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月   作者:邓文艳
[导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邓文艳
        广西防城港北投环保水务有限公司  广西防城港市 538000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污染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其中,工业废水排放等对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尤为严重。再加上,我国属于人口大国,解决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迫在眉睫。对此,本文对如何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关策略,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
        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和利用量也在逐渐提高,但是,工作和生活用水对水资源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社会各界对水资源的环保工作,以及水质的检测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高。对此,相关工作人员要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从而保证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一、水质检测的内容
(一)水质检测的内容
        水质检测以水的色度、浑浊度、臭味度、pH值、化学需氧量以及微生物的数量为水质指标,以检测结果作为水质状况的参考数据。随后将此水体的数据与国家规定标准的水体数据进行结合和比较,得到水体状况的结果,并以结果为参考,对水体进行各方面的水质优化。水质检测主要以地表水、地下水为主,达到保障人们生活正常用水的安全性的目的,其次是对工厂周围的水质进行检测,为对水资源的环保管理人员提供数据。
(二)水质检测的现实意义
        水质检测主要以对学习的宏观和微观检测为主,对水体进行综合性分析。对饮用水来说,水资源的质量如果不达标或超过误差范围之内,可能会使人们的牙齿受到损害,甚至会引起或传播各种疾病。对于工业用水来说,水体中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如果与工业用途不符合,可能会造成锅炉爆炸、管道损害等危险情况。因此,水质检测不仅对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起着决定作用,还对我国工业的生产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二、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一)水质检测的取水点不恰当
        由于水体的流动性比较强,导致其检测的数据处于波动型。许多工作人员在对水质进行检测时,没有根据水质的类型和环境不同而选取不同的取水点,只是以自己的经验或规定死板地选取取水点进行水质检测,无法降低水质检测时不确定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从而导致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比较低,使相关工作人员无法对水体的状况进行分析和优化,从而降低水资源的利用率,影响人们的生活健康。
(二)水质检测流程规范不严格
        从我国当前水质检测工作来看,许多工作人员在对检测水体进行检测时,对其来源并不熟悉,直接根据自身经验对水质进行检测。在采样前,未对水体的采样时间频次和地点进行合理设置,直接进行水质检测工作,准备工作并不全面,严重影响水质检测的准确性。由于其对水质检测流程的操作并不规范,使人为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严重影响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三)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
        水质检测的工作人员的文化基础和教育水平良莠不齐,缺乏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对水质采样各方面细节的处理,以及对新型水质检测工具和技术的使用,造成水质测量的结果误差进一步拉大。因此,不仅会对采样和检测效率造成影响,也会降低采取样品的质量,从而影响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导致水体的状况得不到正确分析和及时的优化,降低我国水资源的饮用安全性。


三、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有效措施
(一)选取适当的采样点
        在水质检测工作中进行水体采样时,相关工作人员要根据其水体的源头和环境选择不同的采样点,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和效率的前提下,降低水体检测采样点的扩散性,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在对水体进行检测时,可以设定垂直形式的采样点,对水质的各方面条件进行深入探究,或者在水体的源头直接建立取样点,从而减少检测水体与水体源头之间的距离,减少不必要的外界因素。对于不同水体源头类型,也要制定不同的采样区域。对工业废水排放地区的水质进行检测时,应将其采样点设置在工厂废水的排污口,比较检测废水排放的各项指标与规定数据的差异。对居民生活用水的水质进行检测时,相关工作人员要把取水点设置在供水的总排水口,并在其排水口处设置多个取样点,从而降低样品检测结果的误差,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二)优化水质检测流程
        在各行各业以及各种工作中,其工作的流程对工作的效率、质量和结果都有着关键影响。对此,相关工作人员要规范水质检测流程,对检测过程开展进行合理优化,从根本上保障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工作的效率。
        例如,相关工作人员在优化水质检测流程中,首先,可以科学制定采样的时间。相关人员可以根据检测水体的丰水期和枯水期为依据,对水质的检测频率和时间进行规定。对于工业的废水排放进行检测,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对其进行长时间的监控和检测,以其生产的规模、频率和产品为参考点,利用动态化的取样模式,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其次,要规范水质检测的采样频率。对于流动性比较强、污染杂质波动范围比较广泛的水体,水质检测工作人员要提高采样的频率,如生产时间在8小时以内,可以把采样频次设置在2~3小时一次,对于污染杂质波动范围较弱的水体,工作人员要根据天气和环境的影响适当降低采样频率,如生产时常在8小时以上,可以把采样频次设置在4~5小时一次。最后,要对检测的地点进行合理设计。对企业废水排放检测时,工作人员要对其废水处理中的各项指标进行实际的研究调查,根据其数据设置取样点的高度和位置,对水的深度在5~8米的水面,采用点的高度设置在水下0.5米处、于水底0.5米处。在对河流水体进行检测时,工作人员要根据河流的水流量、宽度和深度进行设置,大部分河流的检测点设置在水面的0.2~0.5米处。
(三)加强检测人员队伍建设
        检测工作人员作为水质检测工作的实施者,其水质检测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能力对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着关键影响。对此,相关企业要加强检测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专业素养和能力,进而有效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相关部门可以定期对水质检测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尤其是训练其对新型设备的使用技巧。并在培训完成后采取相应的考核模式,让其在考核中熟悉使用方法。相关管理部门还要根据考核的结果对工作人员实行奖惩制度,从而提高检测工作人员的培训积极性。相关部门还要加大招聘力度,在进行招聘和面试时,要利用严谨的考评机制,在询问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设置实际操作的面试环节。还要在入职培训后对其进行考核,考核成功者正式入职,致力于打造出高质量高素质检测工作人员队伍,从而有效提高水质检测工作的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结论:总之,水资源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必须因素,相关部门要谨慎从事有关水资源的环保和质量问题的工作。而水质检测工作作为水资源状况的验证者,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因此,相关部门要严格规范水质检测流程,加强检测人员队伍建设,进而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余水琴.探析提高水质检测结果准确性及稳定性的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9,第31卷(7):180,18
[2]殷梦云.简析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的策略[J].大众标准化,2020,(24):251-252.
[3]陈云燕,陈红兰,杨成峻.提高水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稳定性的策略探究[J].江西化工,2019,(6):187-1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