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21/3/26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月21期   作者:杨伟然 师苹
[导读] 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

   杨伟然 师苹
   ( 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北定州073000)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急性呼吸衰竭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下无创正压通气(NIPPV),观察组给予目标潮气量模式下NIPPV,比较两组肺功能[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血气[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死亡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aO2、SaO2、FEV1、FVC、FEV1/FVC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aCO2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模式比较,目标潮气量模式下NIPPV可有效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提高了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机械通气模式;无创正压通气;急性呼吸衰竭;临床效果

   急性呼吸衰竭是因多种原因所致肺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使气体交换受阻而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生理功能及代谢紊乱综合征[1,2]。急性呼吸衰竭病情进展快,若得不得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在短时间内致患者死亡,该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且大部分患者伴有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3]。目前,无创正压通气(NIPPV)是有效且常用的通气方式,但临床上关于其模式选择尚无统一标准。现采用不同机械通气模式下NIPPV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急性呼吸衰竭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5~64(50.2±8.6)岁,病程5~10(7.3±2.3)。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44~65(51.2±8.6)岁,病程5~10(7.3±2.3)。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急诊急救与重症护理》[6]中关于急性呼吸衰竭的相关诊断;无精神病病史,无NIPPV禁忌证,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畸形或肺癌等其他肺疾病;有心、肝、肾等严重病,有血液、免疫、神经等系统严重病。
1.2方法
   2组均给予吸氧(低流量2-3L/min)、止咳、平喘、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治疗。
   对照组给予常规模式下NIPPV,即采用凯迪达公司生产的FLEXO ST 30型无创呼吸机,参数设置为,触发/通气模式、呼吸频率12-16次/min、呼气压4-8cmH2O、吸气压8-20cmH2O、吸氧度40-55%,1次/d,4-16 h/d,共14d.
   观察组给予目标潮气量模式下NIPPV,无创呼吸机同对照组,参数设置为,目标潮气量模式,依据患者体重由配套软件设置目标潮气量,并自动监测调节呼吸频率、呼气压、吸气压、吸氧度等参数,采用间歇通气,2-3h/次,4-16 h/d,共14d。
   2组治疗期间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呼吸、血气等,待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减少呼吸支持时间,脱呼吸机时,改用鼻导管吸氧治疗,氧气流量为1-2L/min,治疗48h。
1.3指标观察: 肺功能,于治疗前后采用肺功能分析仪(美国森迪斯公司) 检测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测3次,取平均值,再算FEV1/FVC;血气,于治疗前后抽取外周静脉血3ml并通过雷度ABL800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死亡情况,记录院内死亡情况。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的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FEV1、FVC、FEV1/FVC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死亡情况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死亡率分别为12.5%(5/40)、15.0%(6/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105,P= 0.745)。

3 讨论
   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需要机械通气的严重呼吸衰竭发病率为137.1/10万人,其中大部分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急性呼吸衰竭具有病情重、起病急、进展快等特点,致死率较高[11]。目前,急性呼吸衰竭最常采用、最重要的疗法为机械通气,其中传统通气方式为有创通气,但其创伤性大、并发症多,已逐渐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而NIPPV是一种非侵入性通气方式,可避免切开气管插管,且可通过呼吸机压力使肺泡和气道口间形成的压力差而改善患者肺泡扩张及通气量,有助于促进肺康复,其临床效果已逐渐被认可[8-9]。有研究显示,NIPPV的常用通气模式为触发/通气,通过设定最小呼吸频率和潮气量辅助控制通气,可有效为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提供良好的呼吸支持,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10-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aO2、SaO2、FEV1、FVC、FEV1/FVC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aCO2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表明与常规模式比较,目标潮气量模式下NIPPV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具有更良好的临床效果。这可能是由于触发/通气模式下NIPPV能够通过设定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最小呼吸频率和潮气量而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呼吸支持,有助于改善患者肺泡扩张、通气量及促进其自主呼吸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了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此外,本研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与常规模式比较,目标潮气量模式下NIPPV治疗不会显著降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死亡风险。
   综上所述,与常规模式比较,目标潮气量模式下NIPPV可有效改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血气,有利于肺康复,提高了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谈翠挽,肖贵华.不同通气模式在COPD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20):3028-3030. DOI:10.3969/j.issn.1672-9455.2015.20.022.
[2]戴月梅,李超,刘晓鹏, 等.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不同的通气模式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的疗效对比[J].临床肺科杂志,2015,(12):2183-2185,2186. DOI:10.3969/j.issn.1009-6663.2015.012.015.
[3]肖麟蔚.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在急性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2):2778-2778. DOI:10.3969/j.issn.1001-8174.2013.12.111.
[4]谢婷.无创正压通气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9):188-189.
[5]曹莉锋,赵秋菊,徐进步, 等.不同通气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1):35-37. DOI:10.3969/j.issn.1008-5971.2014.11.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