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专业课教学中的价值引领——《企业管理综合案例分析》课程思政探索

发表时间:2021/3/26   来源:《教育研究》2020年12月   作者:徐阳
[导读] 教育工作最基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传授专业知识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授课必须注意意识形态导向,这是国家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广州工商学院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徐阳  510850

摘  要:教育工作最基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传授专业知识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授课必须注意意识形态导向,这是国家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当代大学生大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其价值观往往带有务实性和功利性特征。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强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工程技术教育领域提出了新工科的概念,其人才培养标准对管理学科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企业管理综合案例分析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有许多思政元素都能很自然的融入其中,不少案例本身就可作为思政教育的资源。管理专业的一线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作用要有充分认识,自觉地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作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新工科;管理人才
        一、研究背景
        教育工作最基本的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始终离不开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课程思政实质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所有课程的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从而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教育部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需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和信心,勇于担当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勤奋学习、增长本领的行动中。因此,教师授课必须注意意识形态导向,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大学生树立完善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这是国家的需要、未来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价值和价值观。价值是指人的需要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关系,如人需要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对粮食、服饰、住房、文艺等的需求,人就与这些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就发生了价值关系。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客观事物可从不同方面满足人的需要,价值也因此具有多样性特征,如物质价值、经济价值、医疗价值、精神价值、人生价值、文学价值等。人的需要不可能凭空产生,而是社会实践的产物,需要的满足程度往往也受到社会发展条件的制约。因此,价值这个概念还具有社会性特征,广泛用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等科学领域。
        人与周围事物处在一种价值关系中,每个人都会对客观的价值关系产生这样那样的反映和评价,由此形成各自不同的价值观。现实生活中,同样事物对有的人有价值,对另外的人却没有价值;对有的人价值大,对另外的人却价值小。人们从自身需要的尺度出发,确定各种事物是否有价值及其价值大小,从而确定自己活动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即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的一种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引领作用,当某一事物对人有价值时,他才积极的去认识它。相应地,人们改造或不改造什么,要看这一改造活动对人是否有价值。有价值就做,否则就不做。这是指人们对外部事物的改造,即改造客观世界。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一般都是他认为作出这样的选择“值得”,才会积极努力的去做。这是人对自己的改造,即改造主观世界。人们所处的社会条件不尽相同,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价值观,相同的人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大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一出生就是家庭的中心,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个性比较张扬,团队合作的意识不足,心理承受力相对薄弱。他们基本都拥有电脑,能快捷的获取信息,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但面临人才市场的竞争压力,他们的价值观基本都带有务实性和功利性特征。将他们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必须强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传统的德育教育,是为学生开设独立的德育课程,并要求保证足够的课时,但实践的效果不够理想。提出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所有课程的教学之中,其深意就在充实和完善德育教育体系,让每一门课程都要注重培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新时代的高等教育,已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全方位地关注人的个性、道德品质、价值取向、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等等。工程技术教育领域已提出新工科的概念,其人才培养标准更注重技术实现的个性化、品质性和环保性,并融入工程伦理、价值观、人文艺术素养等指标,要求新型工程人才在专业能力之外,还能体现“六个更加”:更加具有家国情怀、更加具备国际视野及交往能力、更加具有社会责任感、更加具备工程创造力、更加具备工程领导力、更加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新工科的人才观,对管理学科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
        三、《企业管理综合案例分析》课程概述和思政示例
        《企业管理综合案例分析》是工商管理专业大四才开设的一门课程,它是专业课的后续课,又是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先导课。课程内容是将客观真实的案例情景带入课堂,让学生在了解案例实情的基础上,模拟某种角色进行实操,锻炼实际工作能力。管理案例的分析过程,涉及到的人与事、成与败、功与过,都需要正确的价值观来判别,否则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结论。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有许多思政元素都能很自然的融入其中,不少案例本身就可作为思政教育的资源。
        例如,案例“TCL的企业文化”,描述TCL集团从创办伊始就秉持 “为顾客创造价值,为员工创造机会,为社会创造效益”的宗旨,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学习此案例,须让学生知道,这些成就固然有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的贡献,但管理者们更强调企业文化。企业要求TCL人在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把顾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让更多的顾客认同TCL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是在企业管理中很看重价值引领作用。
        又如,案例“载象抗压纸箱”,描述传统纸箱行业技术落后,质量问题频发,客户投诉率居高不下,阻碍了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的发展进程。载象纸箱公司率先研发抗压纸箱,让一个纸箱可以承受一头大象的重量(1吨),实现了对客户价值的有效保护。与此同时,载象公司还不遗余力告知抗压纸箱的标准,宣传抗压纸箱替代传统纸箱的必要性。学习此案例,除了要让学生明白研发新产品时获取竞争优势的技术手段外,还需要从改造传统的制造业、推动整个纸箱行业发展、为“中国制造”提供高品质包装、打造中国纸箱的强势品牌、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等方面来挖掘新产品开发工作中的价值引领。
再如,案例“查克斯通曼的一天”,描述一个管理者从早上5:28驱车上班,到傍晚17:30下班的12小时过程中,忙忙碌碌、精疲力竭,却很难使工作做到“富有成效”。他每天开始时都有良好的打算,但整日就像置身于琐事的洪流中,中间还常常被打断,每天下班回家时都感到有些沮丧。学习此案例,除了要让学生认识管理者的工作常态,知晓系统原理、计划原理、层级设置的运用,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学习这个管理者勤勤恳恳、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四、总结
        综上,作为管理专业的一线教师,对课程思政的作用要有充分认识,自觉地将立德树人融入自己的教学内容,勇于担负历史使命,善学善教,育人育己,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渗透到专业课的教学中,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管理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31-34.
[2] (英)莫妮卡· 泰勒.价值观教育与教育中的价值观(上、中、下)[J].教育研究,2003(05).
[3] 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3).
[ 作者简介:徐阳,男,副教授,主要研究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
*项目来源:广州工商学院2020年校设思政课程“四个一”建设试点项目(KCSZ20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