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6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1月   作者:张熙
[导读] 近些年,国内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校企合作这种新型方式进行了广泛且合理的运用。针对目前中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合作模式停留在初浅层次、实习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和价值取向离企业要求差距大、有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短缺、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不健全等问题。文章提出校企合作三方角色定位要准确、专业课程设置要满足企业需求、要创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双方共同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等有效措施。

广东现代信息技工学校   张熙   

摘要:近些年,国内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校企合作这种新型方式进行了广泛且合理的运用。针对目前中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合作模式停留在初浅层次、实习学生知识技能水平和价值取向离企业要求差距大、有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短缺、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不健全等问题。文章提出校企合作三方角色定位要准确、专业课程设置要满足企业需求、要创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双方共同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等有效措施。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中职院校;人才培养;
        中职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国内中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引入了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以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1.校企合作往往停留在浅层次合作模式上,缺乏后续合作。
        就校企合作深度而言,只有极少数的专业采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采取传统培养模式的专业占多数。这种校企合作呈现出浅层次特点,与企业的长期经营发展规划不符,与企业并未形成利益关系,企业会考虑到实习影响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会取消、改变预先计划的实习活动,导致实习项目缺乏稳定性,实习项目不能做到持续进行。此外,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大多数以短期合作为主,“一次性”合作较为常见。合作初期,校企双方把合作界定为能为彼此带来效益的项目,学校希望通过校企合作帮助学生就业,对于企业品质等因素则较为忽视;企业为了支付更加低廉的薪酬,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盲目和学校开展合作。导致校企双方的合作缺乏深度考量,学校急于合作的心理导致对企业质量甄别不准确,容易引入劣质企业;企业开展的合作项目也并非学校所学专业,学校在发现企业提供的实际岗位和学校专业不符后,往往选择提前终止合约,双方的合作就此告终。因此,这种短暂性的合作以及浅层次的合作对学校和企业的发展均不利,校企合作模式有待深度探索。
        2.实习生知识、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不能满足企业要求。
        被调研企业指出,有些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水平不达标,不符合企业所需专业人才的标准,学生自身缺乏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较差,同时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有些学生价值取向不正确,缺少职业道德。有些学生不能对自己进行客观评价,一味追求从事工作轻松、高薪的职位。
        3.“双师型”教师短缺。
        师资团队的能力水平及综合素养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和运用产生了关键性影响。就中职院校而言,在其人才培养方面,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也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现有情况下,中职院校药学专业的教师通常是从一些本科及研究生院校选聘的专职药学教师,这些教师的理论知识是丰富的,擅长理论研究,然而其在医药企业的实践经验却不太丰富,对企业的现实生产情况了解不多,经验不足,实践技能比较欠缺。人才培养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由此培养出来的人才也缺乏相应的生产经验,实践不足。
        4.未能科学合理地设置各类课程。
        一些中职院校对基础教育过于关注,和企业无法形成有效对接,理论和实践严重脱离,创新能力和经验不足,不能为创新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提供明确、有效的指引,学生对创新活动参与度不高,这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中职院校在制定专业培养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将市场短周期性和人才培养长远性这两方面因素全面考虑进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设置。


地方政府有必要对中职院校培养人才提供明确的宏观预测指导,让校企合作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确保中职院校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人才储备,这样既能解决中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也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中职院校有必要在专业设置方面结合社会发展需求,适度参考社会发展趋势。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优化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1.准确定位校企合作三方角色。
        在校企合作模式中,其具有三大主体,除了中职院校与企业之外,还有政府这个重要主体。校企合作的深入探索需要上述三方转变观念,明确自身职责和利益关系。中职院校一要将人才培养作为第一要务,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企业的需求设置专业;二要和企业进行充分的交流,细化具体岗位工作内容,让学生通过企业实习有效提升实践技能。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是学校进行改革的重要依据,为此,企业应积极更新观念,就人才培养加强和院校的合作,积极提升社会责任感,在互赢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2.立足企业需求开设专业课程。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应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来设置专业课程,这是提升专业课程实用性的需要。同时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大创新创业的资助力度及范围。指引学生对“企业开放日”活动进行积极主动的参与,据此对其创业精神进行培养,对其实践能力进行锻炼。对企业既有资源进行充分运用,尝试进行模拟现实操作,在创新创业方面大力投资,促进人才培养效果的提升。对校企合作进行强化,在孵化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的支撑和辅助下,通过实训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凭借校企合作模式,对创新型人才进行大力培养。政府应主导企业与中职院校展开良好的合作,学校要从市场需求出发,调整专业结构、规范各专业,打造特色化的高校专业群。
        3.创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中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大量优秀人才,应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建立和完善,把创新能力培养平台搭建起来,在环境逐步改善的过程中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在现实的培养活动中,从现实情况出发对学徒制培养模式进行尝试和运用,在对企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出来。与此同时,高校可与企业签署人才培养协议,让在校生有机会参与企业实习活动。此外,高校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努力实现产学研的紧密结合,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展开良好合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高校在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对企业的生产工艺进行学习和借鉴,有机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规范高效的职业认证、毕业设计和顶岗实践活动。同时定期举办创新创业技能大赛,让学生有机会更好地展现自我。
        4.学校和企业共同设定人才培养目标。
        当前阶段,中职院校已经明确意识到,人才培养应该和社会及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相符合,大多数高校都通过聘请企业专家的途径组建了专业建设委员会,由委员会来指导学校的专业建设工作。可现实情况是,建设委员会成了一种摆设,其功能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在中等教育持续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的内涵逐步得到丰富,其建设委员会也慢慢实现了规范运行。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建设委员会的积极作用,对专业建设工作进行大力推进。在校企互访、定期研讨等过程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及要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现实情况出发,及时、适当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中职院校而言,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对校企合作模式进行积极探索与尝试,充分施展此模式的有效性,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为校企合作的发展提供明确有效的指引,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古翠凤,刘雅婷.新时代背景下行业协会促进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