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晓东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省吉林市 511300
摘要:在现代社会持续发展、教学改革逐步深入的情况下,汽车机电类科目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为我国汽车制造行业输送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在相关专业教学中需要革新理念、优化方法。文章阐述了汽车机电基础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深度对接模式的基本概念,分析了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人员的对接要点。最后,从硬软件配置、实践教学等方面,对汽车机电基础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的策略进行探究,希望能为相关职业教育从业者及机构提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机电;基础教学过程;生产过程;深度对接
前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其中汽车工业发展前景非常好,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现代技术人才的主要场所,其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革新尤为重要。目前,汽车工业产业的发展,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职院校开始逐步重视基础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对接。只有将教学和实际生产进行有效融合,才能更好的满足现代汽车工业的人才高素质要求。
一、汽车机电基础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深入对接概述
(一)概念
汽车机电基础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入对接,主要是指在汽车机电职业教学活动中,将理论知识教学和汽车机电生产活动相融合的过程。从字面意思来讲,该教学理念的核心在于深入对接“过程”,一方面是基础教学过程,代表知识理论的输入,另一方面是生产过程,代表知识理论的实际应用[1]。从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角度来讲,汽车机电基础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入对接,即以汽车工业机电生产制造过程为基础,通过举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方式,开展基础知识的教学活动。同时,以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核心,通过利用理论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和解决。
(二)意义
在高职院校汽车机电专业教学中,基础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融合,实际上是一个理论和实践融合的过程。和传统理论与实践融合理念不同的是,该理论更强调实际生产,更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的构建,改变了传统重理论轻实践教学的固定模式,真正从实际生产活动的角度,开展知识技能教学[2]。这种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点实践意义:其一,在实际生产过程情境中进行教学,有助于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教学质量。其二,有助于让学生形成随时关注技术应用行情的习惯,善于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开展学习活动,让其更能适应汽车机电行业发展的速度。其三,有助于实现相关产业和教育领域的联动,根据汽车机电工业行业发展趋势培养定向人才,同时满足人才的就业发展需求,同步实现高职教育改革和汽车工业转型升级。
二、汽车机电基础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入对接的策略分析
(一)人员方面
1.教师和生产技术人员的对接。在《汽车机电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具备教学能力,还要具备能够真正完成实际生产应用的能力。简单来说,高职院校从事汽车机电基础教学的教师同时也可以成为汽车机电生产、维修行业的技术人员[3]。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重点在于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实践应用能力,因为传统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虽然对理论知识非常了解,但是其实操能力较差,同时也不了解汽车工业领域的实际生产过程和具体要求,导致其教出来的学生本身具备的实践能力也比较差。为此,高职院校可以组织教职人员进入汽车机电工业企业中进行开展实习和学习工作,让其深入了解汽车机电实际生产过程情况,同时掌握行业发展趋势。这种模式实际上是培养双师型教职工队伍的典型方法,对现代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有重要意义。
2.学生和生产技术人员的对接。总体来讲,高职院校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因此,在基础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中,让学生与技术人员对接,是重中之重。为此,高职院校需要积极与汽车机电工业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定向班,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在企业生产活动中实习的机会。同时,不定期组织汽车机电企业的生产技术人员到校参与教学或经验分享活动,通过构建信息化通道,让学生和实际生产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交流沟通。该方法的核心目标在于让学生能够更深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实际生产过程,通过和技术人员的沟通,了解行业要求和变化,同时学习到一些重要的经验,便于其在学习乃至后续进入行业之后,能够更快适应生产环境[4]。
(二)硬软件方面
如今汽车机电行业发展迅速,行业内出现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意味着学校需要在硬软件方面逐步完善和丰富配置。在这个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更符合实际教学和生产应用要求的培训教学实践基地。该模式下,学校提供场地,而汽车机电企业提供车辆、技术人员、软件系统及各种仪器,同时在教学管理制度和员工管理制度方面进行融合,构建更符合教学和生产过程融合特征的制度。在实际教学对接过程中,学校教学所用到的车辆、车型配置,都和市面上4S店销售车辆同步,便于教师及学生可以接触到当下汽车市场的最新技术工艺。同时,在培训班运作过程中,其管理机制沿用实际汽车机电企业的管理制度。例如,某地区高职院校与当地丰田4S店达成合作,建立汽车维修技术培训基地,由4S店提供相关车辆、仪器及技术指导人员,双师型教师在该基地中接受专业培训,再和技术人员一起,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严格按照该丰田4S店维修部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以便创设更符合实际生产环境特征的情景。
(三)教学生产内容方面
如前文所述,如今汽车工业行业发展迅速,汽车机电基础课程涉及到大量的汽车机电专业理论知识,知识量庞大且复杂程度高。这不仅对学生来说存在较高学习难度,对教师来说也存在较大挑战。同时,在汽车工业行业快速发展过程中,持续产生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概念,很大程度上导致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滞后性。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和汽车机电生产行业的企业、技术人员进入深入合作,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首先,要认可《汽车机电基础》教材中的核心内容,重视汽车机电核心知识架构的建立,为学生打下可靠的基础。其次,由教职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协同研究,基于汽车机电实际生产过程,对将教学和实践内容进行优化。简单来讲,就是以实际生产过程为教学情境,逐步植入各类专业知识,让学生在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符合实际生产要求的专业知识,同时培养其多方面能力[5]。例如,近年来,以纯电动和混合动力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全面发展,并且大有颠覆传统汽车行业的趋势。为此,某高职院校和当地丰田、本田等混合动力技术比较出众的汽车厂商以及蔚来、理想、小鹏等纯电动汽车厂商进行合作,建立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培训基底,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制定了符合市场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的课程体系。而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学术研究、应用和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结束语
现代汽车工业发展迅速,高职院校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此,高职院校需要积极革新教学理念,通过和汽车机电工业企业的深入合作,构建汽车机电基础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的科学模式。基于该模式,实现人员、硬软件及教学实践内容的有效融合,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良优化,在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基础上,为我国汽车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丁俊.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实时互动远程教学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9):36-41.
[2]严泽.数控技术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是培养高职学生技术技能的有效途径[J].时代教育,2017(3):172-172,195.
[3]刘帆.塑料模具制作课程教学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J].南方农机,2020,51(12):130-131.
[4]王影.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现状的研究与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9(20):150-151.
[5]孙文志,黄玮,李宁, 等.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3):206-209.
作者简介:石晓东(1987-10-12),男,吉林省吉林市,研究生,专业农业机械化,工程师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