题,没有围绕学生需求这个中心来开展,不能对学生就业意向产生积极影响。
        1.3过于注重学生就业率,轻视学生实际需要
        一直以来,就业率都是评价高等院校办学水平与质量的主要指标,亦是高考生择选学校和专业的关键标准,所以,国内各所高等院校均对毕业生就业率高度重视。诚然,关注毕业生就业率,立足于大学生群体就业难问题的解决本身并无不妥,但若过于注重学生就业率,忽略大学生个体现实需要,就业指导工作则难以真正发挥实效。并且,就业指导教师若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大谈就业率问题,在较大程度上会导致学生们形成逆反心理,认为学校实施就业指导工作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升就业率。除此之外,部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于日常工作过程中,并未充分重视倾听大学生诉求,也没有利用师生交互缩短彼此间存在的距离,导致教师难以全面掌握学生们对于未来择业和就业的实际需要,进而无法指导大学生们清晰明确且科学合理地规划个体未来职业目标,最终使得学校就业率难以有效提升。



        2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的对策
        2.1了解学生需求,给予精准指导服务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不断细化服务措施。第一,丰富就业指导服务内容。针对学生需求,开设各专业就业形势与就业前景研判、求职面试技巧、就业心理、就业创业政策法规、行业职业岗位分析等内容的讲座,采用分专题讲授的形式,由数名就业指导教师或辅导员分别准备不同专题内容。也可以邀请校外专家或优秀校友举办相关讲座。第二,加强学生个性化指导。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就业需求,有的放矢地给予专业指导服务。以某学院为例,大一年级第二学期就培训和组织学生制定个人成长档案、明确就业方向,辅导员持续进行一对一的就业跟踪指导,为学生及早做好就业准备和持续开展个性化指导夯实基础。第三,关注学生就业意向动态。每学期组织开展就业意向调查,掌握学生对就业地域、就业岗位、就业知识等方面的要求和变化,针对掌握的问题及时组织专题讲座或“一对一”辅导等,通过引导就业意向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2.2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
        在大学就业指导工作中,教师应加强个性化指导方法的应用。首先,就业主题讲座是现阶段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模式,但是就业与职业规划主题讲座亦是大学生们最不感兴趣的工作模式。这便产生了学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和学生需求脱节的问题。以往就业指导工作普遍考虑学生群体存在的共通之处,工作模式个性化不足,并未在工作过程中贯彻因人而异的思想,从而难以对于学生个体实施针对性指导。然而,事实上每名学生均具备其差异性与特殊性,均具备自身个性和优势。所以,教师应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深入发掘每名学生潜质,实施针对性就业指导。而对于就业指导工作,教师除了招聘与讲座等方式外,还可开展个别咨询、开发培训课程与团体咨询等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其次,借助网络技术实施就业指导工作。现如今,网络在社会大众生活、工作甚至学习中的地位不可替代,而大学生对于新事物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学校可以此为契机,借助网络技术,促进就业指导工作实现网络化与现代化发展,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真正提升就业指导工作水平。学校可积极构建就业中心网站,组织多元化线上招聘活动,进而延伸学生们就业渠道,推动大学生群体实现顺利就业。
        2.3通过数据分析市场实际需求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可仅着眼于毕业生大四年级阶段。事实上,从大学生二年级或是三年级开始,高校便需要开展针对大学生专业认知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同时掌握合理的学习方式,并不断巩固自身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以便为学生以后实现高质量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事实上,目前我国高校人才长期存在就业难及招聘难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高校人才培养并没有以市场需求作为导向,换言之,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实际所需要的人才之间存在显著差距。这主要表现在高校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不足,导致其不能在毕业之后达到岗位工作的基础要求。故而,高校当前就业指导的首要工作是明确市场需求,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善人才培养模式。为此,高校应合理运用大数据技术,加强数据分析,结合本校实际及学生生源实际情况,开展市场调研,收集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条件,通过对需求条件的整合与分析,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调节人才培养计划及育人体系,以便培养更多符合市场实际需求的人才,这也是促进学生充分且高质量就业的基础。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高质量和高素质人才支撑,而培养高质量和高素质人才正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主要办学目标。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转变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理念、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内容,不仅有助于高校可持续发展,还可推动社会经济不断增长。
参考文献:
[1]何欢.关于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方法的探讨[J].知识文库,2021(06):103-104.
[2]葛阳隆.浅析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第二课堂的建设[J].财富时代,2021(01):94-95.
[3]郎婕.大学生就业指导发展的对策思考[J].大众标准化,2021(02):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