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科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发表时间:2021/3/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月   作者:谢波
[导读] 做好气象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是有效保障社会工
        谢波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气象局257500
        【摘要】做好气象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是有效保障社会工、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基础,同时,气象相关部门开展多元化、多样化的防雷科普宣传,有利于提高人们对雷电气象风险的有效认识与防范,掌握相关的求援知识,是防雷减灾工作基础保障。基于此,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气象防雷科普宣传进行分析和论述,探究气象防雷科普宣传过程中的问题实际,并结合具体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气象防雷宣传工作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气象防雷;科普知识;宣传;问题;策略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气象研究手段、雷电认知水平及防雷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防雷科普的知识体系越来越完善。当前,由于温室效应与全球气候不断变化等影响,当前自然灾害现象频发,雷击事故的频率和造成的损失也不断增大,给当今社会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危机,严重的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健康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气象相关部门必须要积极向社会公众提供着气象宣传服务,且气象宣传工作要联合现代信息宣传技术,开展更加多样化、便捷化的宣传服务,以增强社会公众防雷意识,使其熟练掌握防雷科普知识,提升防雷减灾能力,降低灾害损失。

        1、气象防雷科普宣传存在的问题
        1.1 对气象工作认知不全面
        在社会民众对气象部门的工作性质的思想认识,只是仅仅停留在区域气象的预告与宣传上,没有深入的认识到气象部门在自然灾害气象科学普及以及防范措施宣传中的重要性,致使人们对于气象科普宣传不能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忽视了对雷电自然灾害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再就是,气象部门对民众雷电防护的科学普及中,内容上也偏重于各种自然气象的介绍,关于天气的自然特征介绍以及气象灾害所导致严重后果,以及对社会人们带来的严重自然灾难且很少进行强调与宣传,造成人们对气象灾害不重视,对气象信息的判断和防雷措施的不熟练,无法及时的对雷害现象及时做出正确的防治方法。
        1.2气象防雷科普宣传重点不明确
        在我国各省市区域内,由于各区域地形、地貌环境差异大,每个区域雷电天气发生规律也不同,因此,在对地方区域进行防雷科普宣传时,需要根据地方区域实际情况及群众需求,针对重点知识进行宣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然而,我国部分区域气象部门气象防雷科普知识宣传工作重点还不够明确,并没有针对区域特点进行防雷科普知识的宣传,同时还缺乏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导致气象防雷科普宣传工作效果低下。
        1.3防雷科普手段单一化
        气象相关部门在对社会民众进行防雷科普相关知识认识以及防范措施宣传方面,科普宣传形式死板、老套,单方面灌输是防雷科普宣传中常用的手段,这些传统的气象防雷科普知识宣传措施均缺乏宣传长效机制及创新性,,不能满足人们当前的发展需要,从而造成防雷知识宣传无法较好地引起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宣传效果不理想。因此,气象部门还要认真思考并不断探索宣传新方式,可将科普宣传与互联网相结合,以增强其移动性和实效性,方便于民。
        1.4气象防雷科普宣传覆盖面较小
        在气象部门防雷科普知识宣传工作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从而造成了气象防雷科普宣传覆盖面较小,不能够完全覆盖城乡,因此使得部分乡村对于雷电的认识还不够全面。据相关资料统计,因雷击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比例偏远的农村和偏远落后地区较多,农村的住宅、凉亭、庙宇等建构筑物没有安装雷电防护装置,存在侥幸心理,遭受雷击的可能性较大。同时由于获取预报的能力较弱,可能会造成当地的农业生产遇到阻碍。


        1.5缺乏专业的气象防雷科普人才
        气象防雷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其实也是一项极具专业性的工作,需要专业的气象科普人才,对工作进行宣传,明确工作的重点。但是,在多数的气象宣传部门,专业防雷宣传人才缺乏,抑制了气象科普知识宣传业务的深入开展,影响了气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要建立高素质的队伍,有利于促进气象预防工作能力的提高。
        2、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的应对对策
         2.1革新气象防雷科普宣传思想
        象防雷科普宣传工作要结合时代的特色,有针对性的采取应对措施,同时,提高人们对气象防雷科普知识的认知程度。在具体的宣传过程中要对指导思想进行创新,有正确的思想才能对内容和方针进行适当调整。
         2.2紧抓防雷科普知识宣传的侧重点
        在对防雷科普宣传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结合特殊地区、特殊公众进行特殊宣传。充分发挥气象、教育、民政、农业、新闻媒体及社会团体等各部门科普宣传优势,建立气象防雷科普知识宣传教育联动机制,强化气象科普宣传,建立健全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依据各类人群的不同需求,对防雷科普宣传内容进行调整。进行气象防雷科普知识宣传时,可以依据区域雷电灾害实际,重点进行针对性措施宣传,并向广大群众提出加设避雷针、防雷接地等相关避雷装置指导建议,切实起到有效防雷减灾的作用。
        2.3  推动多样化宣传手段的应用
        在当前的防雷宣传工作中,要结合时代特色,对宣传手段进行有效创新,增强网络技术的推广,结合人们的需要进行传播方式的改革。如结合网络平台,根据公众的喜好与习惯,借助微博、微信等热门的媒介进行传播,使用先进技术和手段,提升人们的接受度。又比如,利用防雷短视频发送等公众的手机,在平台上更新防雷科普的知识,组织气象防雷知识竞赛。通过大型网站对防雷科普知识进行宣传,定期开展防雷安全培训,使得公众能够掌握防雷避雷的具体策略,提升公众的安全意识,加强对风险的规避。
        2.4建立科普宣传的长效机制
        做好防雷减灾是安全气象、智慧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服务社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将防雷科普宣传纳入气象事业发展的规划中。制定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积极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周”、“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为契机,有计划的持续做好防雷科普宣传。
        2.5培养与建设气象防雷科普知识宣传人才队伍
        气象部门要定期安排气象宣传员参加专家讲座或深入雷电灾害频发区域实地调查研究,详细掌握各区域实际防雷需求,充分了解及掌握雷电灾害发生规律、防御技巧,还要加强雷电灾害应急处理能力、气象网站使用及维护知识培训,提升气象防雷科普宣传人员综合素质,推动地方气象防雷科普宣传高效开展,最终达到防雷减灾目的。
3、结语
        综上所述,气象防雷科普知识宣传作为防雷减灾的重要手段,气象部门必须要重视对该工作的不断革新,以问题实际为导向,不断的探究与创新宣传手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使得防雷工作方案与措施落实到实处。同时,在宣传的过程中要明确重点,气象部门要结合各区域实际情况,建立防雷科普知识宣传的长效机制,与相关部门进行配合,加强协调,丰富气象防雷科普知识宣传内容,培养气象防雷科普知识宣传人才队伍,全面提高社会整体防雷减灾水平。

【参考文献】
[1]梁凤云 , 旃珏吟 , 刘慧欢 . 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现状及对策 [J].中国市场 .2015(37):231-232.
[2]邓朝阳 , 张颖 . 浅谈对气象防雷科普宣传的思考 [J]. 管理观察 .2014(05):191-192.
[3]刘波,王海波.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的现状、对策和发展建议[J],科技视界,2015(09):12—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