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照后证”后环保审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1/3/26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3月   作者:陈玉
[导读] 我国政府对“先照后证”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为市场主体的登记带来了便利。然而,这一制度的实施也导致了我国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剧了环境的恶化。

浙江裕腾百诺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陈玉

摘要:我国政府对“先照后证”的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为市场主体的登记带来了便利。然而,这一制度的实施也导致了我国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加剧了环境的恶化。因此,对这一制度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完善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这方面的内容,总结了“先照后证”环保审批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相关对策。
关键词:“先照后证”;环保审批;环保问题;应对策略
       “先照后证”是面向市场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法定条件和法定程序规范审批行为,实现审批行为的公开便利。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增强了市场的活力,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然而,继“先许可后发证”之后的环保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也给后来的环境问题带来了巨大的问题。
        一、“先照后证”的含义
        顾名思义,“先照后证”是指在申请相关许可前取得营业执照,属于市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经营前,市场主体需要取得营业执照,提交大量信息,等待审核,然后发放营业执照。加上目前的政府改革体制,要求企业取得营业执照、经营资质,然后再与相关持证经营者打交道,减少了很多流程,登记起来更方便,所以企业更有活力,市场更有活力,它为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有利条件。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一制度也导致我国的环境问题面临更大的挑战,亟待解决。
从根本上讲,“先照后证”制度改革是国家为发展市场经济提出的一项新举措和新途径,对环境保护审批工作影响很大。在这一体系中,为了更好地控制市场主体的行为,生态环境部门需要进行过程中或事后的监管。根据作业人员现状,明确作业过程中是否遵守各项环保规定,是否对环境造成较大危害,增加了生态环境部门的工作量。
        二、“先照后证”后环保审批存在的问题分析
        (1)对企业周边环境的影响
        实行“先照后证”制度,使市场经营者可以直接取得经营资格,直接跳过了经前台部门批准后方可经营的阶段。审批不受限制,未经环保审批的经营者或企业投资者逐年增加,环保审批通过率逐年下降。但未经环保部门批准的经营者或投资者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经营者和企业选址不当、投资者投资未经批准建设的企业、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等,这些都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使得企业建筑的周边环境更差,严重影响了企业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
        (2)增加了环保部门后续监管的难度
       “先照后证”政策实施后,对环保审批监管部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生活中,有一些经营者是第一个操作,没有相关的业务程序经验。他们只被告知要办理环保审批手续,在办证前不咨询有关环保审批部门或有审批经验的经营者。因此,他们没有真正了解环保审批的难度及相关要求和规定,没有达到环保审批的标准。因此,相关环保审批人员不会让他们通过审批。不过,他们侥幸的认为相关的环境审批部门不会发现他们没有申请事后审批。不符合审批条件的,还开展经营项目等违法市场交易。该政策的实施不仅给经营者带来了便利,也增加了经营者进行违法活动的机会,增加了环境保护部门监督的难度。
        (3)对建筑审批的影响
        “先照后证”和环保审批政策实施后,一些建设部门为了方便所以取消了与环保审批有关的建设项目。还有一些建设项目的建设部门,即使通过了环保选址的要求,也不愿意通过环保部门的相关操作审批来办理环保审批。他们认为,建设部门的项目要取得环保审批,需要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设备、仪器的预防方法等各项要求,并接受环保部门的相关检测。当各部门能够运作时,他们愿意减少必要的审批流程,不去环保部门审批。这使得建设项目直接按环保标准运行,达不到环保审批,使得建设项目没有环保措施,也给环保部门带来很大困难。
由此可见,这一政策的实施在生活和市场上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法等,但随着“先照后证”举措的实施,许多经营者在市场上有所增加。缺乏环保法律法规知识和直接无视法律法规的市场经营者,加大了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投资。一些不符合环保审批要求的场所,不符合要求的作业方法,以及没有环保防范措施的场所,都会影响作业场所的环境污染,甚至引发环保人员纠纷。环保部门只处理下班后的事情,处于被动的工作层面。对企业投资者来说,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或企业声誉损失。如果这样的经营者太多,会影响市场上其他企业,甚至引发中国经济危机。
        三、“先照后证”后环保审批部门应对措施
        解决“先照后证”政策实施后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国家政策,环保部门也进行了一系列相应的调整。市场监管部门对改革要求的企业不进行登记,而是对其他有环境污染因素的相关企业或有环境影响的行业的环境进行严格控制,从环境污染源头上采取防治措施。由于国家取消了环保预审批,不少经营者直接取消了相关业务审批手续。针对政策实施后环保审批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加强政策宣传,树立正确观念
        “前置改后置”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批准。采取措施,提醒建设单位自觉守法,在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前,主动办理环评审批手续。工商登记机关受理企业登记时,应当向企业发出办理环境保护审批手续的“友好提示”。在“先照后证”的改革中,针对管理者与公众对“先改革后发布”的认知偏差,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一是注重创新舆论宣传方式,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宣传市场调控政策,强化市场主体责任,提高市场主体自律意识和诚信经营意识。二是充分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让群众正确理解“先照后证”改革的真谛;利用登记大厅向社会公布专题专栏,提供咨询服务,及时发布“审批事项”“审批事项”前后。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企业在取得营业执照的同时,承诺、明确告知其申请的经营范围,需要取得行政许可,自觉依法开展经营活动。三是加强引导,提高群众预防意识。对于一些不法分子以开办公司、企业的名义进行洗钱、诈骗的现象,教育和群众对对方进行交易,了解对方的权力,必要时向有关部门查询企业投资情况、经营环境。
         (2)督促企业办理后续相关环保审批手续
        对取得相关营业执照的经营单位,环保部门可以在市场监管系统中获取该经营单位的登记信息。如果与环保部门批准的经营主体不匹配,环保审批部门可以直接与企业联系,并将审批的相关信息和程序告知企业,并在环保审批前将相关信息告知企业经营期内完成保护审批的,不得开展与企业有关的业务,并督促其在指定时间到环保部门办理后续审批手续,否则,企业的经营资格将通过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取消。
         (3)提高信息沟通能力
        环保审批部门要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施工企业项目管理,通过行政资质后及时向社会公开审批结果。对非环保审批造成的环境危害,可以进行信息公开,提高未经环保审批的建设和运营影响的公信力,为进一步加大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力度,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引导施工企业认真对待环境保护审批,全面落实环境保护法的重要内容,同时,通过民主、公平、公开、公正地与施工企业有关的环境信息,促进施工经营者加强环境保护,认真遵守环境保护法。
        四、结论
        环保审批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环境准入可以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先照后证”激发了人们的创业热情。从事证照后经营项目的市场主体,先向工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再到证照审批部门办理证照审批手续。然而,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相关工作者应正视这些问题,采取对策加以解决,以提高环保审批效率。
参考文献
[1]吴益.浅谈“先照后证”后环保审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2017(06)
[2]周颖莉.“先照后证”后环保审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管理.2019(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