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6   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1月   作者:王金花
[导读]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导向,以提升高职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创新教学理念,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多层次的英语应用型人才。

内蒙古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王金花  137400

摘要: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导向,以提升高职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深化教学改革,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创新教学理念,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多层次的英语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高职英语;培养模式
        引言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英语专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外语人才,其成就和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一、高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许多高职仍然采用传统的“一对多”教学模式,以教师为课堂中心,沿袭以往英语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灌输,学生坐在下面“默默无声”听讲。教师课堂上会利用大量时间讲解单词的用法,分析句式结构,翻译段落,师生互动模式单一,如此使学生沦为课堂配角。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导致多数学生学习英语十几年来无法正常开口交流。
        (二)课程模式单一
        现行的高职英语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尚未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专用课程模式。课程设置单一,分类冗杂,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对不同种类人才的需求,对于学生而言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受到压制。诚然,当今有不少高校已经开始推行跨学科、多方位教学,但由于受到学科知识限制,教师个人无法将二者有效结合,学生即使有MOOC等线上资源的辅助,自学能力有限,从而影响“跨界”教学的实施。
        (三)教学评估模式单一
        传统教学评估模式受到我国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多注重学生考试成绩。不少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尤其关注四、六级考试或专四、专八考试通过率。这对于加强英语课程的实践性是极为不利的。考试内容覆盖面狭窄,更加侧重书本知识与课堂教学内容,突出考查学生的记忆力,而非自己动手的实践能力或动脑的思考能力;学生多依赖考前范围划定的复习,不利于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二、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职业能力低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外贸易往来日趋增多,社会对于英语语言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校教育理念落后,教学模式单一,实行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改革进程缓慢。市场需要的大批量专业化翻译人才无法得到满足,学生只能停留在课本知识的学习,无法进行跨领域语言交际与传达,学生普遍职业能力低下,无法更好地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当中。
        (二)培养目标单一
        多数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难,失业率增加的现象。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而言,在改革实施过程中未能考虑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实际市场需求,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在培养目标上仍然单一,或是其教学方式和教改模式未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从而导致高职学生毕业后无法发挥职业化、技术性优势,未能与商务、旅游、酒店等有效结合,导致高职学生不光面临与本科或研究生在学历方面的弱势,更无法突出其技术层面的专业性优势。



        (三)未形成自身的专业特色
        曾几何时,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在人人都懂一点英语的时代,高校英语系必须学会跨界,探索“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且不说英语与理工科之间的跨越困难重重,即便同属人文社会学科大类,英语专业实现与其他学科跨界也不易。高职教育本可以利用自己身优势,突出特色,优先实现跨学科发展,可以结合商务、酒店等领
        域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但是放眼看去,如今的高职英语教育仍旧在本科教育的基础上得以发展,尚未形成自身的专业化特色,倾向于做学术,但实际水平达不到这一标准;做专业化人才培养又缺乏相应的教学辅助,从而导致教学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人才输出质量参差不齐。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探究
        (一)以专业定培养方向
        英语专业的缓慢发展根本原因是定位模糊,部分专业英语院校可以对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开设“专而精近”的课程,其余综合类院校的英语专业应尽快实现转型,要符合学校办学定位和社会人才需求,培养方向性专业英语语言人才,为国家急需的新工科、新理科、新农科等培养“新专业+英语”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对于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而言,必须对课程设置、教材选择和教学策略上加以改革。此外,以英语人才市场需求为基础,高校应针对英语专业广泛招生,多形式、多模式的教授文化差异,同时开拓师资力量,针对翻译型、商务型、教学型英语人才的不同职业定位和目标实现专业、职业化教育,做到英语人才市场供需平衡,学生毕业后学有所用,有的放矢的实施自身专业技能。
        (二)教学模式多元化
        高校到课率长期以来一直是令教学管理者头痛的问题。在提倡学生发扬个性的同时又需要一定的制度约束。因此,课前导师引用翻转课堂理念利用在线平台提前发布学习任务,同时将任务完成率与学生考勤相挂钩,这样一来既可以保障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也可以解决学生到课率低的问题,尤其是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的特点,教师在任务发布是应尽考虑课前预习任务的趣味性和开放性,改变平时成绩比例,设立专题论坛或讨论社区,鼓励学生发表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个人观点,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三)教学效果评估模式科学化
        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传统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效果评估模式较为单一,尤其以期末考试作为其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模式缺乏普适性和科学性,不利于考查学生的进步程度,学习水平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高职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摒弃以等级考试过级率或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其衡量学生专业水平的唯一标准,而应当建立以培养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素养为目标的科学化、多元化评价体系,加大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考核力度。
        结束语
        综上,应用型人才是能够熟练运用理论和技能于实践中的技术性人才。优化人才培养类型结构,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是当前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英语教学探索[J].苏萌.教育教学论坛.2020(44)
[2]高职英语人才培养创新管理研究[J].吴麦仙.经济研究导刊.2017(18)
[3]高职英语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J].卢虹.学园.2018(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