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对技工学校发展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3/2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1月   作者:张涛 宋振彩
[导读] 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建设从企业慢慢引入到教育序列中
        张涛  宋振彩
        山东技师学院 250200

        【摘要】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建设从企业慢慢引入到教育序列中,特别是对技工教育学校来说特别重要,规范了流程,优化了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对学校的招生和就业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学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技工学校
        
        质量管理工作在我们传统观念中大多被认为是属于企业的工作范畴。企业在现阶段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唯有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利用各种手段及方法,不断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标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质量管理标准水平的提高对于企业综合竞争力的增强起到了切实的促进效果。随着我们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也开始面临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压力。如何建立适合职业教育特别是技工教育特色的质量管理标准模式,提供适合的教育服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技工院校管理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一)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是技工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技工院校具有“职业导向”和 “企业化”特点,更面临“优胜劣汰”的竞争。技工教育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一席之地,就必须把“质量立校”作为办学之本,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正是技工院校“质量立校”的根本途径和力量之源。
        (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可以提高学校的各项工作质量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的质量管理经历了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及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的概念也在不断地扩大,质量管理标准体系也由以往单纯的产品质量控制演变为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方法。通过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的认识,我们从价值增值的角度去系统展开分析和研究,从而不断提高和完善这些过程的管理。同样道理,在技工院校,我们对其提供的核心产品——教育教学服务,以及围绕教育教学工作而开展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保障等系列过程进行系统识别,采用过程的系统方法加以分析和谋划,并对这些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可以规范内部流程、优化资源配置并提高工作效率
        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于其过程的策划需要从现实的角度去考虑。系统化的策划可以理顺学校各方面的流程和关系,合理配置资源,加强过程监控和引导,不断提高内部工作效率,从而为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可为学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技工院校担负着学生教育和就业的双重重任。相比其他普通高校,技工院校所直接承担的就业市场压力更大,任务更加繁重。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无论对于学校的招生还是学生的就业,亦或是争取各项政策支持,都是重要的因素。
        (五)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的服务工作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联密切,管理科学有序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学生掌握知识、拓宽视野创造良好的条件。规范的管理和严谨的学风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促进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的组成结构
        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四大核心内容:质量标准体系、诊断与改进体系、反馈体系、螺旋上升体系。


        质量标准体系由多维度、多层面、动态调整的一系列质量标准组成,技工院校必须建立学校层面的专家队伍,负责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定期对质量标准进行改进和完善,管理质量标准符合人才培养需要,并实现逐步提升而达到动态提高的良好效果。
        诊断与改进体系对应不同层面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构,比如学校里面的教务处、学生处、后勤处、办公室、质量考核办公室等,将质量标准体系和反馈体系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并诊断和改进。
        反馈体系是将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各项管理中的观测点对比质量标准进行正向对比,梳理流程和绩效考核点,形成改进的重要依据并进行反馈。
        螺旋上升体系是在质量标准体系、诊断与改进体系和反馈体系三个要素基础上形成的,通过三个要素的往复作用,逐步提升质量标准,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质量螺旋式上升。
         三.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组织实施
        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应该从组织架构、制度架构和运行机制三个方面着手进行。
        (一)组织架构。学校党委、行政领导作为学校的最高管理者,负责制定学校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组织勾画学校未来的发展蓝图,明确管理职责,为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管理打造理想的内部环境。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中,质量标准、程序、制度,以及中长期规划的制定是重要环节,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学校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成立相关职能部门或管理委员会从组织架构上,保证任何一项工作从策划、实施、检查到改进形成整体。
        (二)制度架构。学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是保障教育教学服务的质量,目标是保证学生满意,做到以学生为本、人人成才、人尽其才。学校按照学校层面、专业层面、课程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等5个层面架构制度体系,每个层面都按照决策指挥、资源管理、质量生成、测量改进四个过程形成循环,每一次循环都在测量的基础上,对照质量标准体系,形成质量改进措施。通过改进措施的落实,达到不断提升质量的目的。
        (三)运行机制。按照动态、多层面、多维度的基本要求,在学校层面、专业层面、课程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构建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机制,促使质量螺旋上升。
        1学校层面,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适于技工教育教学管理及发展规律的质量保障体系。
        2.专业层面,由学校教务处负责制定专业建设标准,从办学理念、专业定位、课程与教学、实训基地与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就业质量、社会服务等方面对专业建设提出要求,二级院(系)组织专业群或课程组,通过开展市场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专业剖析以及召开专业建设指导与评价会议等,对专业建设情况实施诊断,并对照专业建设标准实施改进。
        3.课程层面,学校教务处负责对课程建设与教学质量进行诊断与改进工作。通过状态数据采集、教学专项检查等渠道,对学院课程建设的质量以及教学质量进行诊断,形成诊断与改进报告,并组织落实诊改任务。
        4.教师层面,学校人事处根据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要求,打造高水平、专兼结合、梯队合理、师生比适中的教学团队。
        5.学生层面,学生综合素质诊改工作由学生处负责组织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标准,牵头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开展教育活动,并对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和教育成果进行诊断和评价,及时改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做到持续改进和提升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汉邦、宋烈霞.《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几点思考》.《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第2期
[2]何亚飞.《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践刍议》.《高教探索》,2003年第4期
[3]鲍  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2004年
[4]李海宗.《高等职业教育产出质量保障机制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10期
        作者简介:张涛,1979年9月,籍贯:山东济南,男,最高学历:本科,职称:高级讲师,职务:教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毕业院校:山东曲阜师范大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