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新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6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月21期   作者:薛姣
[导读] 针对临床危重创伤患者中急救护理新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

薛姣
(常州市中医医院;江苏常州213000)
摘要:目的 针对临床危重创伤患者中急救护理新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探究。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危重创伤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和无缝隙连接急诊护理新模式,护理结束针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手术等待时间、痊愈率、致残率、残疾率及死亡率进行统计并作对比分析。结论 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及手术等待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痊愈率、致残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缝隙连接急诊护理新模式在临床危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可有效的提升患者抢救效率,并在提升治愈率和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方面有着十分突出的价值,因此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急诊护理新模式;无缝隙连接;痊愈率;致残率;手术时间
   对于危重创伤患者而言,积极主动、科学有效的护理配合对于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近年来随着人们护理需求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愈发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由此无缝隙连接式的急救护理新模式也逐渐的普及开来,并在临床危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发挥出了巨大价值。为更好的掌握急救护理新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本文特结合临床84例危重创伤病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危重创伤患者84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处于27~72岁,平均年龄(48.23±5.27)岁,其中胸部损伤6例,胸部损伤合并多发伤11例,四肢损伤10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9例,爆炸冲烧毒复合伤6例,患者就诊时间为11~56min,平均时间为(32.18±6.25)min。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处于25~74岁,平均年龄(48.62±5.71)岁,其中胸部损伤8例,胸部损伤合并多发伤10例,四肢损伤11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8例,爆炸冲烧毒复合伤5例,患者就诊时间为15~60min,平均时间为(30.48±6.51)min。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信息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包括吸氧治疗、维持呼吸顺畅、创面清洗和消毒、建立静脉通道等。观察组患者给予无缝隙连接式新型急诊护理模式,具体实施方法为:
   1.2.1 建立急救信息预告知系统
   在救护车转运伤员的过程中需做好与前往医院的沟通联系,医院急诊科无线联网终端LED屏显示伤员具体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致病因素、主要症状以及救护车车牌号、预计到达医院时间等,急诊室在接报后第一时间通知抢救小组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待患者入科后随即开启绿色通道,启动无缝隙连接新模式下的创伤急救护理程序。
   1.2.2 组建急救护理小组
   组成4人抢救护理小组,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在危重创伤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主要职责为配合抢救,确保各项抢救措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4人小组中,1人负责呼吸管理,固定患者颈椎,开访气道,并对呼吸道内分泌物及时清除,维持呼吸道的通畅性,必要时进行插管,纠正缺氧状况,严密疗效监测。前人负责循环管理,快速建立2条近心端大静脉通路,同期进行采血和配血,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必要时可进行深静脉留置,但需注意避免在创伤较为严重的肢体穿刺。1人负责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监测,严密监测患者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做好病情变化记录和反馈工作。1人负责抢救物品的供给和药物配置。小组成员明确分工,保证各项支持工作的顺利实施。
   1.2.3 强化手术室的配备与管理
   手术室应与抢救室,随时处于备用状态,由护士长同意负责调配。对于重度创伤患者可直接推入手术室,在最短时间内保证患者可接受损伤控制性的手术治疗,从而最大化的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
   1.3 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手术等待时间进行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治愈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和手术等待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和等待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危重创伤作为一项主要的急诊病型发病率日渐提升。据相关数据统计,在危重患者的死亡病例中,有超过70%是死于病人在向医院的转运途中,所以对于此类患者如何最大化的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从而为患者抢救工作赢得更为充足的时间就显得尤为必要。急救护理新模式是目前逐渐兴起的一种全新急诊护理模式,其提倡现场急救和院前、院内的无缝隙衔接,能够为患者的抢救赢得更加充裕的时间,在提升抢救成功率和降低致残率、致死率方面效果尤为显著。
在此次研究中,结合近2年我院急诊科接诊的84例危重创伤病例通过分组对比发现,在给予无缝隙连接的新型急诊护理模式下的观察组患者,无论是抢救时间、手术等待时间方面,还是在治愈率、致残率和致死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也进一步证实了急诊新型护理模式与常规急诊护理模式的优越性,即:急诊护理新模式,不仅能够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和手术等待时间,从而为患者创设了更为充足的抢救时间,进而也促使抢救成功率大幅度提升,促使致残率和致死率显著下降,更好的挽救了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祁芳芳.危重创伤急救中应用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新模式的价值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2):75+79.
[2]陈存秀,李静,詹黎黎.分析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智慧健康,2018,4(13):104-105.
[3]郁婷婷. 急救护理新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体会[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0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